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因為一些小事情煩惱,整天繃著一張臉,抱怨電影太難看、交通混亂……其實,女人應該多關心和體諒男人。同時,男人也要學著體會女人的感受,雙方都要用愛的方式表達負麵情緒。
在表達自己負麵情緒的時候,要學著平靜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千萬不要把對事的感受升級到對人的攻擊。
既然上天安排我們走進同一個家門,我們就應當關愛和體諒對方,並且時刻保持交流與溝通。
如果我們愛家人,就應當將這份愛直接表達出來,並且在與他們產生分歧的時候坦誠相告。如果家人犯了錯誤,那麼我們仍應平和應對,幫助其改正錯誤。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構建溫馨和諧的家庭。
幸福從愛自己那一刻開始
下班,公交車上,仍然擁擠不堪,辛苦地找到落腳之處,站在一個女子的座位旁邊,安定下來打算瞄窗外的風景,目光卻被女子吸引住了。低頭看她,從打扮和神態上看有三十五歲左右,但我感覺實際年齡應該隻是三十歲左右。她穿一條咖啡色的連衣裙,兩眼無神地坐在座位上,表情麻木,身邊擺著一袋優惠裝的泰國香米……
顯然,這是一位平凡度日的女子,上班、下班,工作、持家,但是我可以很確定地從她臉上找到關於她生活狀態的一些信息:沒有幸福感。不論她的神情,還是她的衣著,也或她的狀態,都無不訴說著她的疲乏。她,是因為不幸福才活得這麼失神,還是這麼失神才活得這麼不幸福呢?
那時,我想起白天在網上聊天時,那些埋怨家庭不幸福、工作不順心的朋友。在抱怨生活的時候,你們反思過自己為生活做過的努力嗎?你們愛自己嗎?懂得愛自己嗎?如果連你們都不愛自己,別人又怎會愛你們?
柏楊先生在《談女人》一文中寫道:“女人修飾自己。”就是說,女人們愛漂亮愛美,是正當的,也是她們的特權。不但是特權而已,依柏楊先生之見,那簡直是她們應負的嚴正義務——她必須有適當的打扮,讓她丈夫愛她,她的子女敬她,她的朋友以她為榮,她至少也應使她的丈夫兒女和朋友們不厭惡她,如果作不到這一點,她就沒有盡到一個女人或一個妻子應盡的本分,就要付出代價。
柏楊先生此文所包含的意義非常深遠,其實他是在問:“你愛自己嗎?”
當我們坐飛機的時候,飛行人員總是告訴我們:先把你自己的氧氣罩戴好,再給孩子戴。聽起來很自私,卻有實際的原因在裏邊,如果你自己失去知覺或掙紮著找氧氣,你怎麼能去幫助別人呢?
愛就像一個氧氣罩一樣。一個人不能先愛自己,就不能完全地去愛別人,就沒力量去愛另一個人。把這個愛的氧氣罩給自己,戴得嚴嚴實實,你就會有無窮的愛。如果你真的愛自己、培育自己,把自己的快樂放在第一位,你就給自己裝備了去愛別人的愛,並愛得深,愛別人像愛自己一樣。
一位小學老師的朋友講了她經曆的一件事情:
她有一天給學生們布置作文,題目是《你愛誰》,孩子們的答案幾乎一樣:我愛爸爸媽媽,我愛祖國。我朋友很感慨,她對孩子們說:“你們的愛不隻這些,你們首先要愛的是你們自己,唯有愛自己,才能愛父母,愛祖國,愛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你們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其他,你們必須要有這樣的意識。”
對,要愛自己!隻有愛自己,才能去愛別人;隻有讓自己有休閑的時間,讓自己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去關心別人,才有能力去愛別人。不然,即使有愛,愛也不會長久,愛也會很快枯竭。
金韻蓉女士在給芳香療法培訓講課時常常講一個半杯水的故事。你麵前有半杯水,你可以選擇抱怨:“哦,隻有半杯水了!”你也可以選擇說:“不錯呢,還有半杯水。”半杯水是不可改變的,就像我們不可選擇出生背景、相貌和身材,但我們可以決定用什麼態度去麵對它,這就是感受幸福的能力。提升感受幸福的能力不是消極地對生活妥協,也不是委屈地將自己的標準降低,而是學會從積極的一麵來思考,如何“悅納平和”,如何“身心安頓”。
