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懊悔不完美的昨天和擔心不確定的明天,
不如做好有把握的今天。
活在當下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幸福就是看到自己擁有的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統計,把全球人口壓縮成隻有100人的部落,而且維持人類的各種比率,結果得到了這樣的數據:在這100個人裏麵,有57個亞洲人,21個歐洲人,14個美洲人,8個非洲人;有52個男人,48個女人;有30個白種人,70個非白種人;30個基督徒,70個非基督徒;89個異性戀者,11個同性戀者;6個人將擁有全部財富的59%,而且這6個人全部來自美國;80個人的居家生活不甚理想;有70個文盲;有50個人營養不良;有1個人即將死亡,1個人剛剛誕生;1個擁有大專學曆,1個擁有電腦……
從這樣壓縮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時,我們不妨這樣想:如果你今天早上醒來時還算健康,恭喜你,因為有一百萬人將活不過一星期;如果你不曾經曆戰爭的危險、被監禁的寂寞、被淩虐的痛苦或是饑寒交迫,恭喜你,你比5億人還好命;如果你可以參加宗教活動而不必擔心被騷擾、逮捕、淩虐或死亡,恭喜你,你比30億人還自由;如果你的冰箱裏有食物、有衣服穿、還有地方住,恭喜你,你比全世界75%的人還富有;如果你在銀行有存款、錢包裏有鈔票,還有一些零錢,恭喜你,你是全世界前8%的有錢人;如果你的雙親都還健在而且沒有離婚,你算是幸運兒;如果你可以讀完這段文字,那是雙重幸運,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20億人根本就不識字。
讀完上麵的文字,你是否覺得自己是個幸運者?如果你還在抱怨的話,就想想你目前擁有的,一件件列舉你所擁有的事物:健康的身體,一份讓你衣食無憂的工作,幾個好朋友……這樣,你會發現,上帝並沒有虧待你,你並不是你所想象的那個悲慘的人。你已然擁有那麼多幸福,卻因自己的不知或不知足而沒有意識到,有時也是因為自己欲望太高而沒有看清形勢,所以讓幸福在不經意間自然流失,離自己越來越遠。
有這麼一個感人的故事:
她站在台上,不時不規律地揮舞著她的雙手;仰著頭,脖子伸得好長好長,與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條直線;她的嘴張著,眼睛眯成一條線,詭譎地看著台下的學生;偶爾她口中也會咿咿唔唔的,不知在說些什麼。基本上她是一個不會說話的人,但是,她的聽力很好,隻要對方猜中,或說出她的意見,她就會樂得大叫一聲,伸出右手,用兩個指頭指著你;或者拍著手,歪歪斜斜地向你走來,送給你一張用她的畫製作的明信片。
她就是黃美廉,一位自小就患腦性麻痹的病人。腦性麻痹奪去了她肢體的平衡感,也奪走了她發聲講話的能力。從小她就活在諸多肢體不便及眾多異樣的眼光中,她的成長充滿了血淚。然而她沒有讓這些外在的痛苦擊敗她,她昂然麵對,迎向一切的不可能。最後她終於獲得了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她用她的手當畫筆,以色彩告訴人“寰宇之力與美”,並且燦爛地活出“生命的色彩”。全場的學生都被她不能控製自如的肢體動作震懾住了。這是一場傾倒生命、與生命相遇的演講會。
“請問黃博士,”一個學生小聲地問,“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都沒有怨恨嗎?”我的心頭一緊,真是太不成熟了,怎麼可以當著麵,在大庭廣眾之前問這個問題,太刺人了,很擔心黃美廉會受不了。
“我怎麼看自己?”黃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這幾個字。她寫字時用力極猛,有力透紙背的氣勢,寫完這個問題,她停下筆來,歪著頭,回頭看著發問的同學,然後嫣然一笑,回過頭來,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地寫了起來: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這麼愛我!
四、上帝這麼愛我!
五、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六、我有隻可愛的貓!
