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間,若有不幸的想法進入你的腦海時,就立即用幸運和幸福的想法將其摒除在外頭。如此一來,不論你麵臨什麼事情,幸運和幸福都會產生積極性的效用,幫助我們麵對任何人和事,甚至能夠將困難與不幸轉為幸運和幸福呢。相反,倘若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對自己說“唉,估計事情不會進行得那麼順利的”,那麼你便是在刻意地用情緒暗示法來給自己製造一些不幸——雖然你的本意並非如此,充其量隻不過是一句漏嘴的話語而已,但很多時候事情偏偏也就那麼蹊蹺:鬼使神差一般地“言中”了。所以說,在心中存儲美好的期盼,往往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如此,才會有更積極的情緒帶領著我們朝著美好的方向飛速地進取。
還在抱怨自己一無所有嗎,不妨這樣提醒自己:這不算糟糕,我可以用勤勞的雙手去掙嘛。還在抱怨自己身體殘疾嗎,不妨這樣提醒自己:這不算糟糕,我可以用睿智的頭腦去思考嘛。還在抱怨自己出頭無日嗎,不妨這樣提醒自己:這不算糟糕,我可以用身體的抗爭去突破嘛。
很多時候,幸運和幸福其實都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就這麼簡單,一個好的意念就是幸運和幸福的開始。因為,有好的意念就會有好的行動,有好的行動就會產生好的結果。
有智者說:“不要抱怨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給你的是垃圾,你同樣也能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然後登上世界之巔。”的確如此,這個世界隻在乎你是否到達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到底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的還是踩在垃圾堆上去的。
記住:當抱怨來臨的時候,不妨多想著“事情還沒有那麼嚴重”和“接下來還有許多機會”。畢竟,路還是要繼續走下去的,萬萬不要因為一時的悲傷而忽略了路上其他的風景。
允許你的人生容納一些雜質
如果說,某些雜質是組成美好的元素,你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可以肯定地說,絕對會有人立刻就蹦跳起來:“純粹是扯淡,雜質怎麼能是美好的組成元素,你胡咧咧啥哩……”
其實,絕非胡咧咧,更非信口雌黃,而是有著充分的事實依據的。
在科學家發現將鍺提純可以製成極為優異的晶體管之後,就開始有人爭先恐後地嚐試著力求去掉鍺中所有的雜質,從而使其純度達到100%,但奇怪的是竟然沒有一個成功的。
這不,日本新力公司的科研專家江崎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助手黑田百合子對鍺進行了無數次的提純試驗,但最後都不可避免地殘留了或多或少的雜質。
就在江崎博士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一天他忽發奇想:既然對鍺絕對提純是不可能的,那麼能否反其道而行之,試著給鍺加進去一點點的雜質呢?
可想而知,當江崎博士把自己的這個想法告訴眾人的時候,立刻就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和嘲笑,更有甚者竟然公然叫囂:如果你想通過加進去雜質來對鍺提純,除非地球會倒過來轉……
不過,江崎博士對眾人的這種反應絲毫不在乎,堅決帶著助手開始進行自己的試驗。終於有一天,奇跡出現了:江崎博士對鍺加進雜質進行提純獲得了成功。於是一種極為優異的晶體管也就很快在他的手中誕生了。
江崎博士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不獨是對鍺添加雜質可以進行提純,想想我們的人生不也正是如此的嗎?可以肯定地說,極為理想、極為完美的生活本來就不存在,如果還試圖把人生絕對提純的話自然也就是不可能的了。如此,既然絕對提純做不到,倒不妨試著去容納一些雜質,把期望值降低到一個適當的坐標。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以往苦苦追尋的極為理想極為純情極為美好的生活,壓根兒就是一片海市蜃樓,而好多漂浮在身邊的司空見慣的雜質,竟然是使自己可以輕鬆愜意生活的重要組成元素。
就像至清的湖水裏養不了鮮活的魚一樣,豐富多彩的世界也並不是由單一的物質組成的。平靜的湖水,唯有投入一顆石子,才會有生動的漣漪;蔚藍的天空,唯有飛行一群大雁,才會有深邃的意境;沉寂的村莊,唯有冒起一縷炊煙,才會有詩意的韻味;荒蕪的大地,唯有盛開一叢野花,才會有生命的脈動……
