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隋文帝楊堅(3 / 3)

關於獨孤氏救人故事,還有一則。

隋文帝曾下令楊素在歧州的北麵營建仁壽宮,楊素奏請讓宇文愷和封德彝做土木監。於是平山填穀在上麵修築宮殿,高台疊榭,宛轉相連。為了加快工程的進度,役使嚴苛,民夫多死,死後就推下去填充坑穀,上麵再蓋上土石,然後壓為平地,死者數以萬計,費時兩年仁壽宮才建成。隋文帝親臨宮中,文帝見宮殿建得異常豪華壯麗,大怒道:“蓋這樣規模巨大的宮殿,動用了大批民力、物力,是楊素讓我和天下百姓結成冤仇啊!”楊素聽了之後,怕遭到皇帝的譴責,封德彝說:“楊公不用擔心,等皇後來了,一定會為你開脫的。”第二天,隋文帝果然召令楊素進宮對話。皇後慰勞他說:“你知道我們夫婦年齡大了,沒什麼用來取樂的,盛裝此宮,豈不是對我們的忠孝嗎?”對楊素賞賜甚多。

從這兩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獨孤氏在隋文帝心中的分量,而這一分量卻是文帝戀戀不舍的。

隋文帝每天臨朝聽政的時候,獨孤皇後都要乘輦和他一起前行,直到內閣的地方才停住,並在那裏等候他退朝,同時派信得過的宦官前往侍候。獨孤皇後對這些宦官說:“你們環侍皇帝的左右,如果覺得哪些政務皇帝處理得不當,要回來和我講,以便我隨時向皇帝提出建議,這樣對國家才有益。看到政有所失而不匡諫,這對國家是沒有好處的。”隋文帝聽政完畢,退朝而回,獨孤皇後就又和他一起返回後宮,共同進餐、休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總是如此。這樣日久天長都習慣了,如果有時獨孤皇後生病不能和隋文帝同去同回,這反倒使隋文帝感到非常惆悵。

獨孤皇後的父母去世較早,因此,每當她看到百官公卿們的父母,就常常產生感慕的心情,因而總是以禮相待這些老人,有時還賞賜他們一些有趣的物件作為紀念。朝廷負責禮儀的官員看到這些,很受感動,就進一步援引《周禮》上奏皇帝說:“古時候百官之妻,由王後選擇,現在也請依照古製,由皇後決定百官之妻吧。”獨孤皇後知道這件事以後,特意宣召了那個禮儀官員,對他說:“事情怎麼能那樣做呢?如果婦人參與了國政,那以後就會出現許多問題,而且會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是絕不能開這個頭的。”這個負責禮儀的官員隻好又把那個奏章收回去了。獨孤皇後還經常對公主講:“周朝(即北周)的公主們大都缺少婦德,既不講究禮,又待人非常刻薄,最後哪能不亡國呢?你要以此為戒。”

獨孤皇後有個姑表兄弟,名叫崔長仁,在朝中做大都督。崔長仁依仗和獨孤皇後的關係,經常為非作歹,欺壓百姓。一次,他派部下到民間搜尋美女,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竟逼死了七個年輕女子。按照隋朝的法令,崔長仁應當立即斬首。但是,隋文帝考慮到崔長仁是皇後的親戚,想免去他的死罪。獨孤皇後知道了這件事,對隋文帝說:“國家的法律涉及到千家萬戶,關係到每一個人,是最大的事情,任何人都應依法辦事,在崔長仁身上怎麼就能顧及私人關係呢?”隋文帝覺得獨孤皇後的話很對,便把崔長仁判了死刑。

在統一全國以後,獨孤皇後幫助文帝減輕農民負擔,勸課農桑,獎勵農耕,繼續推行均田製,核查隱漏的農戶,增加財政收入。

公元583年深秋的一個夜晚,皎潔的月光灑滿長安城,習習的秋風吹進了皇宮。皇宮中的仁壽殿此時依然燈火通明,隋文帝楊堅正在批閱奏章。他時而抬起頭,若有所思;時而伏在案上,揮筆疾書。他的旁邊坐著皇後獨孤氏。

