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卓琳的故事(4)(3 / 3)

不多時,他們便到了家門口。

進了家門,卓琳仍掩飾不住心頭的喜悅。因監管人員在場,她悄悄將前來探親的小女兒鄧榕拉到廚房,用手指在她手裏寫下了“林彪死了”

四個字,這才踏下心來。

待監管人員離開後,全家人才得以聚集。卓琳詳細地向鄧榕和夏伯根講了文件的內容。

在一旁的鄧小平激動而興奮地說道:“林彪不亡,天理難容。”說罷,點燃一支煙,狠勁地吸了一口。

夜深了,鄧小平、卓琳的房內依然亮著燈光。

林彪事件的發生,使他們心裏不斷地翻騰,一方麵為毛澤東、黨中央粉碎林彪一夥的陰謀而慶幸,另一方麵又為國家的前途、命運而擔憂。

他們越想越覺得不能再等待了。他們感到,有必要把自己對黨和國家前途的看法向中央彙報。想到這裏,鄧小平坐到寫字台前,奮筆疾書。

不久,一封來自江西的信,放在了中南海毛澤東的辦公桌上。這是正處在“監管勞動”中的鄧小平的來信。

毛澤東看到這封信後,伏案沉思許久。然後提筆作了如下批示:

請總理閱後,交汪主任(汪東興)印發各同誌。鄧小平同誌所犯錯誤是嚴重的。但應與劉少奇加以區別。(一)他在中央蘇區是挨整的,即鄧、毛、謝、古四個罪人之一,是所謂毛派的頭子。

整他的材料見兩條路線,六大以來兩書。

(二)他沒有曆史問題。即沒有投降過敵人。(三)他協助劉伯承同誌打仗是得力的,有戰功。除此以外,進城以後,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沒做的,例如率領代表團到莫斯科談判,他沒有屈服於蘇修。

這些事我過去講過多次,現在再說一遍。

毛澤東。

七二年八月十四日。

周恩來最先看到了這個指示。他看出來:這是啟用鄧小平的一個信號。

作為老朋友,周恩來十分了解鄧小平的為人和品格,為了使老朋友盡早出來工作,他決定借毛澤東發出的信號,再助一臂之力。於是,他當機立斷,一方麵將毛澤東的批示和鄧小平的信,一起交給中央辦公廳印刷廠印出若幹份,分送中央政治局委員傳閱;另一方麵立即以中共中央的名義通知江西省委,宣布鄧小平即日解除監管勞動,恢複黨組織生活,安排搞一些參觀訪問、調查研究形式的活動。

鄧小平和卓琳終於恢複自由,回到了組織的懷抱。後來,鄧榕回憶說:正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家的政治環境開始有了一些轉機,生活待遇也較以前逐步好轉。”

1972年底,鄧小平、卓琳被安排到江西老根據地等一些地方參觀。他們遊曆了井岡山,憑吊了革命遺跡,重訪了紅都瑞金等地。在贛東北的行程中,參觀了聞名中外的瓷藝之都——景德鎮。

在景德鎮雕塑瓷廠,卓琳被那些五光十色的彩繪陶瓷吸引住了。她不斷尋問著生產的工藝和彩繪的方法,尤其對新產品“玉蘭花”台燈給予很高的評價。鄧小平則關心工廠的生產規模和產品的銷路,不時提出各方麵的問題。

為了表示對小平同誌夫婦的敬意,廠裏特意選了兩個色彩鮮豔的“玉蘭花”台燈贈送給他們。

上車時,鄧小平發現了台燈,執意不要,廠裏仍然堅持要送,卓琳馬上走下車,付了錢。

不久,他們回到新建縣,回到“將軍樓”。

1973年2月20日這天,曙光初照的時候,鄧小平、卓琳一家人告別新建縣,在南昌登上了北去的列車。

車輪飛轉。列車穿越中原大地,開往北京。

鄧小平在被“打倒”約7年之後,就要“複出”,重新回到中央工作了。

禮輕情誼重

回北京的前夜,鄧小平、卓琳夫婦在“將軍樓”裏幾乎徹夜未眠。

半夜裏,鄧小平點燃一支香煙,若有所思地說:“咱們不能這樣不聲不響地就走。”卓琳倚靠在鄧小平身旁,深情地感歎道:“是呀,多虧了這些工人師傅,幫助咱們渡過難關,一輩子都忘不了他們的情誼。”鄧小平欠了欠身子,彈了一下煙灰,接著說:“工人們太好了,三年多實在太麻煩他們了。”

吸著煙,鄧小平思索著,用什麼方式才能表達自己和妻子對工人們的感激之情?忽然,他想起一句俗話——禮輕情誼重,於是有了主意。他側過臉對卓琳說道:“明天,你去買些東西,到工人們家中看看,算是表達咱們的一點心意。”

“好!好!好!還是你想得周到。”卓琳高興地說。

不知不覺,東方泛白?早上,卓琳上街買來一些糖果、餅幹和香煙,按照昨晚夫婦二人商量的意思,親自上門向工人師傅們一一道別。

她先來到車間主任陶端晉家。

陶端晉對鄧小平一家的關照實在太多了。卓琳與鄧小平都在陶端晉領導的車間裏勞動,平常遇到什麼事情,他總是熱情關照,耐心幫助。有一次,鄧小平幹活時突然昏倒。陶端晉以高超的駕駛技術,開著拖拉機,送鄧小平回家休息。路上,為了減輕顛簸,他小心翼翼地開車,直到將鄧小平安全地送回家中。家裏的臉盆漏了,卓琳拿給陶端晉,他二話不說,馬上就給補上。

當卓琳敲開門後,陶端晉的妻子出現在門口。

她告訴卓琳,陶端晉不在家,出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