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王光美的故事(3)(3 / 3)

回到住地,劉允若笑著對劉振德說:

“我明白了媽媽化名的原因,隻有這樣,才能深入下去,了解到更多的情況,才有利於開展工作?”

“我難以抽身”

王光美來到農村後,不怕艱苦,更不搞特殊,積極幫助社員群眾做事,做社員群眾的貼心人,社員們都願意和她談真心話。

到了夜深人靜後,王光美的思緒常常難以抑製地飛回中南海。畢竟,家裏有年邁的母親,她是個好女兒;有5個年幼的孩子,她是個好母親;有隻知工作而不會休息的劉少奇,她是個好妻子。

離家已很長時間了,她怎麼能不思念自己的親人呢?

但為了工作,她寧可忍受這種思念的折磨,從沒在他人麵前流露過絲毫的畏懼與退縮。

一晃三個多月過去了。王光美給劉少奇寫了一封信,問候他的身體,詢問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彙報了她在桃園的工作情況。

很快,她收到了劉少奇的回信。回信說:

“我和家中大小都很好,望你不必掛念。如果你能在這個月內回家一次,那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你工作很緊,抽不出身,推遲到下月回來,我也完全能夠理解。一個人既已上了前線,上了戰場,那就隻能顧你那一頭。我過去和現在,就常常是這樣的,望你珍重。”

王光美看罷,真想馬上就回家看看,但她的工作不允許。她隻好又寫信說:

“本想按你說的回家看看,但工作已進入緊張階段,我難以抽身。”

對此,劉少奇表示了堅決支持的態度。他馬上寫了一封短信,寄給王光美。

劉少奇的支持。使王光美很受鼓舞。她安心工作,直到工作告一段落,才抽空回家看看。

不過,王光美也有緊急回家的時候,那是劉少奇患病,周總理叫她回去的。

劉少奇的身體狀況,是最令王光美放心不下的,每次寫信或回家,都是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保重身體!”

劉少奇為了減少她的顧慮,每次都很痛快地答應:“你放心去吧,我會注意的。”

但王光美一走,劉少奇依舊我行我素,忘我地工作。結果,1965年12月,他患了重感冒,發高燒,四肢乏力,頭暈目眩。畢竟他已是67歲的人了,不像年輕人挺一挺可能就過去了。

一開始,劉少奇告訴工作人員:“任何人不能對外說我病了。”

王光美也被蒙在鼓裏。

紙總是包不住火的。周總理終於得知劉少奇生病了,他立即請來專家大夫,同時對少奇身邊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批評:“少奇同誌病了,你們怎麼不請光美回來?”

“不是我們不請,是少奇同誌不同意,怕幹擾少奇同誌的工作。”

“那好吧,是我批評錯了。不過,少奇同誌病成這樣,還是請光美回來一趟吧!就說我說的。”

周總理走了,工作人員便給王光美打電話,告訴她:“少奇同誌發高燒,總理叫我們通知你,請你回來一下。”

王光美一聽,心中焦急,連夜想辦法乘車趕回。回到家一看,醫生和護士們都在緊張地工作著,劉少奇的高燒還沒退。

第二天,周總理又給王光美打電話,詢問劉少奇的病情並囑咐她:“少奇同誌不恢複健康,你不能離開他?”

等劉少奇的病情好轉以後,王光美就又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

上傳下達

在黨和國家領導人身邊工作,最重要的是絕對保守黨和國家的機密。但有一些情況,讓身邊工作人員了解一下,也有利於工作。這就有個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的問題。對此,王光美處理得特別好。

1965年的一天,毛主席的秘書打電話給劉少奇,通知召開政治局常委會。電話是劉少奇的秘書劉振德接的。劉振德放下電話,就去向劉少奇報告。

劉少奇、王光美正在小飯廳吃飯,同時利用這段時間,叫來一個孩子,了解他的學習情況。

劉振德進來後,看見他們的孩子坐在旁邊認真地聽著父母的講話,也沒在意,就向劉少奇報告了毛主席召集常委會的時間、地點、內容。

劉少奇聽完報告後,隻“哼”了一聲,表情瞬時變得很嚴肅。

劉振德沒有多想,報告完就回到辦公室。功夫不大,王光美走了進來,先跟他聊了幾句家常話,然後轉入正題說:“以後有‘小耳朵’在場,我們就不要談工作上的事情。”

王光美用“小耳朵”代替“小孩”,非常風趣,但聯想到劉少奇剛才的表情變化,劉振德還是感到了王光美言語的份量。

接著,王光美又解釋說:“少奇同誌對家庭成員的保密要求是很嚴的,他從不向我講不該我知道的事情。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不該看的不看,這‘三不’不但是對你們講的,對我也一樣。他從來不準孩子們進入我們的辦公室,更不準他們接觸文件。有時孩子有事,也隻能把我們叫出去說,類似主席那裏開會的事,是絕對不讓他們知道的。有時我們離京開會,或去什麼地方幹什麼事,也不告訴他們,隻留下‘爸媽不在家’的條子。這不隻是關係到少奇同誌一個人的問題,而且還涉及到中央其他領導人的行動問題,敵特情報機關對我們中央領導人的行動蹤跡都非常關注,而且不惜采用一切手段想得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