具體到人生的旅程中,災難是平安的雜質,可你哪能找到一生的平安呢?痛苦是快樂的雜質,可你怎能找到永遠的快樂呢?背叛是忠誠的雜質,可你怎能得到生死不離的胸懷呢?冷淡是熱情的雜質,可你哪能左右炎涼不換的季節呢?不要用至親來要求親人,親人之間也會萌生世俗塵埃;不要用至純至潔來要求朋友,朋友之間也會有功利色彩;不要用真情真愛來要求伴侶,伴侶之間也會有磕磕碰碰;不要用最甜最美來要求生活,酸甜苦辣才能組合人生百味……
正是這些形形色色的“雜質”,才構成五彩繽紛的世界,才組成多姿多彩的生活。如果你非要將友情提純至崇高,如果你非要將親情提純成至虔誠,如果你非要將愛情提純至完美,那麼,你苦心所求的結果,就和科學家將鍺提純至100%一樣——即便是耗盡了全部的心血和投入了畢生的精力,但最終仍舊隻是一個無法達到目的的結果,而且還把自己也推上了人生的苦旅之中。
常言道:“吃五穀雜糧,才健康長生。”吃了黃連,才知道甘蔗更甜;受了風霜,才覺得陽光更暖;經曆了貧寒,才感到生活更美好;遭遇了挫折,才感到人生更充實!在人生當中,唯有一點點苦加上一點點甜、一點點好加上一點點壞、一點點希望加上一點點無奈,生活才顯得更加生動、更加美滿、更加韻味悠長。如果至真至純的友誼你苦尋不到,那麼,你試著容納一些雜質,你會發現原來無處可覓的友誼,如今已是遍布天下;如果十全十美的愛情你苦尋不到,那麼你試著容納一些雜質,你會發現原來無枝可棲的感情,如今已是處處芳草。知道嗎,很多時候就是一次小小的忍讓、一次隨手的幫助、一聲真誠的問候、一點善意的微笑甚至是一次耐心的傾聽,都可能讓我們內心有所觸動,聆聽到自然的聲音,從而將我們躍升到更高的境界。
古人雲:“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其意思也就是:太幹淨、太清純的水難以養魚;太聰明、太精明的人難以相處。別再為提純人生而手忙腳亂了,去試著給人生添加一些雜質吧,相信這些雜質一定會讓你感受到人生的美好。正所謂的:“在雜質中,潛匿著深刻的美!”
總有一個燦爛的星空等著你
人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開始加法與減法並行。我們在不斷地得到一些東西的同時,也在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東西,比如親人、友情、愛情、權利、榮譽等。但很多時候,失去的不一定就是憂傷而可能是另外一種幸福,不一定就是損失而可能是另外一種收獲,不一定就是傷感而可能是另外一種快樂,正所謂:“左手失,右手得,永遠還是平衡。”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新婚妻子興衝衝地跟著當軍官的丈夫來到一個靠近沙漠的地方駐防。
很快,她就傻眼了:這個地方酷熱無比,大風一天到晚吹個不停,而且方圓百裏的住戶還都是不懂英語的印第安人,相互之間實在難以交流。
就這樣,她的心慢慢地陰暗了。
有一段時間,部隊拉進了沙漠進行演習。沒有了丈夫的撫慰,她愈發地覺得日子寂寞難耐了,就找出紙筆來給母親寫信訴苦。
沒過多久,母親就回信了,但卻隻寫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有兩名囚犯,透過牢房的窗子望向外麵,一個看到的是泥巴,一個看到的是星星。”
愣了愣,這位寂寞的新娘很快明白了母親的意思,於是就對自己說道:“既然是這樣的話,那我就去尋找星星吧。”
從此,她走出營房,口手並用地和周圍的印第安人打起了交道。還別說,也就是十天半月的工夫,印第安人就喜歡上了這位樸實、善良、聰明的女子——當然,她也迷戀上了眼前的這片荒涼之地,以及印第安文化、曆史和語言。
慢慢地,隨著交往的深入,她發覺這裏竟然充滿了神奇,就更加用心地去探討、研究,最後出人意料地成為了一名沙漠專家和印第安文化專家。
在寫給母親的一封信中,她感慨地說道:“母親,感謝您,是您指引著我走進了一片星星的世界,從而避免了讓我變成一個一事無成的怨婦。”
很多時候,作為一種理性的高級情感動物的人類,之所以常常遭受著許多莫名其妙的煩惱,其實都是因為追求了太多錯誤的東西而已。如此,與其說是別人讓我們痛苦,不如說是自己的修養不夠。畢竟,別人永遠不可能給我們煩惱,隻有我們自己給自己添麻煩。
事實上,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著另外一個燦爛的星空世界在等著你。如果你能夠微笑著去麵對一切,那麼你就能夠發現不愉快的對麵、前麵、後麵、隔壁、上麵、下麵,幾乎無處不是快樂,隻不過需要自己去輕輕地走一下、動一點、想一想、換一換而已。如此,我們可以為高興的事而快樂,也可以為不愉快的事開懷一笑,一笑泯恩仇,何事不快樂呢?
