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燴飯廚師”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同樣需要甘於奉獻和自我犧牲的精神。
有一天午飯時,劉少奇的餐桌上難得地出現了一盤紅燒雞塊。王光美怎麼也不吃,隻是照顧著給劉少奇夾。一頓飯下來,兩個人你謙我讓,那雞塊還剩半盤。
劉少奇吃完先回辦公室去了。王光美再沒動那雞塊,隻是將另一盤素菜打掃幹淨,接著就把那半盤雞塊用紗罩罩上了。
到了吃晚飯時,王光美怎麼也找不見那半盤雞塊了,問廚師,廚師說沒見。王光美正奇怪,一名衛士“坦白交待”說:“對不起,是我吃了。
我想,首長那能吃剩雞塊呢?”
王光美歎口氣說:“唉,這也怪不得你,你們也難得見什麼油水。隻是,我也沒舍得吃,是想留給少奇同誌晚上吃的?”
她沒有再說下去,但聽者無不動容,眼眶裏充溢著淚水。
四國之行
1963年4月,劉少奇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出訪印度尼西亞、緬甸、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四國,國家主席夫人王光美隨行。此外,還有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和夫人張茜等。
出訪前,外交部禮賓司通知:“請劉少奇主席和王光美同誌做出國服裝。”
秘書報告後,劉少奇說:“有穿的就不要再做了,出國不一定非得穿新衣服。”
禮賓司知道劉少奇是這個態度後,很不放心。
司長俞沛文帶著一位女同誌來到劉少奇家,要求看看劉少奇和王光美的衣服是否能行。他們打開衣櫃把劉少奇和王光美的衣服一件件地認真檢查了一遍,不無遺憾地說:“這些衣服都不行,作為國家主席和主席夫人出國訪問要按照外交部的規定辦。另外,這四國的氣候也不一樣,有熱帶,也有亞熱帶,現有的這些衣服不適合那裏的季節,而且都是穿過多年的舊衣服。”
禮賓司的同誌還特別強調:“王光美同誌作為國家主席夫人出訪更應注意服飾。”
王光美也知道,自己作為國家主席夫人出訪,已不是個人的事,而是事關國家利益、國家形象。
她不敢怠慢,首先是向她敬愛的宋慶齡求教。宋慶齡正值身體不適,沒法親自指點,但她立即寫了一張單子,從禮儀、服飾到飲食,各個方麵,寫了滿滿一單子的注意事項,並叫秘書送給王光美,細細地解釋給她聽。王光美一一記在心裏。
王光美還專門去看望過江青,也詢問了出訪時穿什麼衣服、戴什麼首飾的問題。江青挺明白似的說:“我們是大國,你又是國家主席的夫人,穿戴得不能那麼寒酸、吝嗇,要多做幾套好衣服。”這些話,王光美記得清清楚楚,但“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卻又說:王光美出訪時穿那些衣服,她是不同意的。結果給王光美扣上了一頂大“帽子”,說她出訪時穿戴的東西,就是資產階級的東西,就是搞資本主義複辟,為此王光美多吃了不少苦頭。可王光美當時哪裏想得到江青是個食言自肥的小人呢?
飛機飛越南中國海,把劉少奇、王光美等送到了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出現在印度尼西亞人麵前的王光美,著一身剪裁適當的中國傳統服裝旗袍,脖子上戴了一串項鏈,腳穿高跟鞋,真的是風姿綽約,盡展中國女性之美!
當然,出國訪問決不是個人旅遊,外在形象要注意,排得滿滿的訪問日程更需要一項項地落實進行。王光美除了隨劉少奇參加一些訪問活動外,還進行了其他一些“獨立”的外交活動。
4月14日,王光美和張茜等女隨行人員參觀了雅加達的一個殘廢兒童休養中心。她們參觀了休養中心的各個部分,並對那裏的殘廢兒童表示關心,鼓勵他們同疾患進行頑強的鬥爭。王光美親切地對一個14歲的殘廢女孩說,殘疾不能阻礙才能的發展,希望你能成為卓越的歌唱家。小女孩高興極了。
4月19日,印度尼西亞婦女大會主席蘇班德裏約夫人在她住宅裏舉行茶會,招待王光美、張茜和其他女隨行人員。
蘇班德裏約夫人說:“印度尼西亞的天氣是極熱的,但是印度尼西亞人民對貴賓們的友好歡迎比天氣還熱。”
王光美在講話中說:“中國與印度尼西亞是親密的友好鄰邦。?隨著我們兩國人民友誼的不斷增長,我們兩國婦女之間的姐妹情誼也日益深厚。”
王光美對印度尼西亞婦女給予了衷心的讚揚,也敘述了廣大的中國婦女對民族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鬥爭作出的重要貢獻。她高興地介紹說:“解放後,中國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婦女的地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上享有同男人平等的權利。目前,中國婦女正積極參加國家的各項建設。”
王光美最後說:“在你們國家的這些日子裏,我們一直沉浸在友誼和歡樂之中。我們這次是帶著中國婦女的真誠友誼而來的,我們也一定要把印度尼西亞婦女的深情厚誼轉達給中國婦女。”
王光美的講話激起了熱烈的掌聲。
告別了千島之國,王光美又隨劉少奇先後訪問了緬甸、柬埔寨、越南。在柬埔寨,王光美、張茜等人參觀了一個兒童醫療中心,王光美以中國婦女的名義向這個中心捐贈了20萬瑞爾(柬埔寨幣)。在越南,王光美和張茜等參觀了河內市郊的一個幼兒園。幼兒園的兒童為中國客人表演了歌舞,並且向客人贈送了他們的圖畫和手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