一會兒,隋文帝像是被什麼難住了。隻見他拿起一份奏章,慢慢地站起,緊鎖著雙眉,在殿堂中間踱來踱去。獨孤皇後看著他那發愁的樣子,連忙問:“出了什麼事?”隋文帝晃了晃手中的奏章說:“京城倉庫空虛,缺少糧食,怎麼辦?”獨孤皇後想了想,試探著問:“為何不在京城設置官倉,從全國各地調運糧食?”隋文帝聽後,猛然醒悟,接連“哦”了幾聲,緊鎖的雙眉也舒展開了。第二天,他就下達了在京城建置官倉的詔諭。朝廷於是建造許多糧倉,如洛陽的含嘉倉能儲糧48萬石,洛口(今河南鞏縣)的興洛倉能儲糧24OO萬石,洛陽北的回洛倉能儲糧24O多萬石。據史載,到文帝仁壽年間,儲藏的糧食能供好多年食用。

自從楊堅稱帝以來,這樣的夜晚不知有多少個了。由於諸事草創,政務繁忙,隋文帝常常處理國政到深夜。每當這時,獨孤皇後就陪伴著他。對一些不好處理的問題,隋文帝也常常征求皇後的意見。由於隋文帝的勤政和獨孤皇後的協助,再加上文武百官恪盡職守,隋朝初年的社會真有些政通人和、百業興旺的景象。

不過,隋文帝和獨孤皇後也並不總是很融洽的。有人說,這與獨孤皇後的品德有關,因為獨孤皇後是一個忌妒的女子。

隋文帝和獨孤皇後的不融洽,主要表現在後宮的生活中。隋文帝當了皇帝以後,除了皇後外,還有許多嬪妃,那都是些年輕美貌的女子。由於獨孤皇後的限製,她們不能侍奉隋文帝;隋文帝礙於獨孤皇後,也不能和她們居住在一起。一天,獨孤皇後病了,在永安宮中休息。隋文帝退朝回到後宮,心情煩悶,便想到各處走走。他信步來到仁壽宮,偶然間看到一個宮女,長得十分美麗。隋文帝便把她叫到麵前,一問才知道是尉遲迥的孫女尉遲氏,已經進宮幾年了。隋文帝和尉遲氏說了一會兒話,覺得她不但貌美,而且言語不俗,便對她產生了好感,當晚就在仁壽宮安歇。幾天後,獨孤皇後的病情有所好轉,身體也漸漸地得到了恢複,有人借機把隋文帝寵幸尉遲氏的事情告訴了她,獨孤皇後對此非常惱怒。一天,她乘隋文帝上朝聽政的機會,派人把尉遲氏秘密殺死。因為這件事情,隋文帝怒氣衝天。他退朝回到後宮,連獨孤皇後的麵也不見,就獨自騎著一匹馬跑出了禦花苑,離開了京城。一氣之下,不辨路途,竟在一個山穀間走了二十多裏。朝中大臣高潁、楊素很快知道了這件事,立即騎上快馬前去追趕,最後終於在山穀裏把隋文帝找到。隋文帝氣還未消,表示死也不回皇宮。高潁、楊素苦勸,隋文帝才長歎一聲,說:“我貴為天子,難道連這麼一點自由都沒有嗎?”高潁乘機勸說:“您是當今的皇帝,怎麼能因為一個婦人而輕視國家大事呢?”隋文帝又長歎一聲,在山穀中呆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慢慢地跟隨高潁、楊素進了長安城,回到皇宮。這時,夜幕早已降臨,天空中布滿了星星。當隋文帝、高潁、楊素經過內閣的時候,隻見獨孤皇後正在那裏等著他們。獨孤皇後看見隋文帝歸來,流著眼淚,承認了錯誤。高潁、楊素又在旁邊說了許多和解的話,隋文帝才最終消除了怒氣。當夜,隋文帝備置酒宴,款待高潁、楊素。宴席中,隋文帝非常得意,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而獨孤皇後的心情卻非常難受。自此以後,獨孤皇後的精神越來越不好,好像一下子就衰老了許多。