在自己的一首詩中,印度大詩人泰戈爾這樣寫道:“如果你為失去太陽而哭泣,你也將失去星星。”而法國大詩人勒內·夏爾也如是說:“懂得靜觀大地開花結果的人,決不會為失去的一切而痛心。”我們可否照此辦理——當我們失去太陽的時候,那麼就去熱情地擁抱星星吧!要知道,誰能夠擁有星星,誰就能第一個擁有太陽。
在這裏,有幾個簡單實用的錦囊妙計,可以讓你在錯過太陽的第一時間內擁抱星星。
1.隨手關上身後的門。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上身後的門。有一天,喬治和朋友在院子裏散步,每穿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你有必要把這些門關上嗎?”朋友很是納悶。卻見喬治笑著回答道:“哦,當然有必要。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情。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了後麵,不管是多麼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後你才可以重新開始。”
從昨天的風雨裏走過來,身上難免沾上塵土和黴氣,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記憶,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我們需要總結昨天的失誤,但我們不能對過去了的失誤和不愉快耿耿於懷,因為傷感悔恨都不能改變過去,不能使你更聰明、更完美。如果總是背著沉重的懷舊包袱,為逝去的流年傷感不已,那隻會白白耗費眼前的大好時光,那也就等於放棄了現在和未來。
追悔過去,隻能失掉現在;失掉現在,就沒有未來!正如俗話說的:“為誤了頭一班火車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還會錯過下一班火車。”要想成為一個快樂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記得隨手關上身後的門,學會將過去的錯誤、失誤通通地忘記,不要沉湎於懊惱、後悔之中,而要一直往前麵看,這時你會發現,我們伴隨著每一天新的太陽重新誕生,每一天都是我們新生命的燦爛的開始。
2.驅除“黑點思維”。
有些人,遭受了一次挫折抑或是失敗,就懷疑自己的能力,在內心深處得出諸如“我不行”、“我不是這塊料”、“我這輩子完了”的結論。
碰到一次倒黴的事情就認為自己是天底下最倒黴的人,出了一次差錯就認為自己是一個粗心不堪的人,這些都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的“黑點思維”。其實,當你抱怨買不到合適的鞋的時候,有人還沒有腳呢,誰說你就是天底下最倒黴的人了?
有時候,換一種思維方式,對擺脫暫時的困惑很有幫助。比如,當思維走進一個死胡同的時候,不妨換個角度來分析,從圈子的外麵來看待問題,那麼你的視野就會豁然開闊,問題也就在瞬間變得不那麼嚴重了。
3.壓力太大時學會彎曲。
據說,老子曾經問他的一個學生:“牙齒和舌頭誰硬?”學生說:“牙齒硬。”老子張開嘴讓學生看:“牙齒硬,但是已經一個都不在了,舌頭軟,現在還完好無缺。”老子以此教育學生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其實就是提醒我們要剛柔並濟,特別是要在巨大的壓力下麵學會彎曲。
刀再鋒利,如果一碰就斷,也沒有什麼用了。我們要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極學習,陰陽平衡,以柔克剛;要向古幣學習,取向於前,外圓內方。麵對壓力,我們不能一味地埋頭往前衝,結果把自己逼到崩潰的邊沿,而應該懂得張弛有度,比如說適當的放慢節奏、合理地授權、對無休止的加班說“不”等。
4.確立多元成功思維模式。
在物欲橫流的時代,如果還以一元化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和事物,那麼就會很容易地被其所左右、所控製,因此需要嚐試著培養和鍛煉自己的多元化的思維模式。