七、還有……
忽然,教室內一片鴉雀無聲,沒有人敢講話。她回過頭來定定地看著大家,再回過頭去,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的結論:“我隻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掌聲在學生群中響起,黃美廉傾斜著身子站在台上,滿足的笑容從她的嘴角蕩漾開來,眼睛眯得更小了,一種永遠也不被擊敗的傲然寫在她臉上。
有時候,我們總是抱怨太多,卻意識不到自己已經擁有了那麼多。也許你沒有很多錢,但是你有關心你的親人、愛人;也許你沒有名車豪宅,但是你小小的居室仍然能給你遮風擋雨,讓你在疲憊之時能夠有一個憩息的地方;也許你沒有別人的外貌,但是隻要你的修養到位、談吐得體,你還是能贏得很多人的愛戴……
美國盲聾啞女作家海倫·凱勒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她曾經在《假如隻有三天光明》中寫道:“隻有失聰者才會珍惜聽覺,隻有失明者才會領悟到寓於光明中的種種幸福。也許人就是這樣:有了的東西不知道欣賞,沒有的東西卻又一味地追求。要是人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
那些“對不起自己”的人總是這樣,得到的東西不懂得珍惜,更不懂得欣賞。如果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那一定會是一個完美的生活準則,就不會在失去以後才知道可貴,就不會發出希望時光倒流的感慨。追求幸福、滿足欲望,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我們對幸福有著很高的期待,但若無休止地追求,對自己卻是一種傷害。
他們結婚幾年來,一直很恩愛,也很努力。這不,剛剛在一處花園小區按揭買了房子,從出租屋搬到了漂亮的新居。
然而,好心情卻沒有持續幾天。
搬進來後,男人和女人發現,十個鄰居裏麵有九個是富翁。抬頭看別人,低頭看自己,女人便經常看著自己光光的脖子和手指發呆;早上坐公交車的時候望著那些鋥亮的私家車發愣;轉頭看男人的時候,會非常鬱悶地歎氣。
他們開始為一些小事爭吵,男人說她不可理喻,是不是更年期提前了。女人卻說:“如果你是個百萬富翁,我會馬上從更年期返回青春期。”男人被噎得啞口無言。
其實,他們的生活已經比原來好很多了,但是,如花兒一樣怒放的幸福卻開始枯萎了。
女人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抱怨自己每天擠公交車上班擠得一身臭汗,隔壁的女人是自己開著本田去上班的;抱怨最新款的珠寶首飾自己隻能看不能買,單位的女同事卻麵不改色心不跳地刷卡買……
男人的心情也漸漸煩躁,爭吵和冷漠取代了往日的溫馨。
男人無限懷念和女人住在出租屋的日子,那時,沒有抱怨,沒有爭吵,有的隻是兩個人互相鼓勵,互相支持。一盒酸奶,她吸一口,他吸一口,吸得兩個人都眉開眼笑。剛上市的枇杷貴得要命,男人還是買來一些給女人嚐鮮。
其實,人還是那兩個人,變的隻是心境。
一天,當女人又一次抱怨自己的生活處境不如人時,男人很嚴肅地說:“其實,我們自己曾經是百萬富翁。”
女人吃驚地看著他。男人說:“美國人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結果是,和諧美滿的家庭帶給人的幸福感,相當於2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的話,該是多少錢呢?”
“我們幸福過嗎?”男人問。
女人點點頭。
“那現在呢?最近,你覺得幸福嗎?”男人又問。
女人搖搖頭。
“我們為什麼要讓自己從百萬富翁成為窮光蛋呢?”男人溫柔地把女人擁入懷中,“你難道不覺得自己是個幸福的女人嗎?我們沒有別墅,但我們有溫暖的家;我們沒有多少銀行存款,但我們有很多愛。我雖然不是大款,但我有一顆永遠屬於你的心呀。我把你當成我所擁有的最大財富,難道你不把我當成你的一筆財富嗎?”
