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抵達極點3(1 / 3)

到達北極點的競賽

第二天早上醒來,聽說我們看到了北極熊,很多人懊悔沒有守到淩晨,錯過了那隻北極熊。我們的船還在繼續向北極點的方向前行,絲毫沒有減速,就像參加一場競賽。

但我們不是真的在參加競賽。真正去北極點的競賽,在一個世紀前,就已經展開。

一個世紀以前,英國政府為了獎勵北極探險者,曾撥出一筆資金,準備獎給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探險家。資金雖然不多,卻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許多探險家躍躍欲試,想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人,得到這個令人心馳神往的曆史的榮譽。

1852年,“先進號”以尋找富蘭克林為名出航,試圖到達北極點,無功而返。

1860年,40歲的查爾斯·豪爾(CharlesFrancisHall),獨自進入北極。他從學習吃生肉開始,3年中先後8次深入因紐特人的地區,於1871年駕駛“極地號”蒸汽帆船進入北冰洋,到達北緯82度11分。他向北極點邁進了一大步,成了美國北極探險史上一位傑出的人物。也就是在這次探險中,他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接著,英國人於1876年5月到了北緯83度20分26秒,創造了新的紀錄,更加激發了美國人的鬥誌和好勝心。於是,人類向北極進軍又具有了一個新的含義,即成了一場到達北極點的競賽。

當其他人爭相進軍北極點並想發現新大陸時,有識之士認識到了北極真正的重要性—科學上的意義。1857年,奧匈帝國海軍上尉魏普雷希特(KarlWeyprecht)建議在北極地區建立一些考察站,配備必要的儀器,進行綜合而連續的觀測。魏普雷希特上尉自1871年起,在本國陸軍上尉佩葉(JuliusvonPayer)的陪同下,駕駛蒸汽船“泰格早夫號”開始了兩次目標為北極點的遠航。

他們首航來到了新地島的北邊,再次出航,“泰格早夫號”被冰牢牢凍住。他們最終棄船而去,並在1873年發現了陸地,即以奧匈帝國皇帝的名字命名的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最終,他們於1874年遇到俄國漁船,因而獲救。

魏普雷希特上尉的建議終於讓1882—1883年變成了第一個“國際極地年”。可惜上尉本人已經死於北極探險,不能參加了。參加“國際極地年”的美國格雷利(AdolphusGreely)考察隊刷新了人類到達的最北紀錄,有兩位隊員到達了北緯83度24分,並留下了大量翔實的科學數據。

然而,由於領導失敗和行政失職,格雷利這次看起來萬事周全的考察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災難,21人的考察隊在茫茫冰雪中斷糧了,最終隻剩下7個人。

而此前,1881年,美國海軍上尉德朗(GeorgeWashingtonDeLong)也在駕駛改裝加固遊艇“珍妮特號”的北極探險途中不幸遇難。小船被冰雪凍住後擠破,隊員絕望地在冰麵上跋涉,卻發現洋流在把浮冰同他們往行進的反方向推,最後隻有少數人幸運地到了一個小村莊並得救。但這次考察為以後的北極探險留下了寶貴經驗,它揭示了洋流和浮冰運動的一些規律。

於是挪威偉大的探險家南森(FridtjofNansen)吸取了前人失敗的教訓,他認為,船隻在北極地區被凍住後,隻要船不毀壞,順著相應洋流漂流,就可能到達北極點。

南森是打通東北航線的諾登許爾德男爵的學生,1888年他成功穿越了格陵蘭冰蓋。他設計了一隻圓底木船—“前進號”,這種船被冰擠壓後會被抬上冰麵而不被擠破。他做了在冰上漂流5年的準備,從挪威北部出發。

按計劃,他們在新西伯利亞群島以北大約北緯77度44分的地方將船衝入浮冰,被緊緊地凍住後,人們便在船上看書、打牌。除了常有北極熊光顧,基本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有一天早晨,關鍵的時刻到來了,隻聽一聲巨響,船體猛烈地搖擺起來,船體慢慢地抬升起來,最後完全被冰層托起。第一次考驗總算順利地通過了,船員為此歡呼起來。這在北極探險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紀元。

