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周皇帝武則天(1 / 3)

武則天(公元624—7O5年),又名武媚、武曌。我國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

受召入宮

武則天的父親叫武士護,乃並州文水縣人。他本是個木材商,後來隨高祖李淵起兵,推翻隋朝後,被封為應國公。李世民繼位以後,他又被任命為工部尚書、利州和荊州都督。他取過兩個妻子,第一個妻子姓相裏,生有兩個兒子,但去世很早。高祖知悉後對他早年喪妻深表同情,並讓他娶隋朝皇族楊達的女兒為妻。公元624年,楊氏為他生下一個女兒——武則天。當武則天九歲時,她的父親病逝。隨後,武則天母子便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在家中,楊氏雖為一家之長,但武則天的兩個哥哥並不把她放在眼裏,對她十分不尊重,時常為一些小事和楊氏爭吵,家庭的不和,在武則天幼小的心靈裏打下深深的烙印。

公元637年,十四歲的武則天因為漂亮而被唐太宗李世民召進宮中。在宮裏,她言談高雅,舉止大方,因而深受唐太宗的寵愛,賜給她一個名字—武媚。此後,武則天跟隨唐太宗生活了整整十二年,在這十二年中,她深受唐太宗言談舉止的影響。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逝,他的兒子李治繼位,即唐高宗。按照當時的規矩,皇帝死了,沒有生過孩子的宮人,都要到寺廟或道觀當尼姑。武則天和一些宮女被送到感業寺當尼姑。但沒過多久,唐高宗李治又把她召進宮去,封為“昭儀”。

武則天的受寵,引起了皇後和肖淑妃的妒忌,二人於是常在高宗麵前說武則天的壞話。沒想到,她們的言論不但不能將她置於死地,反而使她更受高宗的寵愛,並引起了高宗對她們的不滿和厭惡。於是,武則天便收買高宗、皇後、肖淑妃身邊的人,隨時了解她們的過錯,並向高宗彙報。由於她的情報有根有據,使高宗對皇後和肖淑妃產生疑心,感情也因此而日益疏遠。

不久,她又為高宗生了一個女兒,甚得高宗的喜愛。一天,武則天從外邊回來,走到宮門口,看見王皇後正俯在床邊逗小女孩玩,便心生一計,回身躲了起來。待王皇後和宮女們走開後,她又馬上回到房中,看到周圍沒有任何人,便將小孩子活活掐死了。之後,又用被子將其蓋好,然後自己又躲了出去。不久,高宗散朝回來,掀開被子一看,自己的心肝小女兒已死,因此大怒,於是責問宮女,得知王皇後剛才來過,便不分青紅皂白,遣人把王皇後找來,王後一再申訴,高宗自己也苦於沒有證據,隻得將皇後狠狠罵了一頓,喝令退下。這一事件後,高宗便產生了廢掉王皇後的念頭。

臨朝聽政

公元655年,高宗準備廢掉王皇後,立武則天為皇後。立皇後,看起來好像是皇帝的私事,但因皇後大都出生於官宦之家,和朝中的大臣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因此,皇後的廢立,必然會牽涉到和她們親近的那些朝臣們的仕途,關係到太子的更換。因而,皇後的廢立問題,是朝中的一件政治大事。因為武則天出生“新貴”,所以遭到許多大貴族和元老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反對,引起朝廷大臣的激烈爭辯,支持武則天當皇後的人物是李勣、崔義玄、許敬宗和李義府等人。李勣不僅是當時參與朝政的宰相之一,而且還是一名著名的將帥,論戰功、論能力,都和長孫無忌等人相當,在文武諸臣中有很大的影響。高宗見有了他的支持,於是決定廢王皇後,立武則天為皇後。

這年的1O月,高宗下詔廢王皇後、肖淑妃為庶人,11月,他又下詔立武則天為皇後。不久,武則天四歲的兒子李弘也代替原來的太子李忠,登上太子寶座。

因為許敬宗、李義府等人曾全力支持武則天做皇後,並曾為此出謀劃策,勸說高宗。因此武則天當上皇後之後,對他們寵愛有加,倍加信任和重用,並把他們一個個都提拔到重要的位置上來。在武則天的支持和唆使下,許敬宗、李義府等人更加有恃無恐,大肆製造讒言,用各種罪名陷害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於是,在短短的兩年內,高宗先貶褚遂良,後又逼迫長孫無忌自盡,罷免了二十多名反對武則天的官員。從此,朝中大臣,站在武則天一邊的越來越多,朝中的政權漸漸落到她的手中。

