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婚姻學中有一門“欣賞學”,那麼李瑜夫妻兩人肯定是這門學科優等生。他們隨時交流自己的知識和感受,有時能興奮地聊一整天,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都會尊重對方在自己領域的認知,都不會在某些決策上太堅持自己的意見。
李瑜覺得自己很少會崇拜誰,但她的先生是她崇拜的人。不但因為他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有戰略眼光、敏銳的判斷力和前瞻性。而先生對她的悟性、執行力與專注力也同樣用了“崇拜”兩字。先生說她渾身充滿“靈氣”,雖不是某方麵最突出的,但全然一體,對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女人。“生活就像圓舞曲,踩準節拍才能跳得精彩,快一拍慢一節都會手忙腳亂”,李瑜深諳這個道理,所以無論是家庭還是工作,在人生的舞場上,她跳得從容且華麗。
“在該戀愛的時候去戀愛,該結婚的時候結婚,該生小孩子的時候生小孩,該發展事業的時候就去發展事業。”李瑜詮釋著“踏準生命的節拍”的含義。讓生命呈現一種自然的本真狀態,沒有過多的要求和奢望,這種隨遇而安正是她所追求的生活狀態。她在自己的微博裏寫道:當帶著僅有的政府允許兌換的200美金和兩隻大箱子漂洋過海到美國求學,在打工時把新鞋的鞋底30天跑穿的日子裏,自己也一樣知足、幸福、樂活。
兩個人都能夠在生活中做到彼此間以欣賞代替責怪,這樣婚姻才能美滿幸福。這種欣賞不僅意味著欣賞對方的優點,還要包容對方的不足。因為,在朝夕相處的生活中,無論對方的優點或缺點都將顯露出來,如果彼此不能做到欣賞和理解,特別是減少責怪、多些包容,就容易產生分歧,讓原本兩個相愛的人對愛情產生了懷疑,對婚姻就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曾經有科學家做過試驗,說對過去8個到12個月所發生的事件還繼續責怪別人的人,表現出極為低的對事物的應付能力。
當事情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時,許多人都會做這樣的假設:這一定是別人的錯。放眼望去,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事情;東西不見了,一定是有人動了它;沒錢花,一定是你的丈夫掙得少或太會花錢;計劃耽擱了,一定是你的同事沒盡到他該盡的責任;等等。
做個實驗,注意看看當你停止責怪他人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這並不表示你不要別人為他們的行為負責,隻是要你對自己的幸福以及你對他人和周圍環境的反應負責。當房子亂成一團時,不要假設隻有你盡了本分,不妨動手整理一下;當你的財政超出預算時,想想看哪裏可以少花一點錢。最重要的是,當你不快樂時,提醒自己,隻有你能讓自己快樂起來。
責怪是阻止幸福的烏雲,不信你試試:與其說該責怪誰?開始問你自己:我能從中學到什麼?這件事給我的禮物是什麼?
我們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容易責怪別人。也許你是因為在乎,也許是因為有期望,但是在“責怪主義”下,大家都失去了快樂。與其說“你錯了!”、“你不對!”,不如用商量的口吻、請教的誠意、輕鬆的幽默、會意的眼神來表達你的意見,這樣一定會更容易使對方心服地改變自己。
其實,責怪別人很費力氣,這個時候的自己也是無法感到平靜。即使是別人或別的問題導致了困境,責怪也沒有任何用,而且責怪別人讓你覺得對自己的生活無能為力,賦予了被責怪的人或事更大的力量,因為你的幸福在別人的手中。一旦你停止責怪他人,就會重新得到掌控權。你會發現自己才是做決定的人。哪怕是你難過的時候,你也是創造這些感受的關鍵人物。
當我們不再責怪他人時,人生也會變得比較有趣,更加輕鬆,也更加容易駕馭。停止責怪並且接受自身的責任,將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新的希望。想要擁有幸福,那就早日停止責怪、遠離責怪吧。
過好每一天就是過好一輩子
一位智者曾說:“生,非我所求;死,非我所願;但生死之間的歲月,卻為我所用。”我們不應感歎往事如煙、時光飛逝,不能整天生活在對明天的期盼中,而應該把握每一個今天,讓生命裏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這對平凡的我們來說就是成功。
每一天都是一個值得享受的日子。明天隻是一個虛幻的美夢,唯有今天、唯有現在才是真實的。如一個名人所說:“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遠處模糊的,而要去做手邊清楚的事。”
人的一生都是由無數個今天組成,所以,如果你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裏獲得成功,讓你一生都過得精彩,就要把每個今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霍金是世界上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症,就是我們所說的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醫生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隻有心髒、肺和大腦能運轉,到最後,心和肺也會停止運動,隻剩兩年的生命。
但霍金沒有放棄,而是天天繼續進行學習和研究。他想,隻要能過好這剩下的每一天,就有可能在學術上功成名就。他始終相信過好每一天就會創造奇跡。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不得不使用輪椅。後來,他全身癱瘓,喪失語言能力,隻有幾根手指暫時能動彈,但他仍然極其頑強地天天工作和生活著。就這樣,霍金的學術成就一天一個樣,逐漸走上了學術界的頂峰。
霍金說過:“我有自由選擇將生命結束,但那將是一個重大的錯誤。無論命運有多壞,人總應有所作為,做好每一天就是過好了人生。”
1974午,霍金在《自然》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這一發現被認為是多年來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進展,論文也被稱為“物理學史上最深刻的論文之一”。
霍金通常造一個句子要五六分鍾,為完成一個小時的錄音演講要準備約10天。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霍金就這樣習以為常。
