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王光美的故事(2)(1 / 3)

要不是親眼看見,誰會想到國家主席的孩子的居住環境也是這麼儉樸呢!”

另一位老師也忍不住開了口:“阿姨還向我們反映,凡是孩子們該做的能做的事,你們都讓他們自己去做,這樣好,這樣好,可以鍛煉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王光美說:“源源有一段時間從學校回來就把髒衣服扔給阿姨,自己不願意洗。少奇同誌知道後,還專門找他談話,進行了嚴厲的批評,給他講了許多熱愛勞動光榮、不愛勞動可恥的道理。

從此以後,再沒有發現他的這種壞毛病了。”

到了三年困難時期,國家糧食緊張,不論是機關,還是學校,大家的生活都非常困難,平平、源源幾個孩子還是住在學校,隻有周末才能回家。

在學校吃不飽,回家也不肯說。孩子每次回來,都瘦了一些,王光美是看在眼裏,疼在心上,但她沒有讓孩子回家吃住。她想,大家都是經常吃不飽肚子,國家主席的孩子就更不能搞特殊。

秘書、衛士們看著也心疼,多次向王光美建議:“就讓孩子們多回家改善改善生活吧。家裏雖然也是節衣縮食,但總比在學校要好一點吧。”

王光美聽了,總是搖搖頭:“我不同意,少奇同誌更不同意。”她說:“你們這些做叔叔阿姨的,都是好心腸,為孩子們吃不飽飯說話。但是,我和少奇同誌的意見是一致的。現在全國人民都處在困難時期,我們的孩子怎麼就不能和大家同甘共苦呢?”

就這樣,在劉少奇、王光美的堅持下,他們的孩子始終寄宿在學校,與同學們一起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經曆了一次重要的考驗。

“燴飯廚師”

劉少奇身邊的工作人員都開玩笑地稱王光美是“燴飯廚師”。在這個“榮譽稱號”的背後,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

那是1960年前後,劉少奇和王光美的工作特別緊張,每天都要工作到第二天淩晨三四點鍾才休息。

當時,王光美和劉少奇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盡管有500多元,可是扣除房租、水電費和保育員的津貼後,剩餘部分還要應付全家人的生活開支、子女的學雜費,還要支援親友,這就很不寬裕了。因此,劉少奇和王光美處處要求節儉,精打細算,夥食上也是能簡單就簡單。

這天,一位警衛員領回劉少奇的工資後,又和大家議論起劉少奇和王光美的儉樸生活來。

保育員“揭發”說:“光美同誌連孩子們夏天喝點飲料都摳得很緊,有個孩子早就想買輛自行車,但光美老說買不起。她真是買不起啊!”

廚師郝苗的話更有權威性:“最為難的還是我這個廚師。別說平時頓頓就是兩小盤菜,就連逢年過節稍一改善,就說超標準了。這樣下去,首長的身體會受影響的,我們應該向上級反映一下。”

有的同誌提出:“我們工作人員夜裏工作到12點就有夜餐費,少奇同誌和光美同誌常常工作到第二天清晨,當然也該有夜餐費。”

又有人提議:“按規定該有的,就應該給人家嘛。再說,這些生活小事,為什麼一定要讓他們知道?

這個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於是,他們向上級彙報後,按規定每天補助給劉少奇和王光美每人5角錢的夜餐費,加進他們的夥食費中。

因為劉少奇和王光美沒有得到彙報,他們雖對夥食有點改善感到納悶,也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

一晃兩年多過去了,這件事不知怎麼被劉少奇發覺了,他立即向王光美詢問:“是不是給過我們什麼生活補助嗎?”

王光美也很驚訝,說:“我不知道哇。”

“你去查一查看。”

王光美一查夥食帳,發現每月的夥食費多了30元錢。她就問工作人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事先沒告訴我們?”

工作人員知道無法隱瞞了,便照實說:“根據國家工作人員夜裏工作到12點就可以發給夜餐費的規定,我們認為也應該給你們發夜餐費,這30元錢就是?”

沒等工作人員說完,王光美已清楚是怎麼回事,便說:“別說了,總而言之是補助了。”

王光美把這個情況向劉少奇作了報告,劉少奇立即把秘書和衛士長找去,提出批評,並表示補助了多少,按月扣工資退賠,補多少退多少,一分也不能少。

補了多少退多少,那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啊,畢竟是積少成多嘛。工作人員算了一下,共補助了兩年10個月,每月30元,共計是1020元。從當月開始每月扣30元,還得扣兩年10個月。這一補一扣,等於每個月的生活費降低了60元。

王光美的心中何嚐不清楚這一點,但她堅決地表示:“我們就是節衣縮食也得賠。”王光美苦笑了一下,接著說:“以後凡是關係到我們的事,不要瞞著我們。開始少奇同誌以為我在瞞著他,你們說我冤不冤。你們是一片好心,可卻幫了個倒忙。”

這以後,劉少奇的夥食可就更簡單了。

不僅如此,為了照顧廚師休息,王光美就承擔起了給劉少奇做晚飯的任務。要知道,劉少奇的“晚飯”是在夜裏12點以後。常常是把午飯有意多做一點,夜裏再把午飯剩下的飯菜倒進小鍋裏,放在爐子上熱一熱,來個一鍋燴。於是,王光美就得了個“燴飯廚師”的雅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