一次聚會中,有位學養俱佳的女孩問她:“為什麼皮膚試過了所有方法還是幹燥缺水?”她隻是輕聲回答:“有時總付出,心裏覺得委屈也會導致皮膚幹涸。”女孩忽地紅了眼眶,安靜下來。聚會後,她托朋友轉交了一方便箋給那個女孩,上麵寫著一直以來鼓勵自己的箴言:“我對這個世界相對而言無足輕重;另一方麵,我對我自己卻是舉足輕重。我唯一必須一起工作、一起玩樂、一起受苦和一起享受的人就是我自己。”
“為了自己活著,還是為了別人活著?”你可能永遠都答不上這類問題。如果說是為了自己,自己都覺得很狹隘、自私,但是隻為別人活好像又失去了自我。
親愛的,請先斟滿自己的杯子。不要再等待別人來斟滿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無私奉獻,如果你能先將自己麵前的杯子斟滿,心滿意足地幸福快樂了,自然就能將滿溢的福杯分享給周圍的人,也能快樂地接受別人的給予。
自愛才是愛的根本,沒人能沒煩惱,重要的是你的態度。生活裏沒了自己也就沒有了快樂,沒了快樂哪裏還有幸福?自己都沒感到幸福又如何給別人帶來幸福。
畢淑敏在其作品《女人什麼時候開始享受》中寫道:
“我覺得無數的女人,在慷慨大度地向人間傾瀉愛的時候,她們太不愛一個人了——那就是她們自己。
“女人們,給我們自己留一點享受的時間和空間吧。不要一拖再拖,不要一等再等。”
女人愛自己,就要好好照顧自己。
愛自己就讓自己優雅地成熟;就要注重自我、保持自我、並發揚自我;愛自己就要精細地保養自己,用心地經營自己的美麗;愛自己就要不斷地去學習良好的社交禮儀與修養學識。更要在萬千的大世界裏找對自己的位置。
……
不管你是男人還是女人,隻有在找對自己位置的前提下才會獲取別人的認同。愛自己就是愛這個世界,愛這個世界的方式就是愛自己!
就從今天開始,不要把盤子裏所有的肉,都夾到孩子的嘴邊;不要把家中所有的錢,都用來裝扮房間;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工作;不要在節日送禮物的計劃名單上,獨獨遺下自己的名字……
就從現在開始。告訴自己:“我還是很溫柔,還是不和別人紅臉,說話還是細聲細氣,也還是愛哭容易被感動,可是我開懷大笑的次數多了,心上暖暖的時候也多了,我願意體諒別人的心情,照顧別人的需要,可卻絕不再過分地委屈自己。”
對自己好一點,愛自己多一點吧。當你杯子裏的幸福滿了,就會發現周圍和你一起分享快樂幸福的人就更多了!
你若安好,便是他們的晴天
我的故鄉在中國很南邊的一個小島,家庭卻在北京。兄弟姐妹們也都在別的城市奮鬥拚搏,故鄉隻有父母。雖然他們離家比較近,但畢竟不像在父母身邊時刻照顧那麼方便。
父母在,不遠遊。但是,既然夢想在遠方,就得去飛翔。父母當然是希望我們都能有出息,但是我們心裏總覺得對他們有所虧欠。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手機永遠保持不停機、不關機。平時我每周會和母親通一次電話,有一次,我出差在外,沒接到她的電話,後又因為忙沒有及時回撥過去,結果我母親擔心了一晚上。第二天,還讓我弟弟通過網上找我。這件事讓我觸動很大。
誰都有父母。請你回憶一下,從小到大,每次出門,父母叮囑最多的是什麼?
注意安全!
蹣跚學步時,為了你的安全,父母在你的左右嗬護;外出求學時,父母在心中把你守候;參加工作時,父母的期盼一直陪伴著你不離半步。
有一家晚報評選最佳讀者,最後一位老婦人當選。原來,她的兒子每天下班後很晚才會回來。為了等兒子,她在十幾年裏,每天靠翻看晚報,穩住自己忐忑的心,即使廣告也不放過。可憐天下父母心。
不知道你聽沒聽過那個著名的“葛麥斯安全法則”:
在阿根廷著名的旅遊景點卡特德拉爾,有段蜿蜒的山間公路,其中有3公裏路段彎道多達12處。因為彎道密集,因此經常發生交通事故,人們都稱這段道路為“死亡彎道”。這段路從1994年通車到2004年,共發生了320起交通事故,106人喪生。交通部門在該段路入口處豎立了提示牌:“前方多彎道,請減速行駛。”沒起作用;於是將提示語改成觸目驚心的文字:“這是世界第一的事故段”、“這裏離醫院很遠”。事故依然高發。
就在人們的智慧仿佛走到盡頭時,老司機葛麥斯公布的“獨家安全秘籍”給公路管理當局以新的啟示。
葛麥斯駕車43載,不僅從未發生過交通事故,甚至連一次違章紀錄都沒有,因此在他退休前,交通部決定頒發一枚“優秀模範駕駛獎章”給他。
頒獎當天,記者問葛麥斯:“要如何才能做到像你這樣平安駕車呢?”