霍金在自己鍾愛的著作《果殼裏的宇宙》一書中寫道:“我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仍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在一定的生活空間裏,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生存能力,隻要不是自己對自己喪失信心,希望就總是存在的,關鍵在於自己能否把握住自己,能否把握好每一天。珍惜好每一天,像霍金那樣,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人生。
人的一生就是一天又一天地過。因此,要把人生過得好,一定要把每一天過得好。過好每一天,才不會讓生命留下遺憾。就算是蝸牛,隻要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它總有一天會到達自己的目的地。
人們的每一個年齡階段、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各自的存在方式。要快快樂樂地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一切,經營好了每一天,也就把生活過好了。這樣,幸福就會時刻地充溢在我們的身邊。
人生是由幾萬個每一天組成的一個過程,過好每一天,就是美好的人生。恰如美國作家愛默生所說:“要把每一天都當作人生中最好的日子來過。”
不要等失去的時候,才懷念擁有的可貴。隻要好好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把每一天都當作人生中最好的日子來過,那麼,每一天就都是新鮮的,充滿激情和考驗的,過好了每一天,也就過好了這一生。每天都開心地起床準備享受美好的一天;每天都熱情地工作,完成新的任務、收獲新的成果;每天都努力地向身邊的人學習,使自己獲得新的提升;每天都好好地疼愛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每天都不忘記關心家人,使他們感受到你的愛意和溫暖。就這樣,每天都享受人生,即使明天生命就結束,也沒有半點遺憾。
被稱為日本活佛的酒井雄哉講過他的經驗:“修行的每天早上,我都穿著草鞋出去。退出一天的登山行程後,草鞋往往變形穿爛,隔天得穿上新的草鞋才行,日複一日地不斷重複。有一天,我發現草鞋就像我自己。一日之終,草鞋變得破爛不堪,如果自己是草鞋的話,今天就是一個句點。明天將穿上新的草鞋,好似獲得重生一般。雖然一天退出了,但明天又是一個新生命。草鞋如此,人生也如此。”
酒井雄哉從對草鞋的理解,得出了一日一生的感悟:當脫掉草鞋的那一刻,今天的自己即已告終,明天將誕生一個全新的自我。所以,珍惜好每一天、把握好每一個當下,就是珍惜了一輩子。不需要為了昨天的失敗而沮喪,也不需要為了昨天的錯誤而悲傷,隻要牢牢把握好今天,以全新的狀態來麵對今天的生活。這樣,每天都有重新出發的機會,每天都將是一段新生。
不竊喜於新生,不懼怕於死亡,平靜而積極地麵對生命的起承轉合。每天都在生死之間,閉上眼就成為過去;睜開眼就迎接了未來,活在真實的現在。“一天就等於一輩子”本是一句禪語,但卻點出了一種智慧而現實的生活態度。試想,如果能夠把每一天都當作一輩子來生活、把每一天都當作一輩子來認真對待,我們的人生就會減少很多的遺憾和失望,相反卻增添很多的幸福和滿足。珍惜自己當下的人生,踏實地不斷累積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從繁榮到枯萎,從癡守到飄落,從死亡到更生,我們要像樹葉一樣,一生短暫,卻在每一天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顏色和形態。對每一天都憧憬,都喜悅,都去努力,這是件幸福的事情。
即使是在寒冷的冬日裏,每天早晨醒來睜開雙眼,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美好的一天即將開始,過好這一天,我們將會收獲更好的一個自己、收獲更多生命的精彩和生活的美妙。而當每一個夜晚來臨,我們在臨睡前回憶並清點自己所度過的這一天的時候,不抱怨、不遺憾、不沮喪、不悲傷,因為這一天自己是珍惜著的、是認真地度過的就是最好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過好了當下的每一天,也就過好了一輩子。
何必為痛苦的悔恨而喪失現在的心情,何必為莫名的憂慮而惶惶不可終日,過去的已經一去不複返,再去怎麼悔恨也無濟於事。未來的還是可望而不可即,再去怎麼憂慮也是空悲傷。過去的經驗要總結,未來的風險要預防。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事情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
從小,我們就聽父母或老師講一個故事:
戰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著一個老人,名叫塞翁。塞翁養了許多馬,一天,他的馬群中忽然有一匹馬走失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後,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夥兒:丟了馬,事情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並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於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並誇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事情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於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於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後,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事情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它說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因此,很多事情,如果放在一個更大的時間坐標上來看,任何事情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遇到事情時,不要單單從某一時刻來看問題,要學會將眼光放得遠一些。如果這樣想,人就會變得灑脫、平淡一些。
很多事情的發展是無法預測的,好事可能變壞事,壞事也可能變好事。
慧慧和娟娟是大學同學、好朋友,大學畢業後都留校當了老師,很幸運的是,兩個人都生了兒子。
慧慧的兒子很爭氣,考到加拿大留學並定居了,娟娟的兒子就一般了,開出租車當了“的哥”。那麼,慧慧與娟娟誰更自豪?