女人思忖良久,笑了。她說:“猛然發現自己原來也是個百萬富翁,心情豁然開朗了。其實,我們都是富有的人,隻不過,我們擁有的財富不同罷了。”
生活中常常打擾我們,讓我們感到不安的,往往不是我們自己,而是別人突如其來的故事。別人的故事可以聽聽,但沒必要也成為故事翻版中的主角。盲目羨慕別人,就容易給自己造成混亂和迷茫,開始向生活妥協,使自己不再淡定。
如果你是魚兒,就不要迷戀蔚藍的天空,因為你有廣闊的海洋。
如果你是雄鷹,就不要迷戀浩瀚的大海,因為你有自由的天空。
如果你是小草,就不要迷戀神秘的沙漠,因為你有濕潤的土地。
幸福有時和你一般所想象的東西無關。沒必要總是去羨慕別人所擁有的,富翁未必快樂,窮人也未必悲哀。幸福很簡單,生活中的很多瞬間裏都包含著幸福,隻是,你不願意靜下心來感受而已。相信隻要用心去感受,你就能發現:幸福其實就在自己身邊。
某些缺憾沒必要刻意彌補
佛教稱人間的世界為婆娑世界,所謂的“婆娑世界”就是說我們生活的世界需要人們忍受許多缺憾。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說過:“完美主義等於癱瘓。”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演繹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每個人都是舞者,也是冷靜的旁觀者。因為別人生活的美好之處,激起了我們身上奮鬥的勇氣;因為自己生活的單調和不如意,缺憾如雜草般地叢生,堅定了我們追求完美的信念。
然而,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強烈反差,總讓人悲觀歎氣,甚至讓人一蹶不振的。他們總是看不到自身的才華和優勢,隻要有一次不順,他們便苦苦哀號,悲觀喪氣,懷抱著缺憾虛度時日,最後走向了墳墓。
有一個女子,雖然相貌平平卻夢想成為一名電影演員,所以經常為自己平凡的外貌懊惱。她每日都在憂鬱中度過,期盼著哪一天能夠美麗起來。
一天,她到一家餐廳就餐,對麵的一位女士一直盯著她的手看,正在她疑惑不解的時候,那位女士走過來對她說:“小姐,您的手實在是太漂亮了!簡直是件藝術品,這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雙手。”
“謝謝您的誇獎。”女子臉上泛起了一絲微笑。
“我們正要拍一個護膚霜的電視廣告,想請你來做,當然突出的主題是你的雙手,你覺得如何?”
女子聽完異常興奮,立即就答應下來。
從此,在電視屏幕上,大家經常看到一雙纖纖玉手,那樣的光滑細嫩,惹人憐愛。女子漸漸忘記了長相平凡的苦惱,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雙手上。每個月花大量的錢去保養雙手,而且自拍攝廣告以後再也不做一點兒粗活。在她的眼裏,這雙手比她整個人還要重要。
有一天,突然傳來女子自殺的消息。人們在她的房間裏找到一封遺書,裏麵寫著:昨天修飾指甲的時候,不小心劃傷了手。這個傷口即使痊愈也會留有疤痕!我的手就是我的生命,沒有了美麗的雙手,我活在世界上還有什麼意義呢?我隻能選擇離開!
手上留有疤痕的確是一種遺憾,然而這種遺憾真的那麼重要嗎?重要得連生命都放棄了,這真是一種悲哀啊。
這個故事也可能是人們刻意編造的,然而卻來源於生活。因為現實生活中的確有很多人,本末倒置,因為某些微不足道的遺憾抑鬱而終。南懷瑾老先生有言,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不欲盈”。是的,“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人的一生不可能沒有缺憾,在留有缺憾而又最大的接近成功時,是最良好的狀態。
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人在內,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既然如此,我們也就沒有必要為了某些遺憾,而用一生來守候完美,用一生來承受有缺憾的苦楚。就像那位女子,雙手有了劃痕又能怎麼樣呢?每個人生來都會受傷,如果她沒有做廣告的話,等待傷口愈合,還要繼續的做家務、工作等。隻不過是因為她的現在和以前做的事情不同而已罷了,這樣的缺憾足以能夠忽略不計。