但洋流的方向不盡如人意,“前進號”最初在冰層的挾持下往南漂。直到第二年春天,船體才開始往西北方向漂移。而第二個冬天來臨時,南森清楚地認識到,這樣坐在船上是不可能漂到北極點的。於是他便和一個叫約翰遜的夥伴一起,離開“前進號”,從冰麵上向北極點進擊。

1895年3月14日,他們告別了船上的同伴,帶上28條狗、3個雪橇、2個皮舟、1個帳篷和足夠100天使用的糧食和物品,往北進發,最終到達了北緯86度13分,成了19世紀最接近北極點的人。

第三年春天逼近,冰雪開始融化,南森一行隻好返回。由於迷失了方向,8月底才到達法蘭士約瑟夫地。他們靠打獵為生,在自己建造的一幢石屋裏住了整整8個月,度過了第三個冬天。後來幸遇英國探險隊,於1896年8月13日回國。

恰在同一天,“前進號”也從斯匹次卑爾根島以北的冰層中掙脫出來,經過長達35個月的航行,安全地回到了挪威的特羅姆瑟港。在這期間,他們最北曾經漂流到北緯85度55分,不僅船體完好無損,而且所有人員也都安然無恙,取得了相當豐富的觀測資料,真可以說是滿載而歸。

進入20世紀,美國人做出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1908年到1909年,美國人庫克(FrederickCook)和皮爾裏(RobertPeary)先後從冰麵衝擊北極點,都宣稱自己到達了目標。目前,較多人接受的說法是,皮爾裏於1909年4月6日到達北緯89度57分,是到達北極點的第一人。而庫克的行程存在爭議。

事實上,在當時的條件下,誰也不能保證皮爾裏就真正到了北極點。不論如何,皮爾裏從1900年發現格陵蘭最北端的土地,到在埃爾斯米爾島的最北端建立哥倫比亞角基地,3次衝擊北極點,其間取得的成績是值得讚賞的。

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首次走通西北航線的挪威人阿蒙森、美國人愛爾斯沃斯和意大利飛艇設計師諾比爾乘坐“諾加號”飛艇降落北極點。這是人類首次用飛艇到達北極點。之前到達過南極點的阿蒙森成為到過地球兩極的第一人。

終於,人類抵達了北極點,其代價是無數探險家失去了生命。我突然覺得,人類對於北極點的探索,像極了創業:

1.有遠大的目標,從來沒有人抵達過。

2.能真正抵達的一定是極少數人,大部分人會死在路上。

3.即使是成功的那位,也一定經曆了不可想象的磨難和無數次的失敗。

正是這些探險家,也是創業者,推動著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我由衷地向南森、阿蒙森,以及所有征服北極的探險家們致敬!今天已經不會再有新的地理大發現,人們開始向太空、海溝探索,開始向自己挑戰,向內心挑戰。心裏有北極點,才會充滿夢想,才會讓一切堅持變得有意義。

這種不斷探險的精神,就是創業的精神。

霧虹和海市蜃樓

我們的“探險”,相對於真正“探險家”的探險,就是一種“體驗生活”。我們要體驗他們曾經在北極點遇到的那些神奇景象,比如霧虹和海市蜃樓。

北冰洋海麵上常常多霧,我們的船就像開入了輕紗遮住的仙境,非常美妙,但同時,北極霧降低了能見度。我站在船頭,視野很開闊,但也並不能看得很遠。北極霧很曼妙,但更神奇的是,因為細膩曼妙的北極霧,我們看到了一種神奇的自然現象—北極霧虹。

霧虹和彩虹一樣,都是水分子反射或折射太陽光後形成的。但由於霧的水滴非常小,以至於量子力學中的光波長變得很重要,蓋住了顏色。所以,霧虹,是白色的彩虹。真是神奇的北極,什麼都是白色的,就連彩虹在這裏都是白色的。這種奇景一般隻能維持幾分鍾,我抓緊時間和美麗的霧虹合了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