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認真、樂於助人的你,終日忙得團團轉。因為除了本身的工作,你還是“清道夫”,對其他同事的要求,一概接納。但不妨檢討一下,這樣做,是否經常弄得你透不過氣來甚至要超時工作,如果達此程度,或許你就應該重新估計自己的能力和態度了。
有一年,很熱的夏天,一隊人出去漂流。女孩在玩水的時候,把拖鞋掉下去了,沉底了。到岸邊的時候,全是曬得很燙的鵝卵石,他們要走很長的一段路。於是,女孩兒就向別人尋求幫忙,可是誰都隻有一雙拖鞋。
女孩心裏很不爽,因為她習慣了向別人求助,而隻要撒嬌就會得到滿意地答複。可是這次卻沒有。她忽然覺得這些人都不好,都見死不救。
後來,有一個男孩將自己的拖鞋給了她,然後自己赤腳在那曬得滾燙的鵝卵石上走了很久的路,還自嘲說是鐵板燒。
女孩表示感謝,男孩說:“你要記住,沒有誰是必須要幫你的,幫你是出於交情,不幫你是應該。”
女孩記住了男孩的話,自此以後學會了對施以援手的人銘記在心,並給以更大的回報。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好。一開始,感激不盡。可是久了,便是習慣了。習慣了一個人對你的好,便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有一天不對你好了,你便覺得怨懟。其實,不是別人不好了,而是我們的要求變多了。
這個道理反過來說也是通的:沒有誰是你必須要幫的,特別是在你自己也辦不到的時候。量力而行,但不是超出負荷;助人為樂,但不是委屈自己。不要把別人對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也不必強自己所難去幫助別人。這個世界需要英雄,但不鼓勵那種犧牲自己的悲情英雄。
心中有愛,才能愛人與被愛
《聖經》上說:“愛的力量可以支配一切,改變一切。”人們常常把愛視為高遠縹緲、遙不可及的崇高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縱然自己表達著愛意,我們也往往渾然不知,即便是與他人的日常接觸也常常使我們陷於孤獨中而無法自拔。但也有的人,因為他付出了愛,所以取得了成功,這就像人們所說的,因為我們有了愛,才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光彩。
約翰·肯尼迪競選參議員時,有一天坐車到波士頓。他看到一位老婦人準備獨自過街,就叫司機停車,下車向她自我介紹,又親切地牽著她的手送過街。有人問他說:“你真想囊括全部的選票嗎?”
肯尼迪回答說:“選戰如此激烈,要是以一票之差落選,然後回想到,因懶得下車去幫助這位老婦人,你覺得是什麼滋味?”
肯尼迪幫助這位老婦人固然是出於多拉選票的目的,但如果他心中沒有溫暖的愛心,也很難做出如此舉動,或許,他競選總統的成功正有賴於此。
愛作為一個人們熟悉的話題,和人類曆史一樣的久遠。如今後者已經得到詳盡的剖析和研究,可是愛卻從未受到充分的重視。雖說愛賦予了人們詩歌和音樂般的靈感,但人們在科學地探討愛的問題上還是麵臨重重困難。我們享受了美妙的詩歌和音樂,但對愛的本質卻依舊茫然無知。
我們知道,許多成功人士,正是他們不斷地講述愛的故事,借助各種藝術形式品嚐愛的甘甜,對愛進行沉思和冥想,才使他們的生活過得實實在在。例如拿破侖·希爾就是一個對愛非常有研究的人,經常掛在他嘴邊的就是《就試這麼一天》中的如下句子:
下一次出門去上班,不知這一天怎麼過時,先別擔憂,下定決心,采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去處事待人。
就試這麼一天,積極樂觀一點,你也許會使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所改觀。
就試這麼一天,對同事盡量友善。把他們當作恩人來看待,好像你能留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全該歸功於他們,因此幸得有他們做同事。
就試這麼一天,不再吹毛求疵,挑剔別人。設法找出每一件事物的優點,並且找出每一個跟你一起工作的人值得稱讚的優點。
就試這麼一天,如果要糾正別人,就盡量以幽默示之,不要出言傷人;設身處地,就像要被糾正的人是自己。
就試這麼一天,不要求自己所做的事都盡善盡美,也不再嚐試打破紀錄。稱職地做好眼前的工作,不強自己所難。
就試這麼一天,如果自己對工作勝任有餘,那就不再不停地反躬自問:我的表現跟職位和薪酬是否相稱?
