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奇於1969年逝世。你來信說到劉少奇家祖墳的事,我的意見是:在運動中中被掘掉的劉家墳墓,一律不要重新修複。我們應把所有的力量用於搞生產,以逐步搞高大家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
這封信集中表達了一個共產黨員、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豁達胸懷和政治眼光。
一天的時間轉眼就要過去了,王光美懷著依依惜別的深情,和鄉親們揮手道別,祝願鄉親們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不是家廟”
1988年11月24日,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
這一天,是已故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90壽辰紀念日。
也就在這一天,經中共中央批準,鄧小平親筆題寫館名的“劉少奇同誌紀念館”舉行開館典禮,並為劉少奇同誌銅像揭幕。
這些活動,都在劉少奇的家鄉——湖南省寧鄉縣花明樓鄉炭子衝進行。
王光美自然是這些活動的主角,自始至終參加了活動,對這裏,她已經是非常熟悉了,這裏就是她的“婆家”嘛!
這天上午9點左右,前來參加紀念活動的國家主席楊尚昆一行來到了劉少奇故居。按當地風俗,叫做先到故居“拜壽”。
王光美早已來到這裏,楊尚昆握住她的雙手,親切地問候。王光美高興地向楊尚昆介紹身旁的親屬。隨即,陪楊尚昆一行參觀劉少奇故居。步入酒房,王光美向楊尚昆介紹說:
“從前,少奇家以務農為主,兼營穀米和米酒生意。青少年時的少奇有時也來這裏賣酒,經常瞞著家裏人將米和酒送給當地農民,不收一文錢。”
楊主席點頭笑了,說:“噢!他就是這麼一位無私奉獻的人。”
“這就是1961年少奇回鄉調查時,召集當地群眾開座談會的地方。”來到堂屋,王光美接著介紹,大家的思緒好像又回到了那段困難的歲月,隻是默默地沉思不語。
開館典禮開始了。
劉少奇同誌紀念館坐北朝南,傍山而建,離劉少奇故居約400米,呈分散自由群體型。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顯得樸實大方,莊重典雅。
在典禮上,楊尚昆講話,高度評價了劉少奇的一生,充分肯定了劉少奇的豐功偉績。當他講到“劉少奇同誌在他的晚年,橫遭迫害,過早地離開了我們,使我們一想起來便感到難過”時,他動了感情。
坐在主席台上的王光美聽到這裏,眼眶也濕潤了。
開館剪彩後,王光美又陪楊尚昆一行進入館內參觀。紀念館內設展廳8個,還有序廳、音像廳、水榭和紀念亭,詳盡而完整地向人們展示了劉少奇光輝而偉大的一生。
楊尚昆邊走邊說:“這樣全麵介紹少奇同誌的紀念館,全國目前還是第一座。”
王光美說:“陳列上有點新突破,不以展室分割內容,連貫性強,整個館都是大背景,還有幾個大的複原模型。”
走著走著,楊尚昆在劉少奇和王光美在西柏坡的合影照片前停住了腳步,對王光美說:“那時候,你是挺精神的。”
王光美笑了,說:“您當時也是挺年輕的,現在是國家主席了。”
開館儀式結束之後,前往炭子衝參觀的人越來越多。
第二天,寧鄉縣的領導去省委接待處拜會王光美。王光美反複強調說:“這是一個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極好課堂。這是國家主席的紀念館,不是家廟,你們一定要管理好,利用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