多元化思維並不是要求每個人都去刻意重複別人的成功之路,或者用別人的標準來評價和衡量自己,但它要求我們重視對自己和他人誠信的價值觀,擁有完整、均衡、和諧的人生態度,並能不斷地追尋自己的理想和興趣、不斷地學習和實踐。如果從這些方麵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新的收獲和新的提高,那麼,無論是否取得了預期的結果,這種努力本身就是最可嘉許的成功了。
其實,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充實地學習、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終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做一個快樂的、永遠追逐興趣並能發掘出自身潛能的人。一旦你確立了多元成功思維模式,你就會在追求自己的夢想和興趣過程中,成為精彩的自己和快樂的自己。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一件最基本的事情要記住:當你處於一種狂喜的心情之下時,千萬不要認為它將會成為你永恒的狀態。要高高興興地去活那個片刻,要盡可能高興地去活那個片刻,同時要很清楚地知道,目前它來,但是它將會走,就好像微風吹進你的屋子,帶著它所有的芬芳和新鮮,然後從另外一個門跑出去。當它們來臨的時候,你要覺得感激;當它們離開的時候,你要感謝存在。
即使在痛苦之中,你也要記住,它不會永遠,它將會過去,所以不要過分被它所打擾,要保持泰然自若。就好像白天和晚上一樣,人生當中也會有一些喜悅的片刻和一些悲傷的片刻。你要將它們看成自然的事情而坦然地接受它們。快樂和痛苦僅僅是暫時的存在。你隻是一個觀看者,既不是你在快樂,也不是你在痛苦。快樂來了又去,痛苦來了又去,有一樣東西一直停留在那裏,永遠都在那裏——那就是觀看者,那就是觀照者。
隻要成為一個觀看者,不要因為任何一個片刻特別美而執著於它,不要因為任何一個片刻特別痛苦而將它推開。這時你將是一個超然自在的人,你將是一個安詳而快樂的人。
任憑生活中的煩惱與痛苦鋪天蓋地,但隻要麵帶微笑地抬頭望去,就一定能夠透過心靈的窗戶看見一個“星星”的世界在等著我們。這就是“隻有放得下才可以發現快樂”。
永遠不要忘記:即便沒有了大海的磅礴氣勢,但還有大山的博大仁厚;即便沒有了權力的享受,但還有家庭的溫暖;即便沒有了金錢的榮耀,但還有友誼的淳樸……同樣,即便沒有了太陽,但我們還可以擁抱星星。隻要我們正確地麵對已經失去的並好好地珍惜現在所擁有的,那麼就能夠給自己一份快樂、給自己一份優雅、給自己一份寧靜、給自己一份輕鬆!
將心思集中在想要的東西上
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組畫麵:
在一望無際的河灘大草原上,一隻豹子突然從藏身的草叢中躍出,向一群正在低頭吃草的羚羊撲過去。頓時,羚羊四散奔逃。盯著一隻尚未成年的小羚羊,豹子窮追不舍。在追與逃的過程中,豹子超過了一隻又一隻從身邊一晃而過的羚羊,但它沒有掉頭改追這些距離自己更近一些的獵物,而是一個勁兒地直接朝著已經盯死的那隻小羚羊瘋狂地猛追。終於,那隻小羚羊跑累了。就在這個時候,豹子瞅準時機一個猛撲,前爪搭上了小羚羊的屁股。小羚羊絆倒了,豹子張嘴朝它的脖頸咬了下去。
……
在追擊的過程中,豹子為什麼不改追其他離得更近的羚羊呢?很簡單,豹子明白“把心思放在想要的東西上”的道理。想想吧,如果豹子在追擊的途中不停地改變心思一會兒追這隻羚羊一會兒追那隻羚羊,那麼到最後肯定是一隻也追不著的。
有位大師說:“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之所以很快就脫穎而出,與其說是由個人的才能決定的,倒不如說是取決於個人專注的心思。”
心思是一種神奇的要素,同時也是獲得成功的基石——如果你一門心思地做事,那麼就會很容易克服掉途中的困難與挫折,從而獲得一連串的收益;如果你懶懶散散地去做事,那麼無論你做什麼都有可能毫無成效。
一位智者帶著自己的弟子外出雲遊。
來到一個岔路口的時候,看見一位盲人,不住地用竹竿點點探探。智者就問盲人準備去哪裏,並把他指引到了正確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