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卓琳的故事(5)(1 / 3)

陶端晉的妻子是個老實的農村婦女,見卓琳來到,頓時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卓琳微笑著從書包裏拿出一袋糖果、兩斤餅幹和一包水果,送到她手中,說道:“這些年,我們太麻煩你們了。”接著,卓琳感激地握著她的手又說:“我們要走了,今天是專門來看你們的,謝謝你們的關照。”

寒暄了一會兒,卓琳起身告辭,來到自己的“師傅”、親密的女工友程紅杏家中。

敲門聲響過後,程紅杏來開門,一看是卓琳,高興地拉著她進門問:“什麼風吹來了貴客?”

卓琳說:“這幾年麻煩了‘師傅’,給我們幫了許多忙,還教會了我電工。這些好吃的送給你,表表我們的心。”

卓琳誠懇、樸實的話語,令程紅杏坐立不安。

她一時高興,忘了給客人倒水,卻搬出一個陶罐,拿自製的凍米糖招待客人。卓琳拿起一塊凍米糖放在嘴裏,同激動的程紅杏嘮了一會兒,囑咐她好好工作,要求上進,以後有機會時到北京去玩。

從程紅杏家出來,卓琳又來到曾經照顧過鄧樸方的女工繆發香家裏。

原來,在鄧小平和卓琳到江西一年多以後,下肢癱瘓的大兒子鄧樸方也來到他們身邊。於是,照料好鄧樸方,成為鄧小平夫婦的一項艱巨任務。

在困難之際,女工繆發香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鄧小平夫婦照顧兒子,減輕了他們的壓力,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因此,卓琳和鄧小平對繆發香十分感激。

一進繆發香的家門,卓琳拉著繆發香的手說:

“這幾年我們全家麻煩您了,今天我和孩子們代表老鄧來謝謝您。”說著,她把一包糖塞到繆發香手裏:“胖胖(鄧樸方)今天不來了。這包糖是胖胖送給繆阿姨的。”

“我沒做什麼呀。”繆發香緊緊握著卓琳的手,激動得熱淚盈眶。

就這樣,卓琳把真誠的情誼送到了一個個工人師傅的家裏。

說不盡的深情厚意

1977年盛夏的一天,北京。

夜深了,喧鬧的大街安靜下來,人們漸漸進入夢鄉。

地安門東大街的一所四合院裏,一間書房卻亮起了燈光。

燈下,一位年近6旬的老人,戴著老花眼鏡,坐在寫字台前鋪開一疊信箋,正在寫信。她,就是卓琳。

前些天,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的負責人熊廷祿出差途經北京,給鄧小平、卓琳寫了一封信。

鄧小平見信後,寫上委托卓琳代他去看望。

待卓琳趕到時,熊廷祿已經離京了。為此,卓琳深感遺憾。

想起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的工人師傅,卓琳的心情就不平靜,和他們共同勞動、生活的場景至今曆曆在目。尤其是工人師傅們對鄧小平和她的愛戴之情,使她感動不已。此時此刻,她內心翻騰著感情的波濤,拿起筆,給熊廷祿寫了一封充滿真摯情意的信:

熊廷祿同誌:

這次你們來北京時給我們的信已收到,我本來打算要去看望你們,但一聯係,說你們已走了?很遺憾,沒有能看見你。

我們在你們廠的三年勞動學習中和廣大工人和幹部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工人和幹部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使我們感動難忘,每當提到那時情形,對你們總是十分惦念。為此請你代為轉達,向他們問好!這次來京雖未能會見,你們如有什麼事情和要求可以給我們寫信。

最後祝你及全廠同誌好!致革命的敬禮!

卓琳。

1977年7月12日。

鄧小平和卓琳與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的工人師傅們建立的感情是患難之情,彌足珍貴。

離開江西以後,他們一直沒有忘記這些曾經與他們朝夕相處、對他們照顧有加的工人師傅,一直關心著工廠的各方麵情況。

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期間,鄧小平囑咐來京開會的江西省委書記黃知真說:“你回去之後,應該扶持一下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增加一些基建投資,再新蓋一個車間,工人生活,也要盡量地改善一下。”

在鄧小平的直接關懷下,江西省撥給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一台大型機器和兩部汽車,其中一部為廠用客車,供接送工人上下班之用。

後來,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的負責人又帶了幾位同誌出差到北京,鄧小平得知後,連忙派秘書去看望,並再三詢問廠裏有什麼要求。其間,鄧榕還托江西的朋友,詢問廠裏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困難。

這些都是後話。

此時,鄧榕見書房還亮著燈,也悄悄來到母親身旁。看見母親在給拖拉機修造廠的負責人寫信,她也欣然提筆附言:

按照來信的當天即與你們聯係,但你們已走了,很是遺憾。

這次你們來京,我父親再次讓我母親去看望你們,又沒看成。

我的父母對於你們廠和你們廠的廣大工人和幹部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們也願意表達自己的感情,但一直未有機會。

你們如有什麼需要和要求,可來信,他們一定會盡力而為的。

致敬禮。

鄧榕附筆。

7月12日。

信,寫完了,母女倆會心地一笑,這才各自回房休息。

不久,這封帶著鄧小平一家人的關切與問候的信,越過千山萬水,送到了熊廷祿和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的工人們的手中。

可憐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