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曆來宣揚忍,要求人們忍受今天的痛苦,以修煉來生的幸福。佛教的這種教義很符合封建統治者剝削、壓迫人民的需要。武則天為了坐上龍座,當上皇帝,她先讓一個名叫法明的和尚編造了一本《大雲經》,說她是如來佛托生,要代管唐朝江山,接著,她又讓一個酷吏傅遊藝糾合幾百個人“勸進”。於是宗室、外戚、百官、在京的各少數民族首領以及和尚道士等六萬多人大都前去,表示擁護改唐為周。另外,她還大造佛寺佛像,度人做和尚尼姑。寺院占去大量土地,為此耗費了大量的財帛,造成國庫空虛。她建造了一座“明堂”,高近三十丈,又造“天堂”,存放大佛像,比明堂還高。為了表示虔誠,她還下令禁屠,禁止捕魚捉蝦。這條禁令實行了七八年之久,嚴重地影響了老百姓的生計。
在她統治期間,她還放縱武氏親族集團,侄兒梁王武三思,把朝政搞得混濁不堪。她的女兒太平公主想學母親的樣子,勾心鬥角,爭權奪勢。武氏親族集團和一批新貴族權門在她的縱容下,胡作非為,最終導致了武氏統治的覆滅。
悲慘的晚年
武則天為了奪取和鞏固政權,一方麵重用男寵、酷吏和娘家的人,使他們有的成了宰相,有的當了統兵大將,大都參與國家大事,掌握著一部分重要權力;另一方麵,她倚重狄仁傑、李昭德、魏元忠、姚崇、宋璟、張柬之等宰相和大臣。這些人有才有識,又富有統治經驗。對他們,武則天一方麵給以嚴密的監視和控製;一方麵又委以重任,讓他們在治理國家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因而,她以太後身份,殺太子、廢皇帝、誅大臣,甚至改朝換代,當了皇帝,政局始終保持穩定,沒有發生大的動亂,使百姓大致過上近半個世紀的和平、安定的生活。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她的知人善任。
到了武則天晚年,太子李顯的地位已經確定,武則天本人又衰老多病,因而,政治大權便逐漸集中在朝中的那些大臣們手中。但是,她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還有他們的黨羽,依然掌握著一部分權力。他們經常出入宮廷,不離武則天左右。同時,武則天過去的鐵血政策,還使一些大臣心懷畏懼。因此,這些大臣們都希望能早日剔除張氏兄弟,奪掉他們所掌握的那些權力,讓李顯早日恢複帝位,以便恢複李唐王朝,使他們的權力得到保障。於是,一場爭權奪利的宮廷戰鬥在宮廷中拉開序幕。
長安四年,武則天一病不起,她在洛陽宮長生殿養病,宰相一連好幾個月見不到她的麵。可是張氏兄弟卻日夜守在她的身邊,許多朝中大事,都由他們來決斷,諸大臣卻不能近前。於是,張柬之、崔玄日韋、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偷偷在一起商議,打算把張氏兄弟處死,以迫使武則天立即傳位給太子李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張柬之首先去做羽林軍的工作,他先找到羽林軍大將軍李多祚,二人經過一番秘密計議之後,指天為誓,定下了殺掉張氏兄弟的初步計劃。
然後,張柬之又去找右羽林軍大將軍楊元琰,二人本來關係較好,又都有恢複李唐江山的心意,因此一拍即合。隨後,張柬之用桓彥範、敬暉和李湛為左右羽林將軍,讓他們統帥禁衛軍,為殺掉張氏兄弟做好了武裝方麵的準備。
張易之等見張柬之在羽林軍中安插自己的親信,心中異常懷疑,張柬之為了暫時遮人耳目,穩住張氏兄弟,於是又將張易之的黨羽武信宜提拔為右羽林軍將軍。
不久,靈武道大總管姚崇因事來到洛陽,張柬之、桓彥範等聽說姚崇來到洛陽,心中異常興奮,急忙前去聯絡他,並同時偷偷把這一消息告知太子並征得了太子的同意。
公元7O5年,張柬之、崔玄日韋、桓彥範,薛思行等,率領羽林軍五百多人來到玄武門,會同太子,破門而入,一直奔向武則天所住的迎仙宮。這時,張氏兄弟看見眾人氣勢洶洶,直撲而來,知道大勢不妙,心裏恐慌不已,但自己又毫無準備,既無法抵抗,又無處躲藏,隻好硬著頭皮來迎接。張柬之等看見他們出來,不容分說,揮起大刀立即將他們兄弟二人砍死,然後率眾進入武則天的寢宮長生殿。
這時武則天正臥在床上閉目養神,突然聽到外麵一陣吵嚷,又見一大群人蜂擁而入,來到自己麵前,她大吃一驚,慌忙坐起來問道:“是誰在製造亂子?”張柬之等回答說:“張氏兄弟謀反,我們奉太子的命令,已經將他們二人處死。因害怕走漏消息,因而沒有事先奏知陛下,請陛下原諒我們的罪過。”武則天見太子站在一旁,於是對他說:“這事是你指使的麼?既然把那兩個叛徒處死了,你可以回到東宮裏去了。”桓彥範趕緊上前奏道:“太子怎麼能老是住在東宮呢?以前先帝把愛子托付給陛下,現在,太子已長大成人,況且,天意人心都是思念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奉太子之命誅殺奸臣,希望陛下傳位給太子,以上合天意,下順民心。”武則天見已無力挽回局麵,隻好就此作罷。
隨後,張柬之等又將張昌期、張昌儀、張同休等處死,與張氏兄弟一起示眾,同時,還將張氏兄弟的黨羽逮捕處辦。一時,李宗室和朝中大臣們都揚眉吐氣,興奮不已。
政變後的幾天,武則天被迫傳位給太子李顯,他就是唐中宗。中宗複位後,首先下詔給那些受陷害的官吏平反昭雪。皇族也都恢複了原來的身份,依舊給以高官厚祿。武則天也被迫遷到上陽宮居住,由李湛負責宿衛。每隔幾天,皇帝便親自前去請安一次。不久,中宗又恢複了唐的國號。
武則天平時很注意保養和裝飾自己,八十歲左右的她還看不出衰老。但是,到上陽宮後,她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再加上又失去了權勢,成天悶悶不樂,再也無心修飾自己了。一次,中宗前去問安,見她容顏憔悴,麵色蒼白,大吃一驚。武則天見他進來,流著淚說:“我把你從房陵召回來,立為太子,就是讓你繼承帝位的,想不到張柬之等人領功生事,把我弄成這個樣子。”說罷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公元7O5年11月,武則天終於在孤獨寂寞中離開人世,享年八十二歲。
武則天在她參政與當政的五十多年中,貞觀以來的經濟發展趨勢仍在持續,為後來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在處理高宗去世前後的複雜局勢中,她表現出了非凡的個人才幹。她還能知人善任,廣納賢才,並能從諫如流。她對曆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她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為後世婦女保護自己的權益做出了光輝的榜樣。但同時,她也任用酷吏,濫殺無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費,後期統治腐敗。但總的來說,她還是功大於過的,是一個開明的女皇帝,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