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王光美的故事(4)(1 / 3)

並不是說孩子們會有意去泄密,而是說他們年齡小,沒有保密觀念,又不負這個責任,一旦失密,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就這樣,王光美主動出麵,和風細雨地對劉振德剛才的無心之“失”提出了善意的批評,使他對自己的失誤有了認識和警惕。

有時,王光美也把劉少奇的一些想法“透露”給其他工作人員,使他們對自己的工作目的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1957年春,劉少奇組織了一個調查研究的班子到南方幾省搞調查。調查什麼呢?大家都想知道,因為這對工作也有利。隻是劉少奇沒有講,大家也不好問。結果他們就去向王光美打聽。

“少奇同誌這次外出調查研究的中心問題是什麼?”

王光美覺得讓大家對此有個了解,也是必要的,就把自己知道的情況講了出來。她爽快地說:“詳細內容我也不完全清楚,因為少奇同誌也沒和我細說。不過,總的題目就是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

隨即,她把話題談開,引導說:“當前國際國內都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啊,國內一些地方不也出現了‘鬧事’嗎?”

“是啊,從一些材料上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出現了不穩定局勢,我們國內有的地方工人鬧‘罷工’、學生鬧‘罷課’,令人擔憂啊!”

“少奇同誌就是下去調查研究‘鬧事’的原因。”王光美若有所思,接著說:“我想,‘鬧事’的並不一定都是壞人,也並一定都沒有道理。有些地方的官僚主義比較嚴重,思想教育工作跟不上去,也就難怪人家有意見,問題越積累越多。

開始時往往不以為然,等事情鬧大了,又驚慌失措,甚至采取壓服的辦法解決,這怎麼能行呢?

如何認識和解決這些矛盾,是很複雜的事啊!一旦處理不好,人民內部的矛盾也會激化,也就更容易同敵我矛盾混淆起來。這樣重大的問題,不經過調查研究是難以下結論的。”

稍停,王光美又繼續說:“少奇同誌近來一直在考慮我們中國共產黨如何才能不脫離人民群眾的問題,因為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出現的一些情況,給我們提了醒。少奇同誌常說,‘不準人家提意見,不準小民主,勢必要來個大民主’。他還多次說過,‘調查研究的目的有三個:一是了解中央實行的政策是否正確,中央的政策,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有不正確的地方;二是正在實行的政策夠不夠,若有新的情況出現,要及時來補充和修改政策,使我們的政策趨於完善;三是要根據發現的新問題,製定新的政策。製定政策的依據和檢驗政策的準繩隻有一條,那就是實事求是。’我看,少奇同誌提出的這些原則也適用於這次調查研究。”

王光美換了口氣,最後說:“當然,目前下麵的問題到底有多少?有多大?我們隻有在調查以後才能作出新的判斷。”

王光美的這番話,使大家很受啟發,對劉少奇曆來重視調查研究的意義和目的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王光美不光是很有分寸地做這些“上情下達”的事,還非常注意把“下情上達”。

在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工作人員的生活也受到了直接影響,大家議論最多的就是糧食定量少,又沒有什麼副食品,常常得餓肚子,值夜班的同誌,夜餐隻給個窩窩頭和豆腐渣?支部大會上,王光美了解了這些情況後表示:“關於夜餐的問題,我也同意向上反映,看能不能改善一下。至於我們大家的生活困難,恐怕還是像少奇同誌說的,國家目前有困難,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渡過。我們自己也應該想些辦法,比如在草坪邊上種點莊稼,不也可以解決點困難嗎?”

工作人員受王光美講話的啟發,後來還真的幹了起來,收獲滿不錯的呢。

有一兩年,劉少奇身邊的另一個秘書調走了,劉振德自告奮勇一個人幹兩個人的工作,為了保護他的積極性,劉少奇表示:“那就試試看吧!”

一開始,劉振德真的堅持住了,雖然是一天忙得不亦樂乎。但時間長了,一年,兩年,他逐漸感到力不從心了,常常疲憊不堪,精神狀態也萎靡不振。但他盡量挺著,沒有叫苦叫累。

但這些變化,哪裏瞞得過劉少奇、王光美的眼睛。一天,王光美關切地問他:“我看你近來精神狀態不佳,是休息不好的緣故吧?”

劉振德說:“可能是睡不好覺,覺得有些疲勞。”

王光美說:“從你的麵容可以看得出來。我也是睡不好覺,有時無精打采的。我們兩個人也頂不住他一個人。”說著,王光美指了指劉少奇。

劉少奇早就注意到了劉振德的情況,王光美的話,進一步證實了他的判斷。他抬頭看著劉振德,笑著說:“振德同誌,我看你頂不住就再找個人來吧,我不能再叫你這樣強撐下去了。如此下去,別說你的工作會受影響,就是再健康的身體也會受到嚴重損害的!”

短短幾句話,讓劉振德充分感受到了一種關心和愛護,他的心情很激動,人也一下子精神多了。

代人受過

“你知道不知道做蛋糕的事?為什麼不加製止?”

1959年11月24日下午,在海南島一個招待所的一間客房裏,劉少奇正在責問王光美。

王光美被劉少奇給問糊塗了。“什麼蛋糕?我製止什麼?”她心裏琢磨著。

王光美確實不知情。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前一天晚上,劉少奇的廚師郝苗找到秘書吳振英商量說:“少奇同誌就要結束休假回北京了,24號是他的61歲生日,要不要稍稍給他改善一下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