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4 人當不肯糊塗馬虎
馬虎是一大危險。並且是,自己不知道馬虎而馬虎,還沒有什麼;若有意的馬虎,心中一定很苦。
——《我的生活實情》
誰都知道人生是一條單行道,往而不複。但是依然有很多人選擇了得過且過的生活。他們就像是一地的蓬蒿,粗糙,有生命力,卻難以完全舒展開自己的生命活力。究其原因,往往是自己的惰性和旁人的惰性糅在一起,無形中就成了一灘爛泥,拖住了你的步伐。原本可能是知道自己糊塗的,因為周圍的人也是這麼糊塗過來的,於是就把這種生活當做了常態。
梁漱溟先生說:“馬虎是一大危險。並且是,自己不知道馬虎而馬虎,還沒有什麼;若有意的馬虎,心中一定很苦。”
那些不知道自己馬虎的人,就像是魯迅先生所說的沉睡在鐵屋子裏的人,他們愚昧而不自知。如果知道自己的行為不當卻依然稀裏糊塗地過日子,心與形相違背,這就更痛苦了。雀鳩不知大鵬誌向之高遠,就因為它們上下在蓬蒿之間,或者最多去衝向一些樹木,而不會想到與蒼天相比,自己是多麼渺小,所以才能自由自在。如果同類之中有一飛衝天的,就會為自己感到悲哀了。
常人往往隻是在與別人的對比之中才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在那些對生命更有洞察力的人看來,行為要符合自己對生命的認識才行,否則就會痛苦不堪。因此,梁漱溟先生在意識到了自己身上存在著的缺點之後,堅定地說自己是“不肯糊塗馬虎”的。正是基於這種嚴肅的對待生命的態度,他才會不斷地反省自己,讓每一天都無愧於自己。
許衡在同伴們摘無主之李時,不願意同往。他說:“吾心有主。”自己該過怎樣的生活,心中一清二楚,不會因為別人的行為而擾亂自己。同樣,這種嚴肅的態度也適用於很多有卓越成就的人物身上。
亞當斯是美國著名專欄作家,也是大學新聞係的客座教授,他的專欄文章發表在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上,一周五天,每天一篇。因為他視角獨特、文思新穎,頗受讀者好評,他的課也講得有聲有色,新聞係的學生都很敬重他。
有一天,他來到大學裏教課。下課後,一名新聞係的學生追上他, 請教他說:“我有一個問題,亞當斯先生,能否請您回答?”
亞當斯停下了腳步,和藹地回答:“當然可以,你想問什麼?”
新聞係學生問道:“我想知道,當您和報社簽訂專欄合同,每個星期必須按時完成五篇專欄文章,而且還必須保持你一貫的水準時,您是怎樣做到每星期都能想出五種與眾不同的新觀點的?”
亞當斯回答說:“我其實沒有什麼秘訣,隻是在我看來,要是一份工作過於容易,輕易就能把握,那我對這份工作就完全沒有興趣了。現在我每天清晨都要苦心思考,才能完成我自己覺得滿意的文章並交給報社,這令我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同時我也沒有白拿我的薪酬。”
新聞係學生聽後,又接著追問道:“那要是您想不出任何新觀點呢?那您又如何完成專欄文章呢?”
亞當斯很肯定地回答說:“確實有那樣的情況,那時我隻做一件事,就是坐下來,強迫自己拿起筆開始寫。”
這名學生似乎領悟到了什麼,向亞當斯致謝後,沉思著走開了。
誰也不願意強迫自己去做任何事情,但是亞當斯做了。他知道自己不是在徒勞地浪費生命,而是在做著有意義、充實自己生活的事情。當生命沿著這樣的軌跡前行時,朝朝暮暮都不曾虛度。
中國古代講究的麵壁、慎獨,其實無一不在提醒人們要認真地對待自己的生活;不僅要反思自己具體生活中的小錯,還要求叩問心門,讓人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看清敲擊自己:是否飽食終日,不知所往?
我們應該像梁漱溟先生所要求的那樣,要做個不肯馬虎糊塗的人。要知道,渾渾噩噩的人生是容易度過的,可以終日沉醉不知歸路;但是在夢醒時分,為往日的虛度年華而生懊悔之情也會更深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能夠早些醒來,受的痛苦就會少些。想要讓生活不負自己此生之行,最好的方式隻能是先端正自己的生活態度。“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讓我們嚴肅認真地對待每一天吧。一針一線地去編織自己人生的五彩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