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王光美的故事(6)(3 / 3)

“劉少奇同誌的願望現在實現了。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對江青等10名主犯的判決,代表了人民的意誌,體現了社會主義法製的尊嚴。這對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她深有感觸地說:

“我國人民喜歡包公。多少年來民間一直流傳著許多關於包公的故事,人們幻想能有包公那樣的清官。真正的清官應該是代表人民利益的黨、政府和法庭以及其他人民民主專政的機關。這次判決,表明法律麵前人人平等,沒有特殊公民。

任何觸犯刑律的人,必將受到法律的懲辦。”

這話說得多好啊!真是擲地作金石聲。

當天,王光美又揮筆寫下了《曆史悲劇不能重演》這篇文章,既是曆史經驗的總結,也是時代的呼喚,更是民心之企盼。她在文中寫道:

特別法庭代表人民的意誌,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十名主犯作出了嚴正的判決。這件事,在我國曆史上將大書特書,它標誌著我國已經走上以法治國的道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今天,特別法庭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判處江青、張春橋死刑,緩期執行。我衷心擁護這個判決,讚成不立即把他們處死。因為江青之流的死活,已經無關大局,不影響我們的事業。

按照革命人道主義的精神,再給他們點時間,勞動改造,以觀後效。這對人民是有利的。馬克思說:懲罰也是教育。

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從來不輕開殺戒的。這種作法同林彪、江青一夥亂捕無辜恰恰形成鮮明的對照。

黨的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作了大量工作,平反冤假錯案,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采取各種措施,實現安定團結。事實證明,我們黨的確是一個馬列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好黨,經得起各種考驗。中國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絕對離不開黨的領導。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大好形勢下,問題成堆,還潛伏著危險。有人還妄想再來一場“文化大革命”,卷土重來,我們決不可以低估他們的危害。小平同誌曾說,決不能低估林彪、“四人幫”的殘餘勢力,對這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我們要提高警惕。同時,也要冷靜分析,正確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如果不善於區別,我們就會上當。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曆史是人民寫的,人民給曆史作出公正的結論。在黨和國家為劉少奇同誌舉行的追悼會上,在少奇的骨灰盒前,我提出的唯一希望就是:

“這樣的事不能再發生了”,也就是說,像“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曆史大悲劇不能重演了!”

我們這些大難未死的人們,要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永遠同人民一起,為人民服務到最後一刻。這樣,才不愧對死去的先烈,才不辜負人民群眾的期望,才算盡到自己的曆史責任。

這真是肺腑之言,至情至性,飽含著王光美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曆史責任感與使命感。

“共產黨員也是講感情的”

郝苗,是劉少奇的廚師。在長達18年的相處中,劉少奇、王光美一家與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郝苗是北京郊區一個貧苦農民的兒子。因生活所迫,他14歲就到北京一家飯店學徒,吃盡苦頭之後,也學得一手好手藝。1949年解放後,經過黨組織的反複審查,他被調到劉少奇身邊當廚師。多少年來,他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與信任。

但是,當劉少奇受到林彪、江青一夥的誣陷迫害時,郝苗也受到了株連。1967年5月的一個夜晚,厄運降臨到他的頭上,他被莫名其妙地抓走了。

為什麼要抓他呢?這是江青指示公安部抓的。

江青說,“郝苗有特務嫌疑。解放前,他在北京一家飯店工作時同國民黨的高級官員有關係。1946年在軍調部當廚師時,王光美認識了他。中央一進城就把他要來了。他和羅榮桓處的一個工作人員聯係密切,有盜竊軍事情報的嫌疑。”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一個嫌疑,右一個嫌疑,根本的還是因為他是劉少奇身邊的人。就這樣,郝苗在秦城監獄坐了8年牢。

“四人幫”被粉碎後,王光美、郝苗都從監獄裏出來了,兩人再次見麵,真是百感交集。相互間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1984年,郝苗的老伴去世了。經人介紹,郝苗再婚。結婚那天,除了親戚之外,還請了三位特殊的客人,其中之一就是王光美。

王光美的孩子們也經常和郝苗交往,有什麼事也都對他說,關係非常密切。

1986年,郝苗患感冒,在家裏忽然昏倒,被人緊急送往文津街的305醫院。

王光美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著急,馬上帶了所有在家的孩子一道趕來305醫院看望,關切地叮囑郝苗要好好休養,保重身體。

從病房裏出來,王光美緊緊握住告訴她消息的那位同誌的手,誠懇地說:“謝謝,真謝謝你啦,及時告訴我這個消息。”

“這是應該的。”那位同誌回答。

王光美連連點頭,說:“應該,是應該的。郝苗師傅為我們坐了好幾年牢,我們不能忘了他,共產黨員也是講感情的?”

這種感情,是同誌之情,是曆久彌堅的人間真情。

“走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