第4章 一輩子,總要為夢想拚搏一次(3 / 3)

等出了廁所,借手紙的少年給戴帽子的點了一根煙,以表示謝意。不一會兒,兩人就熟悉起來,邊走邊聊天。

戴帽子的少年說:“哎,鬱悶死了,最近,我父母天天逼著我學鋼琴,可我怎麼都彈不好!”

借手紙的那位少年不解地說:“鋼琴有什麼難學的?我從五歲開始彈,現在越彈越棒。倒是我父母老逼著我寫詩,鬱悶死了!”

戴帽子的少年一聽樂了,從背著的挎包裏拿出一疊稿紙:“我從小就愛寫詩,喏,這都是,你拿回家應付你父母去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東西,這個不愛學琴的少年就是後來的大詩人歌德,不愛寫詩的少年則是莫紮特。他們之所以在不同的領域頗有成就,就是因為他們做了自己喜歡或擅長的事情。

一位歐美作家曾經說過:“我敢肯定的是,作家從內心深處感到寫作是他經曆過的最美好的事情,因為對作家來說,寫作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因為喜歡,所以能努力去做,能用心地去做,結果,就事半功倍。如果一個人期待夢想成真,那就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擅長的行業或事情。

很多人都有自己喜歡做的與擅長做的事情,有些人不喜歡寫文章,但喜歡畫畫。有些人不喜歡畫畫,但喜歡學數學,也擅長數學,在樹立目標的時候,就要考慮到自己的特長與興趣之所在。

1910年,奧托·瓦拉赫因在化學領域有卓著的成就,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在開始讀中學時,奧托·瓦拉赫的父母想讓他走文學路,想讓他成為一個文學家。

讓他父母始料未及的是,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給了他如下的評價:“瓦拉赫很用功,但太缺少想象力,這樣的人即使再努力,也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建樹。”

之後,奧托·瓦拉赫的父母又讓他去學習油畫,想讓他當一名畫家。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也沒有較高的悟性,以至於他的成績在班上倒數第一。老師的評語更是讓奧托·瓦拉赫的父母鬱悶:“他在繪畫藝術上是不可造就之才。”

在所有的老師中,隻有化學老師給了奧托·瓦拉赫認可,並給了他較高的評價:“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質,建議他試學一下化學。”

瓦拉赫的夢想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從此以後,他在化學方麵狠下工夫,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一段時間後,他終於成為在化學方麵“前程遠大的高材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這些優勢本身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應該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然後,將自己的夢想與優勢對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夢想屬於那些能了解自己的喜好與優勢,並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發揮自己優勢的人。所以,每個人都要正確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優勢,隻有這樣,才能找到撬動自己夢想的杠杆。

那麼,一個人該如何了解哪些事情是自己喜歡的,哪些是自己所擅長的事情呢?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當他人在台上唱歌時,自己總是躍躍欲試,別人在台上唱得時間太長了,恨不得上去將他踢下來,自己去唱。最關鍵的是,當自己真的上台唱時,一點也不緊張,而且朋友都認為自己比剛才那個人唱得好多了。”

如果你有這樣的經曆,就意味著你喜歡唱歌,而且也有這方麵的優勢。

很多人會發現,自己在做一些事情時,需要非常努力地學習,需要不斷地去改正和練習。而在做另外一些事情時,卻幾乎是自發的,不用多加考慮就可以本能地去完成這些事情,甚至做得非常出色。這就是你所具有的優勢。

當然,如果在完成一件事時,如果你感覺滿足或欣慰,如果你在做某類事情時非常順暢,無師自通;當你做某類事情時,你不是一點點去做,而是如行雲流水般地一氣嗬成,這都說明你喜歡做這些事情,擅長做這些事情。

在最美的年華中,在激情燃燒的青蔥歲月中,很多人選擇為夢想打拚。但在確立自己的夢想時,一定要有準確的定位,要確定自己的夢想是否是自己所喜歡和所擅長的。如果是在為自己喜歡的和擅長的而努力,就繼續前行,反之,則要適時調整。

敢為夢想冒一次險

每個人都有要實現的夢想,但奔向夢想的路,沒有一條不是荊棘鋪就。如果想好夢成真,想衝上夢想的雲端,有時,就要敢於冒險,大膽地去拚搏一下,而不是縮手縮腳,甚至原地踏步,自我設限,畫地為牢。

索羅斯在3個月內賺了12億美金,比爾·蓋茨在短短數年內成為世界首富,可如果當時,蓋茨邀請你投資他的個人電腦及互聯網生意,有誰會敢於冒險呢?