葛麥斯回答道:“其實開車時,我都有家人陪著啊!不過乘客看不到我的家人,因為他們都在我的心裏。”
記者不解,葛麥斯笑著說:“想想你的妻子正等著你吃晚餐;你還要陪孩子上學;年邁的父母正是需要你照顧的時候……你就會小心駕駛。”
原來,葛麥斯的秘訣,就是時時刻刻把對家人的愛放在心中。
隱去管理者的身影,讓親人取而代之,去喚醒操作者的安全意識,這就是著名的“葛麥斯安全法則”。
當局隨即將“死亡彎道”提示牌內容更換成:“家人在家等你吃飯,請不要讓他們失望”;“安全駕駛,不要讓白發蒼蒼的父母為你傷心”;“您的平安是對家人最好的愛”……結果該段路的交通事故率大幅度下降,2005年發生6起交通事故,而2006年和2007年一起也沒有發生。
對待世界上最疼愛你的父母,你拿什麼報答?
對於我們常年出門在外的人來說,父母的健康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反過來,我們的平安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常回家看看》歌中唱到: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平平安安。
是的,你若安好,便是他們的晴天。你若不安好,他們便塌了半邊天。
有個男人勤奮、善良,打拚出一片天地,讓家人過上了好日子。他是孝順體貼的好兒子,是稱職的好丈夫。然而,四十歲的他沒有兼顧好自己的身體,老天也並沒有因為他是一個所有人眼中的好人而放過他,最終還是把他帶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男人想,我生前積德行善,死後應去天堂,可是被上帝一腳踢到了地獄。男人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去天堂問清原委。上帝將他帶到一個可以看到人間百態的窗口,男子清楚地看到,由於自己的離開,年邁的老父親不得不去看大門勉強糊口;貌美如花的妻子也不得不給人打工,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如今的她已經憔悴蒼老了許多;再看看心愛的兒子,也因為無力支付高昂的學費,遭受著同學們的排斥與嘲笑。男人將這一切看到眼裏,心在滴血。這時,上帝說話了:“因為你的離去,你的至親至愛陷入極度痛苦之中,在人間過著地獄般的生活,憑什麼你該進天堂?”
身有傷,貽親憂。身體是父母給予我們的,生命於我們隻有一次,對我們的身體負責,就是對我們的生命負責,就是對養育我們長大的雙親負責,就是對陪伴我們的伴侶和孩子最大的擔當。身體一旦垮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也會連累家人。不愛惜自己身體的人,也是對他人極不負責的表現。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妻子寫給他丈夫的信,情真意切。
每天你回到家裏,我總會嘮叨:“工作中一定得注意安全哦!”你常常笑稱我簡直成了“嘮叨的老太婆”!人們常說“平安是福”!此話真的一點不假。你要相信我,我句句實言、發自肺腑,支撐我寫出來的隻有“你工作中多一份謹慎,我心裏便少一份牽掛;你工作中多一份安全,我心裏便多一份踏實!”、“對於世界,你隻是微不足道的一份子;對於家庭,你則是整個世界”。你要知道,身為中層管理人員,你的平安維係著單位的穩定,維係著家庭的幸福。在我們家庭中,上有六十多歲的父母,日日盼你健康快樂;中有你的結發妻子,天天掛念著你的冷暖安危;下有茁壯成長的寶寶,正依靠著你的培育。
在我的心目中,你就是支撐整個家庭的棟梁,有了你的存在和健康,才能為我們遮風擋雨,我們才能享受明媚的陽光。你的平安,就是我的幸福,更是全家的幸福。對於我而言,你是我堅強的依靠;對於我們的家而言,你是幸福、美滿的源泉。沒有你,家庭將不再溫馨,我將不再笑容燦爛。為了孩子,為了父母,為了我,為了我們共同的家,我還是要千遍萬遍地叮囑:“親愛的,注意安全呀!”我的願望依然是那麼樸實而敦厚,希望你每天都能“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
看得我眼角潤濕了。我不禁想起自己生活中的兩個片段。一個是,有一次吃晚飯,我嶽母讓我多吃點肉,我太太問為什麼,嶽母回答得很樸素:“他工作這麼忙、也辛苦,得多吃點、吃好點啊。”一句話,把對我們子女的關心體現得淳樸自然。還有一個細節或者習慣,就是我如果外出吃飯或辦事,不管到多晚,我的太太總不會獨自先睡,一定要等我回家。12點之後也會電話確認,為的就是知道我是平安的。這讓我更堅定了自己身上的責任。
香港著名心理及情感治療師素黑曾經說:“我一定要保證給出去的是好的。”
愛惜自己,不要讓家人為我們擔憂;好好照顧自己就是他人最大的善,為了所有愛你的人,為了所有你愛的人。
從今天起,早上出門上班時不要再草草應付早餐;晚上睡覺時不要貪涼踢被子而感冒;飯局上的應酬少喝點酒;出行走在路上注意過往的車輛。