事情至此並沒完結。獨孤皇後對高潁勸隋文帝時說的,不要為一婦人而輕天下那句話耿耿於懷,她認為所說的“一婦人”是指自己而不是指尉遲氏,作為貴為母儀天下的皇後,與皇帝平起平坐,被人尊為“二聖”,高潁竟用這樣輕褻的語言談論自己,是她無法忍受的。現在看來這話是楊素遞到她耳朵裏的,是別有用心的撥弄是非。本來高潁是獨孤信在世時她們家的常客,一向關係親密,現在為忌恨這樣一句話,使幾十年的老關係破裂了。

當時太子楊勇失寵,隋文帝私下裏有廢去楊勇另立太子的打算,就從容地對高潁說:“有神靈告訴晉王妃,說晉王一定會得到天下,怎麼辦好?”高潁回答說:“長幼有次序,怎麼可以廢長立幼呢?”獨孤皇後知道不能輕易地改變高潁的想法,想暗中幹掉他。正巧趕上皇帝下令挑選東宮衛士,進入上台。高潁上奏道:“如果盡是挑選強壯的人當衛士,恐怕東宮的宿衛就太差了。”文帝聽了變色道:“太子左右需要什麼壯士,我對前代的做法很是熟悉,你不要墨守成規。”高潁的兒子表仁娶太子女兒為妻,所以文帝說這種話來防備他。高潁夫人去世,獨孤皇後請求皇帝為他續弦,文帝告訴高潁,高潁辭謝說:“臣如今已老了,退朝之後隻顧坐在書房裏,讀讀佛經而已,不願再娶了。”文帝打消了這個念頭。不久,高潁的愛妾生下一個男孩,隋文帝知道後非常高興,獨孤皇後不悅地說道:“皇上還信任高潁嗎?最初皇上為高潁續娶,而高潁心裏隻想著他的愛妾,當麵欺騙皇上,現在他的詭計露餡了吧。”隋文帝從此疏遠高潁。

回過來再說隋文帝的懼內。仁壽二年(6O2年)獨孤皇後去世,隋文帝在妻管嚴下得到了解放,後宮製度也作了改變,開始設貴人三員,嬪增為九員,還有世婦二十七員,禦女八十一員。其中陳氏、蔡氏兩位貴人最受寵幸。陳氏本是陳宣帝的公主,平陳後配入掖庭,後來選入宮為嬪,為貴人,與丹陽(今南京)來的蔡氏分別被加號為宣華夫人和容華夫人。不過兩年,皇帝因為沉溺女色,過度放縱,虛弱得病。病危時隋文帝說:“假使皇後在,我不至於到這一步。”又想起獨孤氏管束他不許縱欲的好處來了。

宣華夫人侍二帝

宣華夫人是南陳宣帝陳頊之女,陳後主的妹妹。公元588年,隋文帝派次子楊廣率軍沿江而下,攻滅陳朝。陳後主和三個妹妹都成了隋軍的俘虜。隋文帝把陳後主的三個妹妹中最漂亮的宣華夫人收入後宮為嬪,日後百般寵幸。另外兩個,一個賜給了楊素;一個賜給了賀若弼。宣華夫人纖弱娉婷,色冠南國。然而,她命途多舛,在飽受亡國之痛後,又無可奈何地做了仇人的妃嬪。

宣華夫人入隋宮後,雖得到隋文帝的青睞,但由於獨孤皇後對楊堅管束甚嚴,所以楊堅開始不敢寵幸她。直到獨孤皇後打死宮女,楊堅憤然離宮出走之後,宣華夫人才有了與隋文帝單獨在一起的機會。在共度良宵之後,她極得文帝的寵愛,並晉升為宣華夫人。晉王楊廣陰險狡詐,他深知父親對宣華夫人的寵愛,曾多次派人給她送金蛇、金駝等貴重禮物,以拉攏取媚於宣華夫人,請她為自己奪取太子之位當內助。後來在廢勇立廣的過程中,宣華夫人果然起了重要作用。

