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李淵
出身高門因功仕隋
李淵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祖父李虎,為後魏左仆射,封隴西郡公,官至太尉,成為著名的八柱國之一,位極榮貴,死後追封唐國公。父李日丙,襲封唐公,北周時任安州(今湖北安陸縣)總管、柱國大將軍。北周天和元年(566),李淵出生於長安,7歲襲唐國公。
李淵青年時,倜儻豁達,任性直率,寬仁容眾,有很高的威望。李淵的妻子竇氏,是隋朝貴族竇毅之女,隋文帝獨孤皇後又是李淵的姨母,因此,在朝廷上十分受寵。曆任譙州(今安徽亳縣)、隴州(今陝西隴縣)、歧州(今陝西鳳翔縣)刺史。史稱李氏在隴西“富有龜玉,姻婭帝王”,這充分說明李氏家祖是關隴貴族集團之一。
隋大業初年,李淵為滎陽(今河南榮陽縣)、樓煩(今山西靜樂縣)二郡太守,不久,又任命為殿內少監。大業九年(613),升辦衛尉少卿。這一年,隋煬帝發動了侵略高麗的戰爭,李淵受命在懷遠鎮負責督運糧草。當時,民不堪苦,怨聲沸騰,大貴族楊玄感利用人民的不滿情緒,起兵反隋。李淵飛書奏聞,隋煬帝命李淵鎮守弘化郡(今甘肅慶陽縣),兼知關右諸軍事,以備禦楊玄感。玄感兵敗,李淵留守如故。在這期間,他廣樹恩德,結納豪傑,因此隋煬帝對他有所猜忌。大業十一年(615),李淵調任山西、河東黜陟討捕,攜家眷至河東,行至龍門,遭到母端兒農民起義軍的阻擊。李淵率軍擊潰了這支起義隊伍,收降萬餘人,聲威大震。次年,升為右驍衛將軍,奉詔為太原道安撫大使。當時,隋煬帝自樓煩巡遊雁門,為突闕始畢可汗包圍,形勢十分危急,依賴李淵的太原兵馬才得以解圍。不久,煬帝派李淵與馬邑郡守王仁恭北備突厥。當時,兩軍兵馬不足5OOO,李淵選能騎善射者2OOO餘人,飲食居止,一同備突厥,馳聘射獵,以耀威武。有一天,李淵的軍隊與突厥軍相逢,李淵縱兵出擊,大敗突厥。此後突厥收其所部北移,不敢南下騷擾。
大業十三年(617),李淵為太原留守。太原是軍事重鎮,不僅兵源充足,而且餉糧豐沛,儲糧可供十年之用,因此李淵十分高興,意欲在太原發展自己的勢力,以圖大舉。
李淵初到太原時,有“曆山飛”農民起義軍結營於太原之南,上黨、西河、京都道路斷絕。這支起義軍有十幾萬人,巧於攻城,勇於力戰,多次打敗隋軍。李淵為樹立自己的威信,決定討伐“曆山飛”農民起義軍。兩軍相遇於河西雀鼠穀口。起義軍有2萬餘人,布陣齊嚴,李淵所部步騎僅五六千餘,諸將麵有懼色,李淵決定智取,乃分所部將兵為二陣:以羸兵居中,揚旗鳴鼓,排成大陣,造成是主力的假象,然後以麾下精兵數百騎,分置左右隊為小陣,終於擊敗義軍。
李淵擊敗義軍後,他在太原的統治地位得到鞏固。晉陽一帶的官僚、地方、豪商也紛紛投靠李淵,李淵又命次子李世民在晉陽密招豪友,傾財賑施,廣泛結納。其長子李建成也在河東暗中交結英俊,發展勢力,而此時的隋煬帝又遠在江都,沉湎聲色,鞭長莫及,李淵實際上成為太原的最高統治者。
晉陽起兵擁立隋主
隋煬帝的殘暴統治,使得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煬帝一即位,就大興土木,建東都、修長城、開運河、築馳道,弄得民不堪命。煬帝又好大喜功,巡遊江南,北上榆林,以誇耀自己的權勢;出兵邊塞,侵略高麗,以顯赫自己的武威;結果徭役無時,戰爭頻繁,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致使黃河之北,千裏無煙;江淮之間,土地荒蕪。人民無法生活下去,不得不鋌而走險,以武力反抗隋煬帝的殘暴統治。
大業七年(611)起,各地農民起義蜂起雲湧,有的隋軍將領也割據一方,天下沸騰,群雄蜂起。全國有近2OO餘支反隋武裝。他們在反隋鬥爭中逐漸走向聯合,逐漸形成了以李密、翟讓領導的瓦崗軍,杜伏威領導的江淮義軍,竇建德領導的河北義軍三支主要力量。在農民起義的衝擊下,隋煬帝的統治已岌岌可危,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在農民起義蜂起的同時,統治階級內部也分崩離析。李淵目睹動蕩不安的天下局勢,逐漸醞釀了叛隋思想。特別是農民起義的大發展,直接促使了他的叛隋思想付諸行動。
大業十三年(617)二月,馬邑人劉武周起兵,殺太守王仁恭,自稱天子,國號定陽。李淵遂以討伐劉武周為名,自行募兵。由於李淵以維護隋朝統治的麵目出現,所以遠近的地主武裝紛紛赴集,不幾天就有近萬人成為李淵直接控製的軍隊。