缺憾,是人生中必然所有。缺憾有時也是造物者的一種美麗的創造。如果不是因為戰爭和搶奪,雕像維納斯的雙臂應該是完好無損的。但是她的雙臂斷掉了,又有哪個美學家或者是藝術者能夠把她的雙臂擺放在一個非常完美的位置呢?或許放在哪裏都不合適吧!隻有美麗的維納斯雕像是殘缺的,才能更加引人注目,才能更加地惹人遐思。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殘缺也是一種完美”。
如果時時刻刻都是光明的,太陽就不會落下,夜幕也就不會降臨,那麼,打破了正常的規律,動物和植物都不會很好的生長。如果美麗的花朵不會凋零,到處都是芳香撲鼻、沁人心脾,那麼,就不會有碩果累累和豐收的喜悅。如果天空沒有陰霾,沒有電閃雷鳴和風雨交加,那麼,我們就無法看到雨後最美麗的彩虹如天堂的橋梁掛在空中。
世間萬物,對人對事,都是有缺憾的。主要是看我們對於這種缺憾的態度!與其說是物質的生活,不如說是心態的生活。既然我們注定不能十全十美,注定我們的人生之路上有缺憾,或許讓我們痛心疾首,或許讓我們滿臉淚痕,都不要一味的悲傷,勇敢地去麵對吧!即使有缺憾,我們也該好好享受人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說不定,就是因為缺憾的存在,我們能夠在前進的路上多了勇氣和動力;回望人生路時,在心頭,有淡淡的哀愁,也有用歲月凋零過的殘缺的美感。
每個人的生命當中遺憾是不可避免的,誰都不能讓生命永遠光輝燦爛,誰都不清楚什麼時候災難就會忽然造訪。當你措手不及或無力挽回時,缺憾隨之而來。試想,誰不想自己的一生都是美好的?誰不想自己的生活是風平浪靜的?但是,造物者給我們安排了“劫難”,每個人都會“在劫難逃”。很多人痛心疾首,用一生的時間將缺憾在心中凝重了再凝重,把原本沒有什麼的東西無限製的擴大再擴大,於是生命中無力承受的傷悲,便讓整個生命蒙上了灰暗的色彩。
對於他人,人往往看到的是幸福之處;而對於自己,卻看到的是不幸。幸與不幸,隻是在人的一念之間,而對於缺憾的態度,也是受心靈的支配。其實,人生的痛苦不過是暫時的。上帝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如果你失去一些東西,就必然也會得到一些東西。缺憾隨行的同時,也有幸福在跟隨。牡丹雖妖豔嫵媚,但卻缺乏撲鼻的香氣;茉莉、米蘭雖芳香四溢,卻缺乏動人美麗之態。花尚如此,又何況是人呢?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才華俊逸的男子卻缺乏帥氣的外表,姿容姣好溫婉嫻淑的女子卻無內涵底蘊之美。或許,拋開自身以外,世界上讓人們歎惋的東西太多了!
太多的人因為缺憾而放棄了其他的生活,放棄了本屬於自己的幸福的權利。有些人因為學業的失利而自殺,因為情感的糾葛而不再相信愛情,因為事業的挫折而不再努力、庸碌一生。如果暫時地放下這些所謂的缺憾,繼續的向理想邁進,那麼生活的本貌就會改變了,就會最大化的接近目標。回過頭來再看這些,人生很大程度上因為這樣的缺憾而更加彰顯出它本來的意義。
沉湎過去就是對不起未來
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當然包括我自己經常會有一種強烈的“身份榮耀感”,比如:以自己出生於一個良好的家庭為榮,以自己進入一所名牌大學讀書為榮……不能說這種榮耀感是不正當的,但如果過分迷戀這種僅僅是因為身份帶給你的榮耀,那麼人生的境界就不可能太高,事業的格局就不可能太大。所以,在畢業這幾年裏,絕對不能生活在過去的榮耀之中,雖然這可能會給人留下“不會享受生活”的印象,卻能不斷進取,邁向更好的山峰,取得更大的成就。
美國“汽車大王”福特說:“那些自以為做了很多事的人,便不會再有什麼奮鬥的決心。有許多人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夠,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非常成功了……”一個人成功的時候,若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而不趾高氣揚,便往往會取得更大的成功。要衡量一個人是否真正能有所成就,就要看他能否有這種承受的能力。
我父親在十幾年前曾經是一個冷凍廠的總經理,他從技術員幹到承包企業,當上領導,那種魄力一直是我特別引以為豪的地方。由國營轉為民營,扭虧為盈。那個時候,當地仿照“亞洲四小龍”,流行著“四大生”的說法。所謂“四大生”,就是當地四大民營企業家名字都有一個“生”字。他們都靠著改革開放的大好政策,通過自己的奮鬥,攫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現在看來,並沒有多大的稀奇,但是在那個年代,的確能成為眾人目光追逐的焦點。