就試這麼一天,心存感激,慶幸自己活在這個社會和時代,無須在惡劣環境下做勞累討厭的工作。為能在自由國度裏工作而感恩不盡:“在這個國家裏沒有人強迫我工作。”
就試這麼一天,為自己有工作做、活得好而滿心欣喜,慶幸自己不是在戰壕裏躲避槍彈,或是在醫院裏等待動手術。
就試這麼一天,不去預期別人會如何對待你,不拿自己的酬薪地位跟別人比較——就因為你是你,所以你很高興。
就試這麼一天,不計較事情“對我有什麼好處”,隻想到在每件事情上你幫得了什麼忙。
就試這麼一天,下班後不再想今天做了些什麼,還有什麼沒有做。反之,盼望傍晚到來,不管完成了什麼都感到欣慰。
在每個人的心裏,都會有一根善良的弦,這根“弦”隻有愛心才能撥動它。如果想要別人善良,你首先應該付出你的愛。即使遇到再惡的人,隻要你用你的愛,也能喚醒他的善良,讓他摒除惡念。
在一個土地貧瘠的村莊裏,人們世世代代都過著貧窮的生活。
離這個村不遠有一條十分簡易的公路,因為路況不好多多少少都會發生事故。
有一次發生車禍之後,司機被送去了醫院。車上的貨物滾落了一地,無人看管。村民們就將那些貨物偷偷地運回了家。
此後,村民們時常到公路上來回轉悠,他們希望還會有運載食物的車輛出事故。但是,發生車禍畢竟也是少數的,村民們經常一無所獲。於是,他們趁著晚上破壞公路。由於路況十分之差,經過這裏的車子行進速度都非常緩慢,村民們趁機扒車偷東西。慢慢地,已經習慣了不勞而獲的村民們開始明目張膽地強搶。一時間,這條公路成了最不安全的路段。
一年冬天,一輛運載著化學物品的貨車從這裏經過。很奇怪的是這種化學物品外形和麵粉無異,它是一種工業澱粉,對人體有害。但是,這一次,村民仍舊把貨物一搶而空。
年輕的司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必須製止慘劇的發生。他跟進了村子,請求村民將貨歸還,可是沒有人願把到手的“美餐”交出去,他們矢口不認。盡管年輕人百般懇求還是沒有奏效。於是,他告訴村民,那些是工業澱粉,有毒,吃了會死人。
村民根本就不相信他說的話。最後,沒有辦法,小夥子一家挨一家地登門解釋,無奈至極,他向村民們下跪,請求他們不要食用毒澱粉。也許是他的執著,這裏的村民開始將信將疑,他們有人拿去喂雞,結果,不一會兒雞就死掉了。
村民們由震驚到被感動。是這位無私的小夥子拯救了他們的生命。他的善良、他的愛心、他的胸襟,使村民們自慚形穢,感動不已,最後,物歸原主。從這之後,這裏再也沒有發生過搶劫的事件。這個村附近的公路太平了,連那些警察的治理、政府的引導都未產生效果的事情,竟然被一個年輕司機的善良之跪、愛心之舉,改變了。
人和人之間的情感是在相互的施與愛之中生長的。不管我們信仰什麼,愛都能使我們產生一種神奇的力量。孟子說得好:“愛人者,人恒愛之。”隻要我們擁有了愛的力量,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能夠看到希望。
有愛的地方就有天堂。愛能夠戰勝邪惡,驅趕陰霾和灰暗,如同陽光普照大地,給萬事萬物送來溫暖。心中有愛,才能發現世上的美好,才能有能力去熱愛生活,過好每一天,並且給他人在黑暗中點起蠟燭,指明方向。有了愛,自己就可以活得更有意義、更快樂幸福,也更能心平氣靜,讓自己充滿力量去做一切願意做的事情!
再平凡的花朵也有怒放的理由
無論每個人的生命是多麼的獨特,在整個宇宙中也不過滄海一粟,在整個曆史長河裏也不過流光一閃。但是,再小的花朵也是美麗的,再平凡的人生也能寫滿快樂。花開不是為了花落,而是為了燦爛,每朵花都有盛放的理由,每個人都有怒放的權利!