我們父母那一輩人,都把愛全給了我們,卻沒有好好愛自己;我們這代人,既要愛家人,也要愛自己,因為,讓自己更好、更優秀,就是對那些愛我們的人最好的不辜負。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人
有一次,我在網上瞎逛,看到一個所謂“生命數字密碼”的性格測試,抱著玩玩的心態,我給自己測試了一下。結果是,我屬於336類型的人。這類型的人優點是,具有博愛精神、愛幫助別人、負責任、仗義,據說找像我這類的人借錢,最容易借到。
從呱呱墜地到現在的長大成人,不僅是完成身體上的蛻變,更包含著思想的成熟。在生活中,肯定會遇到需要別人的幫助的時候,也會遇到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相互幫助並不那麼簡單,那麼單純,即使是朋友之間的相互幫助。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我曾經到某個大學為大一新生做過一次職業生涯規劃講座。講座結束後,有不少同學聯係我,其中有一個小姑娘是我福建老鄉,幾次接觸下來,也還算比較投緣。
突然有一天,她給我電話,說中午有沒有時間,有急事找我。因為她學校離我單位不遠,不到半小時,她就到了。剛好飯點,我就帶她去吃飯。一聊,才知道她為了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自己在網上做賣手機充值卡的生意,結果被騙了5000元。當時她以為十拿九穩,這5000元都是和同學借的,而且說好了還錢時間。這下,她蒙了,實在沒辦法了,就找我這個“哥哥”救急。
我先是把她給批評了一通,又教給了她一些識別社會上騙術的方法。最後,也把錢借給她了。沒有什麼借條,而我也隻知道她是哪個學校哪個專業的學生,就此而已。她承諾畢業兩年內一定還清。
有人說我也太容易相信別人了,真是熱心腸。我的理解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幫助別人而已。5000元對我來說不算多,可是對這個小姑娘來說卻的確是救命錢。我相信人性是好的,她也不至於騙我。真如我所願,她後來乖乖地安心讀書,還拿了獎學金,加上平時兼職賺的錢,在大三下學期就把錢還得差不多了。
朋友、同學之間相互幫助,是肯定的,也是必須的。但是不能打腫臉充胖子,辦不到的事情承諾可以辦得到。凡事有度,隻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他人,才是雙贏之舉。
做好人、行好事,這些都是積功德的善舉,但是如果超出自己的能力和控製,就成了“幫助別人,委屈自己”的尷尬了。
我收到一位讀者來信谘詢:
老師您好,我和小田是讀研究生時的同學。讀書期間,我找了一份兼職工作,很快就升了部門主任。小田一直生活比較困難。於是我想利用手頭的一筆可自由差遣的經費,請他來做兼職銷售。但怕日後需要辭退時不好說出口,便稱這份工作是為他爭取來的,什麼都是領導說了算。但小馬的業績一直不能達到要求。第二個月,我隻好請來專業人士,同時減了小馬的薪水。結果他說我貪汙了該給他的錢。兩人不歡而散。我很鬱悶,希望您能幫幫我。
可以看出,這位讀者是一個善良的人,但是他沒有把握好同學友誼和工作責任之間的關係,加上自己處理不當,導致了兩人關係破裂。他最初聘用小田時,沒有說清楚工作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因此小田對自己將要承擔的工作沒有明確的責任意識。他覺得有同學關係在,自己又十分珍惜這個機會,隻要努力了就不應該被辭退。
可見,我們幫助別人,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勉強為之,不僅讓自己為難,還可能引起對方不切實際的期待,期待落了空,自尊心自然受損。從心理學原理上講,幫助別人不要替別人做決定,也不要讓被幫助的人對自己形成依賴,這才符合健康的原則。
從校園,再到職場,這種意識要一直提醒自己。特別是職場上,要警惕自己不知不覺成了“老好人”。
在公司裏,同事之間免不了互相幫幫忙,你對這種事情應當采取什麼態度呢?平常我們總說“助人為樂”,但是,怎樣助人,才能真正成為樂趣,才能被雙方所接受呢?
隻要是人,都會有善、惡之分。但是在辦公室裏交朋友卻不可以如此任性,最好是一視同仁地與他們打交道。
同事之間,在有困難之時應該彼此互助,形成一個合作網。有這個合作網之後,當網內的任何一個同事必須加班時,突然來了一位客人,連茶都沒人倒,當然也可以由合作網的同事代為倒茶,或是有困難時大家都一起來幫忙。但是身居合作網中,如果隻管接受別人的服務,而不考慮幫助他人的話,這個合作網便馬上會垮掉。因此,不要忘了“禮尚往來”這句話,這才是合作網得以形成並持續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