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卓琳的故事(6)(2 / 3)

如今,他的故居綠竹掩映,樸實無華,前來參觀的中外人士絡繹不絕。四川省文聯主席、老作家馬識途1983年秋為故居寫的一副楹聯,代表了人民的心意。“扶大廈之將傾,此處地靈生人傑,解危濟困,安邦柱國,萬民額手壽巨擘;挽狂瀾於既倒,斯郡天寶蘊物華,治山秀水,興工扶農,千載接踵頌廣安。”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世代相傳

晚秋的東京,是紅葉初染的時節。

1978年10月22日,一架尾翼上有紅色五角星徽記的中國專機在東京羽田機場徐徐降落。

機艙門打開,走下飛機的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和夫人卓琳。

鄧小平此行是對日本進行正式友好訪問,並出席互換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準書儀式。

在日本期間,卓琳除隨鄧小平進行了參觀訪問等一係列活動外,還特別受到日本首相福田的夫人福田三枝、外相園田的夫人園田天光的熱情款待。

25日上午,卓琳參觀訪問了東京都千代田區番町小學。

番町小學校門口,幾百名學生列隊站在那裏,揮動雙手,用中文高呼:“歡迎,歡迎!”繼而,身著漂亮服裝的小女孩向卓琳獻上鮮豔的薔薇花。

卓琳接過鮮花,俯下身高興地吻了吻小女孩。然後,手持鮮花,向學生們招手致意。

之後,她來到校長辦公室。

小癮芳夫校長對卓琳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並且真誠地說:“我們對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的締結,感到由衷的高興。”接著,他向卓琳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說道:“番町小學已經有一百零七年的曆史,這個學校的學生曆來對理科和音樂感興趣。

在主人的帶領下,卓琳參觀了三年級一班學生的算術課、六年級學生的手工課和三年級學生的音樂課。

在音樂教室裏,30多個小學生,每人操一種樂器,為中國客人們演奏了《我愛北京天安門》、《櫻花》等歌曲。學生們還用中文演唱了《我愛北京天安門》。

孩子們天真、可愛的表演令人動心。聽著熟悉、悅耳的中國歌曲,卓琳也情不自禁地唱起來。

後來,卓琳在同園田外相的夫人的一次交談中談到這件事時,高興地說:“中日兩國的友好已經深入到孩子心中。”

參觀結束後,福田首相的夫人設宴招待了卓琳。

插花、沏茶,是日本人招待貴賓的一種禮節。

26日,園田外相的夫人在國賓館中日本式的分館以日本的名菜“天婆羅”款待卓琳,並邀請她觀賞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為日本婦女所喜愛的花道和茶道表演。

花道表演者以嫻熟的動作,當場將楓枝紅葉、鐵錢蓮、蘭花、葡花等多種不同的花草精心剪裁,插入花盤、花瓶、竹器等花具中,形成各種優美的造型。看上去渾然一體,交映生輝。

卓琳看後,十分讚賞,並為表演者鼓掌致意。

接下來,她被引入一間閑靜、雅致的茶室,觀看茶道表演。

日本的茶和茶道,同中國有很深的關係。日本的茶和最早使用的茶具,都是從中國傳入的。

因而,卓琳對於茶道表演,顯出了極大的興趣。

茶室中間,放著用以燒水的陶製炭爐和茶釜,爐前排列著茶碗和各種用具。賓客入座後,一位作表演的婦女以十分文雅的動作將茶衝泡、調好。

另一位穿著豔麗和服的年輕婦女,捧起盛茶的碗,鄭重地送到卓琳麵前,請卓琳品嚐。

一股清香的氣味撲鼻而來。卓琳端起茶碗,細細品嚐,不住地點頭稱讚。一碗淡淡的、略帶苦味的香茶流進了她的心田,也流入中日兩國人民的心中。

家庭“總理”

養育兒女,是每一位做父母的人應盡的義務。

作為慈父的鄧小平,十分喜愛自己的孩子。

然而,出於工作的需要,他很少和孩子們相聚,共享天倫之樂。因此,撫養、教育子女的重任就落在了當母親的卓琳肩上。

鄧家子女的事情,無論大小,從生活到學習,都是卓琳裏裏外外一把抓。

難怪,女兒們說:

“我們的事都是媽媽管的,爸爸從來不聞不問。”

“不管怎麼說,在我們這個家庭裏,爸爸當然是核心了,但媽媽卻是中心,我們這一群孩子,是圍繞在媽媽身邊兒長大的。”

“爸爸忙,教育孩子的工作主要是媽媽的。”

就連給女兒們起名兒的事,鄧小平都授權給了卓琳。

卓琳為三個女兒全取了單名:鄧林、鄧楠、鄧榕。“林”、“楠”、“榕”,都與卓琳自己的名字有關。卓琳的“琳”,去掉“王”字旁為“林”,先用來給大女兒命名;“林”再分成兩半為“木”,分別與“南”、“容”組合,兩個小女兒的名就出來了。此外,以“林”作名和以“木”入名,卓琳顯然還有望女成林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