在一本雜誌上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女人的名字很土氣,叫翠花,很多地方都聽過。她,帶著女兒靠賣書為生,在這個小城的環城河邊。女人老是喜歡穿紅色的衣服,上麵,帶著朵朵小白花,格外醒目。
女人賣書的價格很公道,同樣一本書,價格往往要比別人便宜一塊錢,大家都喜歡到她這裏轉轉。看好一本書,不需要談價格,隨口叫女人給裝上。這時,女人也便脆生生地回答,好嘞——那聲音,是青山上的阿妹唱出的情歌,直叫得人心裏暖洋洋的。
女人不僅賣書,還喜歡寫寫畫畫。她總是拿出專門寫作的小本子,雙手捧著,小心翼翼,遞到讀者的手上,讓讀者幫她看看。讀者不屑,一個小女人,賣書就賣唄,還懂欣賞文章。
女人坐在地上,瘦瘦的,小小的,看著小本子,挺仔細的。小城裏的人說,女人是外地人,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隨別人而走,丟下了孤零零的她。不知道是哪個好心人,看她可憐,便收留了她,一直撫養到她出嫁。婚後的生活雖不富貴,但愜意,女兒很可愛,丈夫也疼她。那時的女人,就好像童話裏的小公主,活得很幸福。後來,好景不長,丈夫生意做得大了,在外麵有了別人,就不要她了,連同女兒一並拋棄。很多人都勸她死賴著男人,她沒聽,隻是幽幽地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留也留不住啊。
離婚後,女人賣起了水果。每天起早摸黑的,從百裏之外的鄰縣批發,再拉到小城的城北出售,賺不了幾個錢。加上各種費用,女人撐不住了。再後來,女人帶著女兒,便來到了環城河邊賣書。這裏,靠近小城最大的中學,書要好賣一點。
有人勸女人:“你不要再寫你的那些東西了,真的不行!”女人的臉上一紅:“我寫著玩,發不發表無所謂。”女人接著說:“起初,也有很多人勸她專心賣書,但寫點東西又有什麼不好呢。這對賣書絲毫沒有影響。”女人說到這裏,歎了一口氣,“其實我很想寫點東西出來,最好能見報,這樣,我的女兒便會覺得她的媽媽真的有本事啦。你知道嗎?我答應過她,一定要讓她看到媽媽寫的文章。”她說話時,不時看看女兒,目光裏,都是溫柔。有人問:“寫到今天,有文章發表嗎?”女人說:“沒!”繼而羞澀一笑,似初春的花蕾,欲綻還休。她又看了看女兒,繼續說,“但我想,遲早會見報的,一定的。”女人臉上充滿堅毅。
過了很長時間,都沒聽說,女人有文章發表。但每次在她的小書攤前,還是看到,綠綠的河水前,她依然如花,燦爛地站在那裏,招呼著每一個前來看書的人。待麵前冷清了,就坐下,掏出小本子,寫起來。直到有一天,市報上登出了一篇文章,文字好清新,像雨後的空氣,淡淡的,又帶著泥土的芬芳。文章作者署名叫翠花,這種名字實在是土,很少有人用它為筆名。但她確實是那個女人——翠花!
每個人都是一朵與眾不同的花,每一朵花都要燦爛開放。無論是雍容華貴的牡丹,還是毫不起眼的野草;無論身處優裕的溫室,還是在荒無人煙的野外;無論備受關注,還是無人問津,都在盡情地綻放,隻要有一線希望,便會勇敢地開放出屬於自己的全部美麗。翠花,也是一朵花,也有開放的理由,誰也阻止不了。這樣的女人,無論何時何地,遇到什麼困難,都能讓生命顯得從來不卑微。竭盡全力去做好必須做的事情;滿懷愛心去做好自己喜愛的事情……這,都是努力開放、努力燦爛的花朵!
春天的迎春花、石榴花,夏天的荷花、海棠花,秋天的菊花、桂花,冬天的梅花、水仙花……他們在大地母親的懷抱中,頑強的生活著努力燦爛地開放,頑強使生命的花朵變得如此美麗——正如天山冰雪中的雪蓮花,孤煙大漠中的仙人掌,懸崖斷壁上的靈芝草……雖飽經風霜卻無怨無悔。
陽光、空氣和水是花朵的養料;而愛心、責任、奮鬥是人類的養料。隻要積極汲取生命的養料,人人都是花朵;隻要把握好生命的花期,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做自己心靈的統帥,就能擁有春意盎然的美好情懷和勃勃生機。
曾經多少次跌倒在路上
曾經多少次折斷過翅膀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
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
就像穿行在無邊的曠野
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巔
就像穿行在璀璨的星河
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
盛放自然的美麗,怒放生命的精華。每朵花都有盛放的理由,每個人都有怒放的權利。不在乎別人的嘲笑與偏見,不屈服環境的艱險與壓抑,不抱怨自己的渺小與平凡,隻用自己的汗水去拚搏,去努力,開出自己的個性,開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不要讓自己的生命被別人保證
2012年6月,我在深圳舉辦了一次職業規劃的講座。當時我拿起桌上的一張A4紙,向現場提問:誰能說出這張紙有多少種用途?有一位勇敢的年輕人上來挑戰,他在白板上寫下了七八種用途。
等這位挑戰者下去後,我啟發大家,其實這張紙也許有一萬種用途,比如:當草稿、包東西、墊桌腳、疊東西,還可以用來生火甚至發泄亂撕;當然,也可以用來寫字、作畫、剪紙;還可以用來打印合同、寫欠條甚至可以用來寫情書。
接著,我拿起一張紙丟在地上踩了幾腳,又拿起來折成了一隻紙飛機送了出去……