獨孤皇後死後,宣華夫人被文帝晉升為貴人,得到專房之寵。後來,文帝又選了一位姓蔡的美貌佳人侍寢,並封她為容華夫人,不久又封為貴人。這樣宣華、容華二貴人輪流陪寢文帝。文帝如此淫樂尋歡,終於經不住色欲的消耗,一年之後,他就重病纏身,一切朝政都讓太子楊廣代理。

楊堅一病就是三個月,太子楊廣常來床榻邊探望父親,宣華、容華二貴人也在身邊。楊廣是好色之徒,在宣華夫人這樣的美人跟前豈能不動心?

一天清晨,宣華夫人在偏殿更衣,不料被楊廣瞥見,見她珠潤晶瑩,麵帶愁容,猶如帶雨梨花,更覺豔冶奪魂,嫵媚動人。楊廣直撲上去,抱住宣華夫人就要幹傷天害理的事。宣華夫人又急又氣,奮力掙脫,跑到文帝床前。文帝睜眼一看,見宣華夫人金釵歪斜,神色慌張,忙問何事,宣華夫人不語,經文帝一再追問,宣華夫人不禁淚如雨下,嗚咽著說:“太子無禮,調戲於我。”文帝氣憤之極,一躍身便坐了起來,用手捶床喊道:“這個畜生,怎能把國家大事交給他呢?獨孤皇後勸我立他為太子是一個大失誤啊!”立即傳令兵部尚書柳述召回被廢的長子楊勇,重新改立楊勇為太子。楊廣便和握有實權的大臣楊素密謀,立即召集自己宮中的衛隊逮捕了柳述,並包圍了仁壽宮。然後派右庶子張衡向文帝問安,命令宣華、容華二夫人離開。二夫人剛出來不一會兒,就聽說文帝駕崩了。

文帝死後,宣華夫人又進後宮,心想文帝肯定是楊廣指使張衡害死的,她想看看文帝的屍體,又被看守士兵攔住,不由得淚掛腮邊,坐立不安。忽見太監到來,呈上一個楊廣賜的金盒子,心想這準是讓她自盡,不覺渾身發抖。她大哭道:“我自從國家滅亡被掠,已是苟且偷生了,又承蒙先帝錯愛,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今日就從先帝去吧。”她用顫抖的手,打開了密封的盒子,一看裝的並不是毒藥,而是幾個用五彩金線編製的“同心結”,意思是讓宣華夫人入宮陪侍。她一想新主就是先帝的兒子,就覺得臉上發燒,便默然無語。在宦官和宮女的催促勸說下,她隻好收下“同心結”。

當天晚上,滿麵春風的楊廣來到宣華夫人的寢宮。滿腹躊躇的宣華夫人對楊廣說:“我感激你對我的憐愛,但已身侍先帝,從人倫道義上說,難以侍奉你了。況且你馬上就做皇帝了,美女佳人有的是,何必非追求我這個殘花敗柳呢?希望你能自重,不要做讓宮闈恥笑的事。”可是,楊廣欲火難耐,根本不聽這一套,他一把拽住宣華夫人的手說:“夫人如此風流美貌,我寧願丟掉富貴,也不能錯過佳人。”宣華夫人知道無法逃脫,隻好由他恣意淩辱了。

第二天,楊廣從宣華夫人宮中出來,就登基當了皇帝(即隋煬帝)。為了掩人耳目,他常密召宣華夫人出居仙都宮,不久又令其入宮中侍寢,這樣她正式成了楊廣的妃嬪。宣華夫人先後侍奉楊家父子的恥辱,國破家亡的哀傷,終使自己抑鬱成疾,在絕望的呻吟聲中,她香消黃泉路,年僅29歲。

宣華夫人死後,一些史家往往把隋亡罪責加在她這個弱女子身上,說什麼她“遲死一年,遺臭千載”,這是極不公正的。宣華夫人的悲慘命運隻能告訴後人:她不過是封建夫權製度下的殉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