公元66O年冬天,高宗染上了一種“風眩病”,當這種病發作時,便會頭暈眼花,看不見東西。這樣,朝中的大事,常常讓武則天代他處理。武則天本來就精明能幹,讀過許多文學、曆史方麵的書籍,再加上十幾歲便追隨君王左右,積累了不少從政的經驗,因此,她處理起政務來是又快又好,深得高宗的信任和讚賞。隨著自己勢力一天天地臌脹,地位一天天地鞏固,武則天對高宗的尊重越來越差,高宗想做什麼事情,不經過她的同意,往往就辦不成。當高宗發現大權已落在武則天手中,自己反成了傀儡時,感到十分不快,於是,他便把宰相上官儀召到宮中,商量廢掉武則天的事。但此事馬上被武則天探知,她迅速采取了對策,指使許敬宗等誣告上官儀,說他與前太子李忠合夥謀反,不久,她便把上官儀和李忠殺了。而且朝中與上官儀有來往的人,也紛紛遭到貶職和流放。從此,高宗對武則天更是言聽計從。每次高宗上朝,武則天都坐在簾子後麵,參與決策朝政。因此,在當時,無論是國內臣民,還是邊遠的少數民族,都稱他們為“二聖”。這時,出頭露麵的雖然還是高宗,但事實上,這時的決策人卻是武則天,高宗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武則天的“垂簾聽政”,一開始遭到不少朝臣的強烈反對。675年,高宗因為“風眩病”加重,打算讓武則天出來公開主持朝政。宰相郝處俊首先反對,他說:“天子處理國家大事,皇後管理宮內事務,這些是亙古不變的常理,以前魏文帝就下令給子孫後代,不允許皇後臨朝聽政,這是為了防止禍亂的發生。如今唐朝的天下是高祖、太宗打下來的,陛下怎麼能不傳給子孫,而傳給皇後呢?”一個名叫李義琰的人也附和著說:“這話的確很正確,他若不是忠臣一定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聖上如果能真正聽從他的意見,就是國家的幸運,人民的幸福啊!”這件事使武則天進一步認識到,要想掌握全部大權,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必須不斷削弱這些宰相和大臣的權勢,而且首先要防止太子和其他皇子起來奪取政權。鑒於此,她首先展開了對太子和皇子的鬥爭。高宗為了保住李家的江山,想傳位給太子李弦。而且太子李弦和宰相、大臣的關係十分密切。在高宗和武則天的矛盾鬥爭中,他也是站在高宗的一邊,不讚成母後掌握朝中的大權。本來,武則天早就對他的這種行為表示不滿,這時對他則更為痛恨。不久,她就用毒酒藥死了太子李弦,又立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和哥哥一樣,對父親特別親近,同母親的關係很不好,唐高宗讓李賢監國。武則天便又廢李賢為平民,接著又立三子李顯為太子。公元683年12月,高宗逝世,李顯即位,即唐中宗。中宗很昏庸,他聽皇後韋氏的話,要提升皇後的父親韋玄貞為侍中。宰相裴炎不同意。中宗發怒道:“我就是把天下給了韋玄貞,又有什麼不可以呢?”裴炎於是把這話告訴了武則天,武則天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議,並廢中宗為廬陵王,另立她的第四個兒子李旦為皇帝,即唐睿宗。自此,所有的政事都由武則天來處理,睿宗絲毫不能過問。事實上睿宗等於被幽禁在宮中。

登基稱帝

武則天把朝中大權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以後,便開始著手改朝換代,為做女皇帝做準備工作。她首先將東都洛陽改為神都,接著又改換了許多官職、宮殿的名稱、旗幟的形狀以及朝中官員的服飾顏色等等。不久,她又接受武承嗣的建議,著手為她的祖宗七代建立祠廟,對她的七代祖宗進行追封。這等於她已做了隻有皇帝才有資格做的事。事實上,她已借她的行動向天下宣布,她就要做女皇帝了。這樣一來,立即引起了以宰相裴炎為首的朝臣的堅決反對,但她並沒有因此而卻步,而是采取鐵一樣的手腕,毫不遲疑地幹了起來。時隔不久,她便對自己的五世祖宗一一進行追封,還在家鄉文水建立了五代祠廟。繼而又將自己的一些家人安排在重要的官職上,把反對他的徐敬業、唐之奇等貶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