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一手策劃下,她的權勢一天天地擴大、加強,唐朝宗室和一些出身名門望族的達官貴人,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他們一麵感到惶惑不安,一麵又對此萬分的憤怒。從而,一場激烈的權力鬥爭公開化了。最先起來反抗的是“皇唐舊臣”徐敬業等人。他們互相串聯,秘密活動,悄悄從各地來到當時的水陸交通要衝揚州聚會。商議起兵伐武,會後,他們決定以恢複廬陵王李顯的皇位為名,發動反對武則天的武裝政變。公元684年,徐敬業等在揚州起兵,他自稱匡複府上將、揚州大都督,任命唐之奇、杜求仁為左右長史,李宗臣、薛仲璋為左右司馬,魏思溫為軍師,駱賓王為記室,十幾天內便招集了十幾萬人馬,準備向朝廷發動進攻,並由駱賓王寫了一篇討伐武則天的戰鬥檄文。徐敬業起兵叛亂的消息和駱賓王的檄文很快傳到京城。宰相裴炎和李衝在博州,越王李貞在豫州相繼起兵,武則天立即和群臣商議,並派大軍前往鎮壓。最終,徐敬業支持了七天,裴炎等支持了二十天後,便被武則天鎮壓下去了。徐敬業、李衝、李貞的叛亂,迅速遭到覆滅,這說明他們的行動違背了曆史發展的趨勢,背離了廣大人民的希望和平安定、反對戰亂的強烈願望;同時,也說明武則天推行的一些較開明的政治措施,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
從平定叛亂的事件中,武則天更加看清楚了豪門貴族的強大勢力。要想自己牢牢掌握政權,政令能夠順利實行,就必須對這些豪門貴族的反對進行殘酷的鎮壓。為確保自己耳聰目明,她首先大開告密之門,鼓勵各種各樣的人,包括貧苦百姓都可以到京都麵見皇帝,並提出控告。她下令,凡告密的事,任何人都不可阻攔。她還規定,外地人來京都告密,官府供給驛馬使用,沿途享受五品官的待遇,到京城後,可以住在官家客館,供給食物。如果揭發的事屬實,可以破格提拔,並授給官職。如果揭發的事情不真實,也不予以追究。因此,告密的蜂擁而至。接著,她又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酷吏,對付有反抗意識的唐宗室貴戚數百人,還處死反對她的大臣幾百家。至於所殺的中下級官員,就多得無法統計了。
通過平亂,鏟除異己等一係列活動,武則天徹底掃清了登基的障礙。公元69O年,武則天把國號由唐改為周,正式登基當上了皇帝。她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有正式稱號的女皇帝。這時她已六十七歲了。她給自己取名為曌(即照)。不過,到這時,她參加決議政事已有三十多年了。
貞觀遺風
作為一個皇帝,武則天是很有成就的。她像唐太宗一樣,十分重視農業生產。早在公元674年,她就曾向高宗提出十二條施政建議,其中五條是:
一、獎勵農桑,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
二、建議高宗以道德教化天下,而少用武力鎮壓;
三、免除京城地區人民的勞役;
四、減少土木建築等耗費民力的事;
五、政府和地方的手工作坊,不得生產奢侈品。
公元684年,她再次下令獎勵農桑,並明確指出,所有的地方官吏,隻要能夠不斷擴大耕地麵積,使農民有餘糧的,就可以提升;相反,如果政治腐敗,農業生產搞不好,農民有逃荒討飯、流落外地的,就要受到免官或是降職的處分。另外,她還下令邊遠地區的軍隊施行屯田。在她的號召下,各地駐軍大量屯田,連年獲得豐收,所積的軍糧夠數十年食用。同時,她還大力興修水利工程,這些水利工程,促進了農業的豐收。公元686年,她為了進一步發展農業,還特地編了一本《兆人本業》用以指導農業生產。她的這些措施,大大推動了農業的發展,使廣大人民能豐衣足食。
在她當上皇後以後,還十分注重節儉。682年,高宗在一封詔書中說:“天後,是我的配偶,可是她卻經常穿著舊裙子,難道她不知道華麗的衣服好看嗎?當然不是。她這樣做,隻不過是讓天下臣民都崇尚節儉罷了。”
