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唐德宗李適(2 / 3)

建中四年十月,德宗發涇原之兵,東救襄城。涇原兵5OOO被調路過京師,士兵們冒雨前來,凍餒交迫,到了京師,滿以為能得到厚賜,遣歸家屬,沒想到隻給他們粗飯菜羹,一點賞物也沒有。士兵們嘩變攻入京城。德宗急率少數家屬倉皇出走,有人提醒德宗說:“朱泚曾是涇原軍帥,因弟弟朱滔叛亂,被召到京師,今亂兵入京,若奉他為主,勢必難製,不如把他召來一塊走。”德宗隻顧逃命。路上遇到郭曙、令狐建二人,率所部約5OO人隨行。唐德宗在這些人保護下,逃到奉天縣(今陝西乾縣)。過了幾天,左金吾大將軍渾瑊來到奉天。唐朝的一部分官員也陸續來到。渾瑊是郭子儀部下的大將,一向有威望。由於他的到來,人心才安定下來。附近諸鎮援兵入城,德宗便命渾瑊統率。

這時,京師中的朱泚,已被叛兵擁立為主。諸鎮救襄城兵,有些還沒有出潼關,又叛變回西京,投順朱泚。不久,朱泚便自稱大秦皇帝,唐百官大都做了秦官,隻有司農卿段秀實等少數官員不和朱泚同流合汙,並準備誅殺朱泚,結果事情敗露,段秀實等反被殺害。朱泚立朱滔為皇太弟,與河北諸叛鎮遙相呼應。

德宗派人到魏縣行營告急,李懷光率朔方軍回救奉天,李晟也沿路收兵來救,馬燧等各歸本鎮,李抱真仍留河北,這一行動是唐朝的轉機,渾瑊堅守危城,使這個轉機能夠實現。

朱泚決心攻克奉天城,親自督戰,用全力圍攻1個月,仍不能攻克。這時,城中的糧食都用光了,德宗自己也隻能吃些野菜和粗米,渾瑊每日泣諭將士,曉以大義,眾雖饑寒交迫,尚無變誌。不久李懷光率兵5萬來到長安附近,李晟率兵萬餘也趕到,其餘各路援軍也分別到達。朱泚集中兵力進攻,渾瑊率守兵力戰,朱泚大敗,李懷光又擊敗朱泚別軍,朱泚率兵退守長安。

李懷光性粗暴,從魏縣來,一路上說盧杞等人奸邪,應該誅殺。盧杞知道後,便對德宗進言,急下令要李懷光速收複長安。李懷光自以為有大功,但竟連皇帝也見不上一麵,於是接連上表揭發盧杞等的罪惡。朝臣們也議論紛紜,斥責盧杞。興元元年(784),德宗被迫將盧杞貶為南方遠州司馬。李懷光逼走盧杞後,仍屯兵鹹陽,並與朱泚通謀,準備幫助朱泚再次進攻奉天。德宗知道後,倉皇離開奉天,避往漢中。李懷光反叛,唐朝形勢進一步惡化。幸虧李晟的正確指揮,才挽救了危局。

時李晟率孤軍守東渭橋(在長安東北5O裏),夾在朱泚、李懷光兩強敵中間,處境極為危險。他用忠義激勵將士,在困境中保持銳氣。駐泚寧、奉天、昭應(今陝西臨潼縣)、藍田的唐軍,都願接受他的指揮,軍威大振。李懷光被迫逃往河中,其士兵或投降唐軍,或路上逃散,勢力大大削弱了。