李淵的行動,引起忠於隋煬帝的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的懷疑。李淵設計殺掉王、高二人,宣布自己大舉義兵,是為了安定天下,維護封建統治,還宣布與突厥和親,避免戰爭。在得到突厥的支持後,李淵便公開打出了反隋的旗子,於大業十三年(617)六月,傳檄諸郡,稱“義兵”。
李淵晉陽起兵後,即決定進軍關中,直取長安,以號令天下,圖謀大業。西河郡(今山西汾陽縣)丞高德儒表示不服從李淵,李淵便令長子建成、次子世民率軍攻取。二人與士兵同甘共苦,所過秋毫無犯,甚得軍心和民心,不幾天,就攻下西河,擒斬高德儒,在城中又開倉濟貧,令百姓各安舊業,名聲逐漸傳播開來。
西河告捷後,李淵建置大將軍府,稱大將軍。以長子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率左三軍;以次子李世民為敦煌公、右將領大都督,統率右三軍。以裴寂、劉文靜為大將軍府長史司馬;殷開山、劉正會、溫大雅、唐儉、權弘壽等為掾屬、記室參左等官;以鷹揚王長階、薑寶誼、楊毛、京兆長孫順德、竇琮、劉弘基等分為左右統軍、副統軍。初步建立了軍事、政治機構。
大業十三年(617)秋七月,李淵率兵西圖關中,隋武牙郎將宋老生屯兵霍邑(今山西霍縣),阻擋李淵前進。適逢霖雨連綿,餉糧不給,又流言突厥與劉武周聯合欲乘虛襲擊太原。有的將領主張先還師太原,再待機以圖後舉。李淵準備班師。李建成兄弟倆反對,李淵遂決定繼續進軍。終於擊敗宋老生。
平定霍邑後,李淵又連取臨汾和絳郡(今山西絳縣)。九月,李淵率軍直逼河東。隋驍騎大將軍屈突通鎮守河東,斷絕津梁,給進軍帶來一定困難。裴寂主張以重兵攻克河東,殲滅屈突通,以絕後患。李世民則認為兵貴神速,應避實就虛,直入關中。李淵左右權衡,決定分兵兩路,由李世民率軍渡河入關,直取長安,同時以相當的兵力對付屈突通。此時,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也率軍前來。與李世民會師後,屯兵於阿城。李建成也自新豐至霸上。李淵自率大軍自下邽西上,形成了對長安的包圍之勢。
十月,李淵至霸上,駐軍大興城春明門西北,與李世民、李建成軍會師,共2O餘萬。李淵令諸軍各依壘壁,勿入村舍,不得搶掠。此時,京師留守刑部尚書衛文升,右詡衛將軍陰世師,京兆郡丞滑儀,挾代王楊侑守城以拒李淵。李淵遣使招降被拒絕,下令攻城。十一月,隋都長安被李淵攻陷。
李淵進入長安後,下令封府庫,收圖籍,禁擄掠。遣建成、世民率所統兵守城。城內百姓對李淵軍隊夾道歡迎,秩序井然。大業十三年(617)十一月,李淵立隋代王楊侑為皇帝,即隋恭帝,改元義寧,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李淵為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軍事、大丞相、進封唐王,位在王公上,以武德殿為丞相府,設官治事,獨攬軍國大權,總理萬機。又以隴西公李建成為唐國世子,敦煌公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王,姑臧公李元吉為齊公。又以裴寂為丞相府長史,劉文靜為司馬。禮樂征伐,兵馬糧仗,事無巨細,悉歸丞相府負責,李淵通過丞相府牢牢地控製了長安的局勢,隋恭帝實際上成為李淵的傀儡。
李淵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勢力集團,又大封功臣。義寧二年(618)春正月,封丞相長史裴寂為魏國公,司馬劉文靜為魯國公,其餘諸將,加封有差。
長安稱帝建國大唐
大業十四年(618)五月,煬帝的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和司馬德勘在江都(今江蘇揚州)發動兵變,殺死煬帝,立秦王楊浩,自封為大丞相。旋即率十多萬禁衛軍北上,揚言要返回關中。在童山(今河南浚縣西南)被李密擊敗。宇文化及率餘眾走魏縣(今河北大名東),毒殺楊浩,自立為帝,國號許,年號天壽。次年在聊城,被竇建德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