我以這種啟發式的講座告訴大家一個道理:輕視自己,就一文不值,甚至變成廢紙扔在地上,任人踐踏;轉變思維,放對位置,哪怕是廢紙一張,也能讓人仰望。一張紙尚且有多種命運,更何況我們呢?命運如同掌紋,彎彎曲曲,然而無論它怎樣變化,永遠都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那些讓自己的人生之紙變得很有價值的人,都很值得欽佩。
我特別喜歡台灣作家林清玄。不隻是因為他和我是本家,不隻是因為他的文字,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他的人生經曆。
某天看了林清玄在中央電視台做的節目,聽他侃侃而談,覺得很有意思。有著火雲邪神一般的半禿長發的林清玄是我很喜歡的一位台灣散文家,以前看過他很多的美文,卻沒有看過他的照片,透過文字,我想象中的這位大師一樣的作家,應該是像他的名字一樣仙風道骨、儒雅飄逸,甚至是玉樹臨風,但是沒想到他是這樣一位看上去很睿智卻也隨和普通的一位老者,我喜歡他的演講風格,輕鬆幽默卻又妙語連珠,其中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我的生命不需要被保證。
他講到他小的時候很想出去旅遊,就整日地看世界地圖,有一天他看埃及的地圖看得忘了做家事,被父親一頓臭罵。他父親說:“我向你保證,你這一輩子都去不了埃及。”年少的他思索著父親的奇怪的保證。後來,他去了埃及,在金字塔下,他給父親發了一張明信片,上麵寫著:“爸爸,我到埃及了,我的生命不需要被保證。”這話說得真的很有道理,經常有這樣的事情出現,家長總是主觀地高看自己的經驗,從而往往喜歡賭氣地對孩子說我向你保證你如何如何,多半是想打消孩子在家長看來不可能做到的想法,但其實家長有的時候所謂的保證是無心之言,可是在孩子看來就是一種徹底的否定,如果孩子能像林清玄一樣化打擊為動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當然是最好,但是更多的孩子在這份保證中消失了向往,泯滅了鬥誌,或許他從此都不再想這個目標,如此一看,這份保證是多麼的殘忍。
幸好林清玄的生命不需要保證,他終於成為鼎鼎有名的大作家,而他的婚姻也不需要保證,終於在勢頭正勁的時候和原配妻子離了婚,又再娶了,而且新任太太很漂亮,“居然”還很年輕。這似乎是公眾最不能原諒的,如果沒有婚變,林清玄幾乎就是個完人。但是從小就不希望生命被保證的林清玄是要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的,他上午寫作,下午應酬或爬山,在開滿馬櫻丹和各種鮮花的小路上,林清玄與妻兒一起,嬉戲其間,洗溫泉、泡中藥浴,盡情地放鬆著身心,享受著天倫之樂。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裏,林清玄放逐靈魂,捕捉靈感,把愛、自然、美轉化成文字,因而被讀者奉為精神導師,他活得真實、坦然、淡然。
林清玄說:“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閃滅中老去。心如流水,沒有片刻靜止,使人在散亂中活著。”
每個人的生命都隻有一次,若是隻為別人的保證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和目標,忘記了自己的存在是不是一件可悲的事?人們會說為自己活一次,可是有多少人能像林清玄一樣灑脫地真正為自己而活呢?我的生命的不需要被保證,生命是需要自己來一步一步地去前行和實踐的,不是用來被保證的,沒有人的生命是需要被保證的。
你的人生也許會遭遇很多挫折,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做不了主,但請記住:你手中握著失敗的種子,也握著邁向成功的潛能。你有權選擇成功,也有權選擇平庸,沒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強迫你。不要把選擇權交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而不在別人的手裏和嘴裏!
我們既有很多的“不確定”,也有很多的“可能性”。
我們既有很多的“待定”,也有很多的“決定”。
生命需要自己去承擔,命運更需要自己去把握。
勇敢的人,不會因為黑點就否定白紙,不會因為黑子就否定太陽,不會活在別人的眼裏、死在別人的嘴上。他們的人生,永遠充滿著無限種可能性。
醜小鴨變成白天鵝,隻要有一雙翅膀;灰姑娘變成美公主,隻要有一雙水晶鞋。
人的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有夢就會紅,愛拚才會贏。隻要不把自己束縛在心靈的牢籠裏,誰也束縛不了你去展翅高飛。
我認為,幸福人生有兩個秘密:
一、不是“做自己”,而是“做好自己”。“做自己”看似快意瀟灑,其實是狂妄,把無知當成個性。
二、不是與“自己做對”,而是“做對自己”。與“自己做對”本質上是自我放棄快樂的權利,把偏執當成倔強。
正如我有一天在微信上寫的那句話:你的未來誰也沒去過,不要輕易給它一個結果。對自身的否定,就是對命運的否定。
一輩子就哭哭笑笑,把握當下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