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卓琳的故事(2)(3 / 3)

說說心裏話

1961年秋的這次廬山中央工作會議,從8月23日開到9月16日。會議討論了工業、糧食、財貿和教育問題,重點是討論工業問題。鄧小平在會上進行了多次重點發言。他擺事實,講道理,高瞻遠矚地提出了解決當時存在的種種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尖銳、深刻地指出了一些違反客觀規律的作法,大膽地闡述了其危害性。

深知鄧小平性格的卓琳,對他爽直、認真、倔強的工作作風有些擔心。尤其是聯想到兩年前那次廬山會議“反右傾”中嗆人的硝煙味兒,驀然感到有股涼風吹入體內。

她決定盡快找時間和丈夫說說心裏話。

這天,鄧小平開會回來,吃完晚飯,走進臥室,倚靠在床邊,拿起了一張報紙?門開了,卓琳將女服務員泡好的廬山雲霧茶端進來,放在床頭上。然後,輕輕關上了門,坐在丈夫的身旁,若有所思地問:“老鄧,我有些心裏話,不知道該不該跟你講?”

鄧小平放下手中的報紙,看了卓琳一眼。

多年協調的夫妻生活,早已使他們彼此十分了解。鄧小平此時敏銳地察覺到卓琳的心思。他直率地說:“你不問,我也知道你要對我講什麼。你是心有餘悸,怕我這個老鄧走彭老總的老路,戴帽子挨批,是不是?”

卓琳點了點頭,關切地說道:“前車可鑒。五九年那次廬山會議,彭老總等人戴上‘右傾’的帽子。張聞天沒有聽夫人劉英的勸告,搞外交工作卻在會上大談經濟工作,講了真話,結果也挨了批判。這一次,你講話也不要太直率了,別也戴上帽子回北京。”

對卓琳的勸告,鄧小平不以為然地一笑,算是領受了妻子的一番苦心。他端起桌上的茶杯,打開蓋兒,抿了一口茶,然後操著一口濃重的四川口音,風趣地說:“那一次,聽說有的人口袋裏裝著兩篇講話稿來廬山,一篇準備在批‘左’的時候用,一篇準備在反右的時候用。我可不是那種兩麵派的人。共產黨人就是要講真話,我該說的還要說,大躍進過了頭,違反了客觀規律。”

卓琳聽了丈夫發自肺腹的真言,心裏怔了一下,用手扶了扶眼鏡,平靜了一下心境說:“情況雖然完全是這樣的,但你在會上不要說得那麼重嘛。”

鄧小平鄭重其事地說:“正因為問題嚴重,所以要說重一些,好引起全黨的重視。不過,我是真誠地為毛主席補台,而不是拆台。”

卓琳見鄧小平在這個問題上這樣執意,也就不再多勸了,於是帶著幾分關切說:“你看著行事吧。”因為卓琳清楚地知道丈夫直率、真誠、剛中有柔,並且得到毛主席的信任。

想到這裏,卓琳的心情舒暢了許多。

夫妻情深

勞逸結合,是人們常說的一句健康格言。

卓琳十分關心和注意鄧小平的身體狀況。為了讓工作繁忙、精神緊張的鄧小平得到很好的休息,她想方法為他創造休息、娛樂的機會。

鄧小平有午睡的習慣。每當吃過午飯,卓琳便將孩子們帶到另外的房間,禁止他們吵鬧,以便讓他們的爸爸安靜地睡上一會兒。

作為妻子,卓琳非常了解鄧小平的生活習慣和愛好。鄧小平有“三愛”,即:愛看書,看馬克思、列寧著作,中國曆史經典書籍和中外文學名著;愛吃辣椒,連湯裏也要放辣椒;愛打麻將牌、橋牌。因此,卓琳平時很注意收集、借閱鄧小平喜歡看的書籍;餐桌上,她總是給鄧小平擺上一瓶愛吃的辣椒;有機會時,她則幫助擺開“戰場”,邀請佳賓,到住處玩一玩麻將牌、橋牌。

1961年秋在廬山開中央工作會議。會議的主要議程基本完成後的一天,卓琳就同當時也在廬山的二女兒鄧楠一起邀請參加會議的李富春、陶鑄、羅瑞卿、柯慶施四個老牌友,晚飯後到鄧小平一家人住的267號別墅“摸磚”。

吃過晚飯,267號的門外就傳來敲門聲。

卓琳趕快走到門口,拉開了門:“李大哥、陶大哥、羅大哥、柯大哥,請進,請進。”一一將他們請進門。

鄧小平早已端坐在麻將桌的席位上,幽默地說:“打麻將,我可不講啥子客氣羅。麻將能使人思想敏銳。你們四個人,富春、陶鑄、瑞卿先進門有獎,先上桌打,慶施晚進來一步,要罰,坐在旁邊看。”

幾句話引得大家大笑起來。

隨即,他們玩了起來。邊玩邊議論起這次會議的有關內容,你一句,我一句,說著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氣氛十分融洽。

幾圈之後,柯慶施換下了打輸的李富春。牌桌上,鄧小平常常是穩坐“釣魚台”。

卓琳雖然不愛打麻將牌,卻喜歡觀看。她站在他們身後,不時高興地為勝者助威稱快,為輸者鼓勵打氣,使得牌桌上更添一層熱鬧氣氛。

夜深了,窗外的樹林裏傳來貓頭鷹的啼叫,卓琳望望高掛的月高,看了看手表,已經深夜11點鍾了。她以征徇的口氣問大家:“我到廚房讓廚師給你們準備點夜宵?”

“太好了!我肚子是有點餓了。卓琳,你給我們準備什麼好吃的?”羅瑞卿直爽地說。

卓琳微笑著回答:“每人一碗簡單的麵條。你和柯大哥個子大,食量大,另燒一小碗紅燒肉。”

柯慶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的紅燒肉裏要加點糖。”看來,他喜愛吃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