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承華果然有了“龍種”,其他嬪妃們都紛紛給她出主意,勸她要早為之計,不要等生下來再作打算——那樣會有危險的。而胡氏卻獨不以為然,反倒默默發誓:“隻要所懷的是男,最好是長子。子生身死,沒有什麼可恥的!”這話如果不是胡氏發跡後偽造的話,我們完全有理由斷言,胡氏的確是個不同凡響的聰明人,因為她那時已看得清楚:生了男孩非但不會有危險,還說不定因此而出人頭地呢!
天隨人願,胡氏果然生了個男嬰!這個被命名為元詡的皇子雖排行第二,但因長子元昌於兩年前夭折,所以,他實際處在長子的地位上,就是說,元詡肯定是未來的皇太子乃至皇帝了。照以前慣例,胡氏或早或晚都難免一死。可是,頻頻喪子的教訓,已使宣武帝明白,如果急於將胡氏處死,後妃們還會如此地抵製下去。於是,他把胡氏從“承華世婦”晉位為“充華嬪”,以給那些懼怕生子們的後妃看:生子到底是福還是禍?當然,對胡氏,皇帝也是放心不下,所以,將元詡育養於別室,以防胡氏牽於顧忌而做手腳。
胡承華喜得貴子,到底是福還是禍?有些人為胡氏捏著一把汗,而一些人則在旁幸災樂禍:你胡氏不知深淺,又不聽人勸,看皇帝日後怎麼發落你!不過,直到元詡被立為太子時,胡氏仍安然無禍,這使人們非常驚訝,莫非皇上不遵祖製了?但是,從立皇太子詔書中,明眼人似乎嗅出點味兒來:為什麼在告天下詔書中,皇帝特別強調孝子、順孫、廉夫、節婦這些不相幹的事呢?顯然,詔書所說是弦外有音。所幸的是,立太子剛兩年,宣武帝英年早逝(33歲),應該說,胡氏到此算是熬出頭來了。
胡太後稱朕道寡內幕
鏟除勁敵先害誰
胡承華雖闖過以慣例賜死的鬼門關,卻仍有朝不保夕的危險。當時,一度權勢熏天的大將軍高肇,擁兵在外,此人是高皇後的伯父。按通常規製,高皇後理當被尊為皇太後,而隻有皇太後才有權輔佐隻有六歲的小皇帝元詡。這種情勢對胡氏進一步專權十分不利,而她豈能甘願放棄這個機會?在這關鍵時刻,詹事王顯假借高皇後之令,征高肇入京,想任高肇為尚書令,王顯自為侍中,這樣,朝中親高氏伯女的勢力抬頭。更為關鍵的是,高皇後一夥竟虎視耽耽,步步緊逼,要下令賜死胡承華!
在千鈞一發之際,形勢急轉直下。宦官劉騰探知高皇後的詭計後,將事飛報傾向胡氏的中庶子侯剛,侯剛又密告握有宮中兵權的領軍將軍於忠,於忠又問計於侍中、中書監、太子少傅崔光。崔光是東宮舊人,早就成為胡氏的黨羽,他明白,如高肇繼續掌權,自己必然不為其所容。於是,他命人將胡氏置於別所,嚴加保護起來,這使高皇後一時無下手之機,而這時,高肇還沒有趕到京師,形勢對高皇後一夥越加不利。
胡氏得到保護,並不意味著沒有危險,所以,她立即以兒皇帝之令,把德高望重的高陽王元雍(獻文帝之子)和任城王元澄(文成帝之侄)同時召入朝廷,參決庶務,命百官一並聽命於二王。元雍、元澄都是皇室近親,都曾受高肇排擠,尤其是元澄,懾於高肇迫害,正在家狂飲無度,裝瘋賣傻,此刻,他看到朝廷的航舵將轉向,自然樂於出山賣命。如此,胡氏身邊很快聚集了些文武幹才,並得到了皇族一些人的支持,剿滅高氏伯侄隻是時間問題了。
接著,為穩住局勢,胡氏通過詔令尊高皇後為“皇太後”;同時,詔令高肇火速回京。高肇聽到宣武帝死訊和朝廷的人事變動的消息,感到乘涼大樹已倒,大有生命不保之感。但是,他仰仗侄女是皇太後,又自恃手中握有重兵,便大著膽應詔回京,直奔皇宮太極殿哭靈。使高肇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元雍和於忠早已將1O餘名高級刺客埋伏於宮內,還沒等他覲見新皇帝時,就身首異處了。朝廷遂下詔追論高肇罪惡,但卻謊稱:高肇是畏罪自盡的。
太後專權揭秘
高肇被鏟除,胡承華便任元雍為太傅、領太傅,又將原驃騎大將軍、廣平王元懷和清河王元懌分別任為司空、司徒。她之所以這樣做,一者是論功賞位,再者就是她懷有私心了:讓皇族支持自己登上皇太後寶座。不過,胡氏並沒有心急,她先是混到了“皇太妃”的尊號,然後再將已成籠中鳥的高太後削發為尼,遷居瑤光寺,嚴令她不逢朝中大事不得入宮(後借天象有變,又將其害死,隻以尼姑禮葬之)。主要障礙都清除後,胡氏又先下令宮臣和文武百官分別進官位一級,以堵住群僚的嘴;同時利用擁有兵權的於忠與元雍的矛盾,將元雍免去太傅之職,打發回王府,以防他日後控製小皇帝而於己不利,真是鳥盡弓收的“妙棋”!
終於,胡氏搖身一變,成為堂堂正正的皇太後,入居崇訓宮。
胡氏不但保全了性命,而且還登上了皇太後的寶座,政治之船又載她駛向權力的頂峰,這對頗有政治興趣和欲望的胡氏而言,又是必然的事。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她首先對保駕有功的於忠、劉騰、侯剛、崔光分別委以要職,以樹立死黨;同時,將沒有多大政治野心的元懌、元懷、元澄三王分別晉位為“三公”,以在皇族中找到盟友。不久,在王公大臣們的歡呼中,胡太後順利地從後台走向前台,半推半就地同意群臣的請求,代理朝政。
起初,她並不在乎臣下稱她為“殿下”,可是不久,卻對此稱謂感到不滿足了。於是,下令以後群臣上書時,要稱自己為“陛下”,下行的政令曰“詔”,自稱“朕”。經過這般武裝,胡太後倒比當年的馮太後神氣多了。
皇太後稱朕道寡,可謂空前絕後的咄咄怪事!可以說,胡太後不但是北魏曆史上的“母以子貴”的第一人,而且,也是中國曆史上惟一一個真正過上皇帝癮頭的專權皇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