在李懷光逼走盧杞,將要叛變時,唐德宗派人去吐蕃求救兵,允許割安西、北庭地給吐蕃。這二鎮一直在抗擊吐蕃,德宗竟私自割讓。他請吐蕃兵來幫助平叛,是怕唐將帥立大功後不好對付。他命渾瑊率諸軍自漢中出擊,吐蕃兵2OOOO來會師。渾瑊擊敗朱泚兵,進駐奉天,與李晟東西相應。吐蕃兵大掠武功縣,又受朱泚厚賂,全軍退去。唐德宗想用吐蕃兵取長安,聽說吐蕃兵退兵,非常憂愁。大臣陸贄勸他要相信將帥,用吐蕃有害無益,又勸他不要幹涉前線將士的指揮權。這樣德宗才勉強讓李晟等自主兵權。是年,李晟率兵攻入了長安城,朱泚敗走,被部下刺死。是年七月,流亡1O個月的德宗又回到了長安。

德宗回到長安後,吐蕃來求安西、北庭兩鎮。德宗想召回安西四鎮留後郭昕和北庭節度使李元忠,割兩鎮給吐蕃。因李泌等大臣極力勸阻,兩鎮才得以保存下來。

猜忌功臣貪婪財貨

德宗本來就猜忌功臣,返回長安後,其猜忌之心更不可抑製。吐蕃入寇,多次被李晟擊敗。吐蕃認為,要取得唐國,必須去掉唐良將李晟、馬燧、渾瑊三人。貞元二年,吐蕃派兵2OOOO到鳳翔城下,聲稱李晟叫我們來的。對這十分拙劣的離間計,德宗卻信以為真,懷疑李晟。張延賞乘機毀謗李晟。貞元三年,吐蕃派人向馬燧求和,馬燧對李晟有嫌怨,附和張延賞,力主求和。德宗乃以和吐蕃為借口,削去了李晟的兵權。又令渾瑊為會盟使,前去會盟。渾瑊到平涼結盟,吐蕃伏兵四起,渾瑊奪馬逃回。馬燧雖未被治罪,但已被德宗憎惡,失去副元帥、河東節度使等職。

李晟遭猜忌,被解除兵權,這件事對武將們打擊很大,宰相張延賞辭職,承擔議和吐蕃的責任,但君臣相疑,內外分解的狀況仍無法消除。德宗任命李泌為宰相後,才使局麵稍稍穩定。

李泌已經曆玄、肅、代三朝,對昏君的心理已經摸得夠清楚了,因此能夠誘導德宗做一些好的事情,使得有些禍亂受到阻止,李泌上任後,與德宗約定,要德宗不要害功臣。

由於李泌說理透徹,態度和順,又辦了許多有利於國家的事情,得到了德宗的器重。在這個基礎上,李泌提出了北和回紇、南通雲南(南詔國)、西結大食、天竺,以困吐蕃的計劃。貞元四年,回紇可汗得唐許婚,願為唐牽製吐蕃。貞元九年,南詔國也脫離吐蕃,與唐恢複親善關係。從此,吐蕃勢力削弱,不能為害於唐,唐朝的政局稍稍穩定。

在國內政局比較穩定的形勢下,德宗不僅沒有做出什麼政績來,其惡政卻在發展著。

興元元年(784),德宗使宦官竇文場、霍仙鳴監左、右神策軍。貞元七年(791),神策大將軍柏良器招募精壯代替掛名軍籍的商販,監軍竇文場認為可疑,就上報德宗,德宗便撤銷了柏良器的職務。貞元十二年(796),德宗任竇文場、霍仙鳴為左、右神策護軍中尉。從此宦官便掌握了禁軍,宦官掌典禁軍成為定製這對唐後來的政局影響極大。

德宗在奉天之難中倍受窮困,但並沒有取得任何有益的教訓獨取得貪財的經驗。回到長安後,便專心搜刮民財。德宗貪財,地方官便以進奉的名義討得他的歡心。有的每月進奉,稱月進;有的每天進奉,稱日進。誰進奉的財物多,誰就會得到更高的官位。這實際上是在鼓勵地方官加緊對勞動人民的剝削,而德宗坐地分贓。貞元末年,宮中需要的物品都由德宗委派的宦官到長安市場上直接采辦,這些宦官稱為宮市使。宮市使手下有數百人,專在市場上搶掠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