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女工程紅杏家的床頭上,掛著一串用一朵朵潔白清新的梔子花精心編織成的一個美麗、漂亮的花環。這十分珍貴、不同尋常的禮物,是曾與她一同勞動的卓琳送的。
原來,在望城崗“將軍樓”安頓下來後,鄧小平和卓琳就被安排到鄰近的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監管勞動。性格開朗,活潑、健談的卓琳,剛一進廠,就與程紅杏等女工攀談起來,並且一見如故。車間主任見卓琳與程紅杏已相識,便將她安排在程紅杏所在的電工班勞動。卓琳聽了,高興地牽著程紅杏的手,朝她們的工作地點走去。
此後,22歲的程紅杏與53歲的卓琳成為“師徒”。在三年多的勞動中,她們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當時,卓琳是以“全國第二號走資派”的夫人的身分入廠勞動的,又加上新來乍到,生活和工作上有很多困難,程紅杏是卓琳的師傅,卓琳自然得到了她的很多幫助。
到江西後,卓琳、鄧小平沒有了工資,改領生活費,家裏的收入減少,生活水平降低。為了節約家庭開支,從未為生計而發愁的卓琳,也開始為節儉持家想辦法了。
一天,她來到程紅杏的身旁,悄聲問:“你能不能弄到好的酒藥?”
“怎麼,你要釀米酒?”程紅杏問。
“老頭兒愛喝米酒。”卓琳回答。
程紅杏馬上說道:“行,沒問題。”
第二天早晨一上班,程紅杏就拿來一包上海產的酒藥和一袋糯米,交給卓琳。卓琳高興地連聲道謝。程紅杏又將釀酒的要領傳授給卓琳。不久,卓琳就釀得一手好米酒。她釀出的酒鄧小平很愛喝。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到了端午節。
這是鄧小平一家在江西下放監管勞動期間迎來的第一個端午節。為了讓北京來的客人領略江西的節日風味,程紅杏決定登門幫助卓琳包粽子。
卓琳是不願意麻煩人的,但實在拗不過程紅杏的熱心腸,便答應程紅杏包下買糯米和粽葉的活,並教自己學會包粽子的手藝。
程紅杏像個東道主似的,奔向菜市場,買回上等的粽葉和糯米,高高興興地來到“將軍樓”。
程紅杏和卓琳“師徒”倆,雖然天天見麵,在一起勞動,卻很少串門。這次程紅杏到來,猶如稀客一般,受到卓琳的熱情歡迎。剛一進門,卓琳一把拉住她的手,就象對待自己的親姐妹一般。
程紅杏也不怠慢,卷起袖子,進廚房幹起來。
隻見她淘好糯米,配上赤豆和堿水,用兩張粽葉疊成漏鬥形,裝上糯米,封好口,再用細麻繩使勁捆住,一個粽子便做成了。
卓琳耐心地站在程紅杏身旁,微笑地看著。
說實話,程紅杏包粽子的手藝並不高,但她那份熱情勁兒,那份孩子般的稚氣,深深地打動了卓琳的心,她十分喜愛這位孩子似的小“師傅”。
幾個粽子包下來,卓琳看出了門道,也試著包起來。看來包並不難的,捆卻是比較費勁的一道工序。由於麻繩細,不容易捆緊,師徒倆就用牙咬。一抬頭,兩個人的目光相遇,相互看見對方一副認真的模樣,不由得開懷大笑起來。
卓琳雖然原來不會包粽子,但十分熟悉粽子的來曆和品種。她向程紅杏講了屈原在國破家亡、報國無門的情況下投汩羅江的故事,告訴程紅杏楚國人民非常痛惜屈原的死,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每逢端午便紛紛朝江中投粽子。
程紅杏第一次聽到粽子的來曆,感歎不已。
想到卓琳夫婦具有那麼淵博的知識,卻在這裏勞動,真是太可惜了,她心裏油然升起一股強烈的敬慕感。她為自己能遇上卓琳夫婦這樣的好人而感到慶幸。從此,對於他們夫婦的事情,她更加熱心了。
有一天,鄧小平在車間勞動時突然昏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卓琳聞迅跑來,一看丈夫的模樣,頓時眼淚刷刷地流下來。但她很快鎮定住了。
卓琳知道鄧小平的病因:一定是低血糖又複發了。這個病鄧小平已經好幾年沒有發作過了。
她要趕快想辦法。
卓琳擦了一把眼淚,用手摸摸鄧小平的額頭,看了看瞳孔。見鄧小平麵無血色,眼睛失神,她想到了一個簡單的應急辦法。
她朝圍在身邊的工人們望了一眼,看到程紅杏也在其中時,便喊道:“小程,你有開水嗎?”
已被嚇呆了的程紅杏忙回答:“有開水。”
“你家有紅糖嗎?”
“也有。”
卓琳請程紅杏馬上衝杯紅糖水拿來。並且叮囑:要快!
程紅杏沒等卓琳說完,拔腿就往家裏跑。她跑進家,翻出盛糖的罐子,洗淨一個大茶杯,一下裝了半杯紅糖。迅速衝成一杯很濃的糖水,又端起杯子,飛快地跑回車間,將杯子遞給卓琳,然後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卓琳接過杯子,以感激的目光望了望坐在地上的程紅杏,隨即把糖水喂進鄧小平嘴裏。
鄧小平一口氣喝完一大杯子糖水,漸漸蘇醒過來。
卓琳這才向大家說起的鄧小平的病史:小平的身體本來是很好的,隻是前些年在蘇聯莫斯科與赫魯曉夫談判時,沒有很好地休息而累出了這種病。發病時,隻要喝上一杯紅糖水,很快就會好的,請大家放心好了。
為了讓鄧小平得到更好的休息,車間主任陶端晉、女工程紅杏與卓琳一起護送他安全地回到家裏。
卓琳十分感激。第二天,她到車間勞動時特地帶了一包紅糖,親手送給程紅杏,說:“小程,這包糖送還你。多虧了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