她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便大力扶持新興的地主官僚分子,注意抬高他們的社會地位。高宗還在位時,她就曾重修《氏族誌》,並把它更名為《姓氏錄》,她把士族列為第一等,其餘一律以官職高低為標準,分成九等,官職達到五品的,可以提升為士族。這樣,士兵出身,因立軍功而官至五品的,也可以跟過去的世家大族並列在一個等級中間。《姓氏錄》完全打破了士族和庶族的界線,抬高了出身地位低的人。這表明她尊重人才。
為了廣納賢才,武則天注重破格用人,她同時還鼓勵各級官吏推薦人才,而且還允許他們自薦。她在洛陽鑄了四個銅匭,其中一個叫“延恩”。要求做官的人,可以把自己的詩賦文章投進去自薦。被薦或自薦的人,隻要有才能,便可以獲得提升或任用。相反,對於那些不稱職的官員,則毫不客氣地罷斥降免,甚至處死。她聽說王及善很有才幹,想讓他做滑州刺史,去防衛契丹的騷擾。但當她和王及善談話以後,發現王及善很有政治眼光,可以做更重要的事,她就立刻改變了主意,留他在朝廷中任內史。後來王及善向她提了許多建議,而且大都被她采納。狄仁傑也是一個普通官僚出身的科舉之士。高宗的時候,他曾做過大理丞,曾在一年內判理了積壓下來的一萬七千多項案件,而且斷得十分公正,武則天執政後,認為他很有才能,曾兩度讓他做宰相。在職期間,他向武則天提出了不少建議和批評,武則天大都采納。而且她晚年提拔起來的姚崇、宋璟等,到玄宗時都成了名相。初唐四傑中的駱賓王,在《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文》中,對她進行了強烈的人身攻擊。但當她看到駱賓王的詩文後,卻盛讚駱賓王的才學,並說:“有這樣的人才,讓他疏落,這是宰相的過錯。”武則天還以修書為名,廣召文詞之士入宮中,讓他們參議朝政,處理各類奏章,以分宰相之權,被當時的人稱為“北門學士”。她在任期間,真正做到了知人善任。
武則天在加強封建國家的邊防,改善和邊境各族的關係方麵,也做了不少工作。高宗時,吐蕃貴族吞並吐穀渾,攻占安西四鎮。武則天一麵派王孝傑領兵前去收複安西四鎮,一麵恢複和親,使雙方關係緩和下來,再設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為了進一步鞏固西北邊疆,公元7O2年,武則天在庭州設置了北庭都護府。
在武則天執政半個世紀中,由於隋末農民起義的作用及唐太宗“貞觀之治”奠定的基礎,也由於武則天沉重打擊了舊士族和大貴族大官僚集團,執行了一係列開明政策,所以周朝的社會經濟呈現出發展的趨勢,人口也由三百八十萬戶猛增到六百一十五萬戶。武則天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家稱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她在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中,做到了郭沫若所說的“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一方麵,她表現為一個有卓越才幹的封建政治家;另一方麵,她也表現了她自身的殘暴與貪婪。在她當權期間,她對唐宗室和一些異己勢力進行殘酷的鎮壓。她還任用來俊臣、周興、索元禮等曆史上聞名的酷吏。她為了一己利益,常常把毫無罪過的人羅織成罪。酷吏來俊臣和他的爪牙還寫了一本《羅織經》,講述他羅織的“心得體會”。他們使用的酷刑名目繁多,被捕的人看了刑具,就願承認罪名,以求免刑。武則天後期的名相狄仁傑、魏元忠都曾因謀反的罪名而下獄,險遭誅殺。名將百濟人黑齒常之、高麗人泉獻誠都與政局毫無幹涉,也被周興陷害而誅殺。這些人後來殺人越來越起勁,甚至要殺武氏親族權貴,因而成為眾矢之的,這才被武則天罷免。武則天便殺了他們以平息眾怒維護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