人們都羨慕慧慧,說她真是命好,兒子考到加拿大留學了。但是遺憾的是,慧慧並沒有感到很開心,反而是娟娟的兒子每逢節假日就開車看自己的母親,接母親出去玩,大事小事都照顧得很好,娟娟日子過得非常開心。慧慧非常羨慕娟娟,的確,“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
也許我們會想,沒關係,隻要慧慧移民到加拿大就行了,就能享受天倫之樂了。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那也不一定,這就如同你把一棵老樹移植到另外一個地方,它可能也很難活下去,因為它失去了自己適應的生態環境。慧慧適應了國內的生態環境,到加拿大後卻可能會水土不服,語言不通,沒有朋友。
一件事情的發展總是很難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既然我們改變不了事情,就要改變對事情的態度。
事情並沒有改變,還是同樣的一件事,可是因為我們改變了思維,改變了看事物的角度,我們就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
有兩種不同的理論:半山腰理論和山頂理論。可以幫助我們開啟思維的多樣性。
半山腰理論:如果你還沒有到達山頂,我對你表示熱烈的祝賀,因為你還有繼續上升的願望和動力,這時你不會空虛。因為沒有達到最好,所以還要努力。如果你在半山腰處,因為沒有達到最高的頂點,所以你一直在上升。因為還沒有到頂,所以還有希望,希望是前進的動力。
山頂理論:如果你已經到了頂點,我向你表示熱烈的祝賀,你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你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但保留在這個狀態就很難了,如果不設置更高的目標,就會走下坡路了。給自己設置新目標,否則你會覺得空虛。
帶著中庸的觀念看事情,事情就會變得平淡,人也就會獲得平和的心態。
在生活中,我們無法避免地會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可是,那也無妨,有時隻需要給思維轉個身,我們就會快樂一些。
同樣是半杯水,積極的人說是半滿的,而消極的人說是半空的。積極的人看到的是已經擁有的,而消極的人看到的是已經失去的。心態不同,所擁有的世界就不同。
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六大詩人之一約翰·彌爾頓在幾百年前就發現了同樣的真理:“心靈,是它自己的殿堂,它可成為地獄中的天堂,也可成為天堂中的地獄。”
拿破侖和海倫·凱勒都是彌爾頓的最佳詮釋者。集榮耀、權力、富貴於一身的拿破侖一次說道:“在我的生命中,找不到六天快樂的日子。”反觀既聾又啞又盲的海倫·凱勒卻曾說過:“我發現人生是如此美妙!”
除了你自己,沒有別人能帶給你快樂。重要的是你如何思維,是選擇積極的心態,還是任憑消極的心態主宰你的生活?
我們把生活比作一道大餐,充滿酸甜苦辣各種味道,吃什麼是你自己的選擇,沒有人強行往你的嘴裏塞東西。選擇什麼你就得到什麼,選擇積極得到開心,選擇倒黴得到糟糕,選擇什麼樣的態度就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如果你尋找快樂,你就會尋找快樂的地方;如果你尋找痛苦,你就會尋找痛苦的理由。一個積極的人,會從壞事情中尋找快樂;一個消極的人,會從好事情中尋找不快樂。
生活就是選擇。選擇開心你得到開心,選擇痛苦你就得到痛苦,如果你說自己是個倒黴蛋,你會找到無數的事實證明你絕對是個倒黴蛋。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你會找到足夠的事實證明你就是幸運的。
人活一輩子,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與其把短暫的光陰花在不可避免、不可改變的痛苦中,不如轉變心態,選擇開心快樂,這樣才是不枉費來世間走一遭,才是真正的對得起自己。
在看似不幸的源頭,總有一樁意外。在仿若幸福的源頭,總有一樁巧合。失之不悲,得之不喜。好的、壞的都坦然甚至欣然接受,何況,事情最後是好是壞還不一定呢!