當然,再鮮豔的花朵也要凋謝,長江總是後浪推前浪。或是跟不上時代腳步,或是本身經營不善,或者遭遇惡性競爭,曾經崛起的一批企業家倒下了。“四大生”也不例外,經過了20世紀90年代的黃金時期,他們在世紀之交的時候倒閉的倒閉、轉行的轉行了。
父親的企業也在2000年宣布破產。表麵看來,他一點也不在乎,但仔細審視的話,還是能發現他的內心多少有些失落的。他想和別人合作,東山再起,但是機遇偏偏不來敲門;他想去別的冷凍廠上班,又覺得自己當年那麼榮耀,現在好多企業裏都是他的熟人甚至晚輩。一度,他有點消極,一直待在家裏。
我每次回家,陪他喝上兩杯,他就經常一句話掛在嘴邊:唉,想當年我……
這個時候,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除了給他點上煙,再一起碰個杯,更多的時候,我也隻能是無聲地歎息。
日子就這樣在“想當年”的感歎中過著,直到那段時間我們那裏興起了海水養殖,於是,父親決定二次創業。雖然比起管理冷凍廠來要辛苦很多,整天在海上風吹日曬,但是他懂技術,又是自己當老板,這個選擇對他來講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於是,他就開始了“海上生活”……
半年後,我又一次回家,那晚住在了海上的漁排陪我父親。還是一起喝酒,但是,那句他念叨了好久的“想當年……”的口頭禪沒了,被海風熏黑的臉上洋溢著一種對事業充滿自信的光芒。他說了一句話,讓我覺得意味深長,也讓我再一次以他為豪:“人可以不服老,但不能不服輸,失敗了就是失敗了,忘掉它,重新來過,總有一天我還能成功一回!”
有一句俗語說得很好,“好漢不提當年勇”,過去的成績隻能代表過去某個時段的你。我們要在將來的輝煌上生活,而不是在過去的榮耀上睡覺。因此,為了創造出你未來人生新的輝煌,你需要隨時忘記你正在擁有或曾經擁有過的榮光,不管是你具備的資曆,還是你擁有的學曆,乃至你積累的經曆,所有一切,要學會統統忘記,把目光放遠,去追逐新的光明。
十年前誰知道,十年後自己會是什麼樣?今日又如何知曉,十年後的自己,又將會以怎樣的形象示人?我們可以掌控的隻是現在的自己,把握現在的自己,才能走向更好的未來。
與其糾纏於風雨,還不如忘懷於風雨。我們固然無法選擇生活的內容,但我們可以選擇麵對生活的方式。
人的一生中,有順境有逆境,有光風霽月的天氣,有風雨交加的日子,有春風得意的高潮,有淒風苦雨的低穀。對這種種境況,用智慧的心境來對待,就會淡定從容,輕鬆自在。
蘇東坡在沙湖道上遊覽時,突然遭遇陣雨,同行的人都狼狽不堪,而他卻一點也沒有放在心上。過了不久,天色漸漸放晴,蘇東坡興致大起,寫了一首《定風波》詞來抒情言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生動地表達了蘇東坡忘懷得失的人生態度。詞的重點,在最後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風雨”,比喻窮困、失意、挫折等;“晴”,比喻通達、得意、順暢等。
蘇東坡的“也無風雨也無晴”,成了中國曆史上不以窮通得失掛懷、瀟灑曠達的人生情懷的範本。這種“也無風雨也無晴”、寵辱不驚的人生態度,還貫穿在他對人物的評價中,貫穿在他本人的人生曆煉中。
蘇東坡在垂暮之年被貶到惠州,仍然曠達灑脫,忘懷於得失。當他吃著荔枝時,不是在怨天尤人,而是在感恩,這樣,在別人難以承受的苦難中,反而發現了生命的喜悅與自在。
如果執著於繁華,蕭瑟時就會痛苦萬分。如果在花繁柳豔處,淡定從容,秋風蕭瑟的時候,就不會有失落的痛苦。如果執著於繁華,蕭瑟時就會痛苦萬分。如果在花繁柳豔處,淡定從容,秋風蕭瑟的時候,就不會有失落的痛苦。這就是《菜根譚》說的:“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也是蘇東坡自己說的:“成固欣然,敗亦可喜。”
一般人的心態容易被外在的環境所控製,成功時得意忘形,挫折時一蹶不振。這樣一來,我們的心就隨著悲喜得失,起伏不定。而在蘇東坡看來,風雨陰晴,不過是過眼雲煙。
人生在漫長的曆史過程中,隻不過是短短的一瞬。糾纏在陰晴圓缺之中,隻會惹得“早生華發”。
當你強化、放大風雨的時候,你就會黑雲壓城,雨驟風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