著名經濟學家斯通指出:“生命是一個奧秘,它的價值在於探索。因而,生命的唯一養料就是冒險。”

如果有了夢想,卻總是怕這怕那,用恐懼束縛著自己本可翱翔藍天的翅膀,最終,隻能將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擴大。

麥哲倫小時候就有一個非常偉大的夢想:一定要征服大海。

長大後,麥哲倫努力說服了西班牙國王,為自己提供了必要的幫助,之後,他就帶著自己的偉大夢想勇敢地上路了。

在航行中,他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比如食物短缺,最困難時,不得不靠老鼠充饑;在航行中,他們遇到了刺骨的寒風,不得不停止航行……

在航行中,每前進一步,都要冒很大的危險。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麥哲倫都能勇敢地麵對,最後,他征服了大海,成為了第一個完成環球航行的人。

風險與機遇並存,風險與夢想同在。如果你想實現夢想,就要敢於冒險。冒險不是成功的唯一保證,但不冒險絕對與成功無緣。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冒險,整個生命就是一場冒險,走得最遠的人常是願意去冒險的人。”

成功,有時隻垂青於那些膽大敢為的人。而夢想,隻垂青那些能凡事先行一步,有膽有識的人。

洛克菲勒曾對自己的兒子說:“人生就是不斷抵押的過程,為前途我們抵押青春,為幸福我們抵押生命。如果你不敢逼近底線,你就輸了。為成功我們抵押冒險難道不值得嗎?”

1859年,美國的安德魯—克拉克石油公司公開拍賣股權,拍賣的底價是500美元。

洛克菲勒和他的合夥人也參與了這次拍賣。當價格一路攀升,升至5萬美元時,人們都認為這個價格太高了,於是,洛克菲勒的對手們紛紛退出。但洛克菲勒卻誌在必得,以較高的價格買了這家公司。很多人認為洛克菲勒是在進行一場豪賭,這一舉動太冒險了。因為石油的開采和出售都有很大的風險,把身家性命全押在這裏,等於自投死路。

在競拍的過程中,洛克菲勒也曾猶疑退縮,感覺自己像在賭場上賭錢一樣,有些心驚膽戰,可他很快便平靜下來,並告誡自己:“不要畏懼,既然下了決心,就要勇往直前!”

冒險買下這家公司後,洛克菲勒開始努力經營。最終他的標準石油公司,就在美國石油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時光匆匆流逝,夢想不會為任何人停下前行的腳步,也不會因任何人的悔恨而倒退回到從前或起點,給人從頭再來的機會。因而,心中若有夢,就不要畏首畏尾,而是要大膽向前。隻要你大膽向前,凡事領先一步,你就能比別人早一步抵達目的地。

卡耐基概括說:“冒險是一種奮鬥,一種促使人生變得更加輝煌的奮鬥。”如果你想讓夢想成為現實,想有非凡的事業與人生,有時,不妨去冒一下險。

1973年,蓋茨被哈佛大學錄取。能在這所世界知名的學府讀書,是人見人羨的事。

可1974年,當蓋茨得知第一台個人電腦問世後,他就決定從哈佛大學退學,然後去創業。很多人認為,蓋茨這是在冒險,可正是因為蓋茨敢於冒險創業,才有了他後來的非凡成就。

1975年,蓋茨和好朋友保羅成立了公司,命名為微軟公司。

1981年,IBM公司正式展出其新型個人計算機,微軟公司成了為IBM公司提供語言程序的公司。

在IBM個人電腦問世半年後,微軟正式成為個人電腦軟件領域的領導者。此時,年僅26歲的蓋茨也在業界赫赫有名。

有夢想的人,要有膽有識,要敢於冒險。

在通往夢想的路上,總是高手如雲,強者如林。如果有夢想,卻不能主動地迎接風險的挑戰,則隻能麵對被淘汰的結局與命運。

凱蒙斯·威爾遜是美國著名企業家,他在17歲時,就極有冒險精神。當他發現劇院門前不出售零食時,他說服了劇院老板,在劇院門口放了一台爆米花機賣爆米花,由此,掘得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桶金。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威爾遜手頭已經有了一定的資金,當時,國內經濟衰退,投資房地產的人極少,地皮的價格非常便宜。由於美國是戰勝國,經濟會很快複蘇,地皮價格也會迅速上漲,於是,威爾遜決定將所有的資金投資房地產業。

盡管當時,很多人都感覺他在冒險,可三年後,他卻獲得了豐厚的利益。

1951年,威爾遜在一次旅行中發現國內旅館的環境都不是很好,於是,他決定開一家環境和服務都很好的旅館,並且立即著手行動,沒過多久,他便建起了一座汽車旅館。

由於汽車旅館的位置好,價格低,衛生和服務條件都比較好,一時間,人們趨之若鶩,威爾遜的生意非常紅火。

《漢書·項籍傳》中說:“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隻有比別人敢於冒險,時刻領先於別人,才能掌握主動,在競爭中獲勝。

英特爾公司為鼓勵員工的冒險和創造精神,在它的激勵機製裏,專門製定了一條“鼓勵冒險”的條款,它甚至允許職工犯錯誤,也不允許職工按部就班。

“在網絡時代,世界500強與普通人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或許,明天的億萬富翁就是你!但前提是,你要敢於去冒險,敢於去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