把煩惱的時間用來尋找事實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生活中,我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俗語常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沒有煩惱的人和家庭都是不存在的。可是,你知道嗎?生活中的煩惱並不是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多,有92%的煩惱是自己尋來的,這些煩惱原本是不需要煩惱或即使是煩惱也沒有用的。可是,我們總是意識不到這一點,我們讓一些原本不需要為之煩惱的事,輕易地占據了我們的心靈。
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個年輕人的汽車拋了錨:汽車輪胎爆了!
年輕人下來翻遍了工具箱,也沒有找到千斤頂。怎麼辦?這條路半天都不會有車輛經過,他遠遠望見一座亮燈的房子,決定去那個人家借千斤頂。
在路上,年輕人不停地在想:
“要是沒人來開門怎麼辦?”
“要是沒有千斤頂怎麼辦?”
“要是那家夥有千斤頂,卻不肯借給我,那該怎麼辦?”
……
順著這種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氣,當走到那間房子前,敲開門,主人剛出來,他衝著人家劈頭就是一句:
“他媽的,你那千斤頂有什麼希罕的。”
弄得主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以為來的是個神經病,“砰”的一聲就把門關上了。
我們通常習慣說“自尋煩惱”。細想想,其實哪一個煩惱不是自己找來放在腦子裏的?
如果誠實地將這些煩惱列出來,這些組合大概是這樣的——
擔心自己身材不夠好;擔心自己長得不漂亮;擔心自己找不到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擔心自己沒有真正的閨中密友;擔心工作不順利會被朋友笑話;擔心老公會變心……總而言之,煩惱五花八門,每天端著一張苦瓜臉來看世界。
聰明的你,猜猜煩惱對未來有沒有幫助?當然沒有。以上的煩惱不是沒有發生,就是煩惱了也沒有用。這跟上了飛機就開始想“這飛機會不會掉下來”這個問題一樣愚蠢。
心理學家認為,我們的煩惱中,有百分之四十屬於杞人憂天(那些事根本不會發生),百分之三十是屬於怎麼煩惱也沒用的既成事實,另外百分之十二是事實上並不存在的幻象,還有百分之十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就是說,我們腦袋中百分之九十二的煩惱都是自尋煩惱,隻有百分之八的煩惱勉強有一些正麵意義。
那麼,你要不要拋卻百分之九十二的煩惱?因為隻有清除掉煩惱,才有可能產生發自心底的快樂。
萬一真的有那麼一天你擔心的情況出現了,也不會是世界末日,我很相信一句頗有人情味的話語:如果上天為你關上一扇門,總會在某個地方,再為你開一扇窗。我們的頭腦不該用來為自己預設屏障,擋住人生中柳暗花明的機會。
很多時候,煩惱的事就在於我們的心態的改變。
從前,有一位詩人嫌院子裏的芭蕉,風吹來發出沙沙聲,雨打來滴滴嗒嗒地響,吵得人不能靜心入夢,揮毫寫下一句詩:“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詩人的妻子,慧心獨具,戲筆續了下句:“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芭蕉可不是你自己種的嗎?芭蕉是一樣的芭蕉,隻是你的心變了,發出雜音的,不是芭蕉,而是你呀!
所以,當我們遇上這類煩惱的事時,問問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心態發生了改變?事情還是一樣的事情,不同的心態,就會產生不同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種了芭蕉,又怨芭蕉。當初喜滋滋進了大公司的人,不久就為大公司的繁雜人事而頻添煩惱、早生華發;不久前,才因一見鍾情而日夜思念,曾幾何時,情人已經變成仇人;最親密的朋友,翻轉成致命的敵人……昔日的愛,變成今日的恨,為什麼?隻因一念之差。
如果你還要說,我知道這些道理,可是我就是無法不去煩惱。那我告訴你一個公式,可以幫你消除掉90%的煩惱。這個公式被稱為威利·卡瑞爾的萬靈公式。
這個公式的三個步驟是:
一、看清事實。
二、分析事實。
三、達成決定——然後馬上依決定行事。
弄清事實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因為如果我們不能把事實弄清楚,就不能很明智地解決問題。沒有這些事實,我們就隻能在胡亂中摸索。我們總是沒有弄清楚事實,因而達不到既定目的,老是在一個令人難過的小圈子裏打轉,才會精神崩潰和生活難過。一旦很清楚、很確定地做出一種決定之後,50%的煩惱就會消失;在你按照決定去做之後,另外還可以消失40%。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即使是有事,也要懂得學會轉移。如果我們把煩惱的時間,用來尋找事實,那麼煩惱就會在我們智慧的光芒下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樣,收獲的就是有更多如意和順意的人生了。
悅納哪怕是不夠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