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抵達極點2(1 / 3)

一船都是誌願者

上了船,我一直念念不忘船上那有特殊意義的北極點紀念郵戳,我要把它蓋在那1000張“愛心24小時”的公益明信片上。問了一圈,終於了解到,北極點紀念戳在船橋甲板三層的圖書館裏。

這是個圖書館,也是個閱覽室,裏麵有世界各地出版的關於南北極探索的圖書、畫冊。泡杯咖啡,靜靜地坐在那裏看看書,真是種享受。咖啡不錯,現磨的,很好喝,還有不斷補充的餅幹、小點心等。這裏麵居然還有一本畫冊,是iPhone攝影圖集,裏麵都是用iPhone拍攝的唯美圖片。如果這本書不是蘋果公司讚助出版的,那我還真要向他們脫帽致敬。最好的宣傳,就是你的用戶主動地賣力幫你說好話,你卻在一邊含蓄地點頭微笑,擺擺手:“也沒有那麼誇張了。”

我找到了那個盒子,裏麵躺著兩個紀念戳。

一個是這艘核動力破冰船的紀念戳,上麵印著“I/B50letPobedy-Murmansk,Russia”。“I/B”是IceBreaking,破冰的意思;“50letPobedy”就是“50年勝利號”。蓋上這個戳,是為了紀念我們有幸能登上這艘世界上最強大的核動力破冰船。另外一個紀念戳是專門為這次航行定製的,上麵用中、英文印著:人類北極點破冰航行第100次紀念之旅。這次航行是如此特殊,非常值得紀念。第100次破冰航行到達北極點,前99次,每次又有著什麼樣不同的故事?

到達北極點的方式很多。人類真正第一次抵達北極點,是美國探險家羅伯特·皮爾裏。他在23年裏嚐試了3次都失敗後,終於在1909年4月6日,抵達了北極點。1937年,兩個蘇聯人乘飛機第一次在北極點降落。1959年,美國潛艇“鸚鵡螺號”第一次衝破冰層,在北極點浮出水麵。1968年,美國的一個探險家自皮爾裏之後第一次乘雪上摩托車到達北極點。1969年,一個英國的探險隊,乘狗拉雪橇,從巴羅出發,也到達了北極點。人類第一次破冰航行抵達北極點的壯舉,是由蘇聯的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在尤裏·庫奇耶夫(YuryKuchiev)船長的帶領下,於1977年完成的。1978年,日本探險家植村獨自駕著狗拉雪橇,成為人類曆史上第一位單獨到達北極點的勇士。1979年,一個蘇聯探險隊第一次靠滑雪從冰麵上到達了北極點。

破冰船、飛機、潛艇、雪上摩托、狗拉雪橇、滑雪、徒步……人類征服和探索的欲望真是永無止境。和這些前輩相比,我們這曆史性的第100次航行,從難度上來說,完全不值得一提。但能把我們這些“完全不值得一提”的普通人,用幾天的時間送到皮爾裏嚐試了23年才到達的北極點,恰恰證明這100多年,人類的進步是巨大的。

除了這兩個非常有意義的紀念戳,我沒有看到證明我們抵達北極點的官方紀念戳。我問船員,船員說,那個紀念戳比較特殊,是專門定製的,可以設置我們到達北極點的具體日期,更加有紀念意義。所以他們會等我們抵達北極點之後,設好日期,再拿出來。

我把這1000張小心包好、分裝好的明信片從包裏拿出來,找了個舒服的地方坐下來,開始蓋章。我非常小心地對待這些明信片,因為這是1000個朋友的1000個公益承諾。

給1000張明信片蓋戳,根據我在南極蓋戳的經驗,還要花6小時,蓋3個戳就是18小時。更重要的是,我特地要求印刷的時候不要印刷統一的祝福,因為那就不是真正的“明信片”了,那是印刷品,是海報。我希望能為每位誌願者手寫一段祝福,讓他們能真正“參與”這次北極點之行。我現在有些擔憂,如何才能在這14天裏,每天抽出一些時間,給這1000張明信片手寫上祝福。這是一個難題。

汪紅梅主動坐過來,問我在做什麼,怎麼帶了這麼多明信片。

汪紅梅是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創始人兼總經理。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是目前最火的行業之一。她很謙虛地說,隻是早年比較幸運拿到了“牌照”而已。這段時間做得不錯,但也非常累。她向員工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訴苦,說要請假出來旅行,員工歡天喜地地把她送了出來。

我告訴了紅梅我正在做的這個活動。她一卷袖子,我來幫你寫!

李利明在一旁聽到,把他在一旁下棋的13歲的兒子李光鎬也叫了過來幫忙。後來,趙智、胡玉紅、老騾也都參與進來了。我把這1000張明信片分成了很多的100張,然後分發給了船上的朋友,請他們寫上自己最想對誌願者說的祝福的話,蓋上今天的兩個郵戳,等我們抵達北極點後再蓋上第三個,在下船前交還給我。我請大家珍視每一張明信片,因為對我們來說,這隻是這1000張中的一張,可是對他們來說,卻是唯一的一張。我告訴船上的朋友,誌願者會非常仔細地讀他們寫的每一個字。

快要下船的時候,胡玉紅把明信片交給我,我非常感動。我期望大家在明信片上留下筆跡,但並沒有奢望在每張上都對自己不認識的陌生人寫很多字。但是胡玉紅對每一張都非常用心,每一張都寫了很大一段,並且都不一樣。

把對未來的祝福沉到4千米的北冰洋底,把對當下的期許讓北極點一周環繞地球,撒落冰層。與有緣人,做快樂事,與有心人,傳公益情。

—南寧胡玉紅,於北極點

看到這麼多誌願者參與進來,我非常感動。這就是愛心傳遞,用愛心,點燃更多的愛心。我的一個想法,得到了3M的讚助、慕容引刀的支持、極之美的幫忙、這麼多船上朋友的援手。每一張明信片都凝聚了很多人的愛心,這些愛心會跨越千山萬水,飛到這1000名誌願者手裏,點燃他們的愛心,鼓勵他們用自己的24小時,去傳遞和點燃更多愛。

法國TV5電視台的攝影師Vincent把這一幕全部拍了下來。他問我,為什麼要做這個活動?我對著鏡頭對法國觀眾說:“一個人能幫助的人,永遠是有限的,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在這1000名誌願者心裏埋下種子,讓更多的人,願意去幫助更多人!”

船長見麵會

分完工作,我把自己那部分放回包裏,打算在未來幾天內完成。

晚上的船長見麵會,在船橋甲板3層的船尾會客室(AftSaloon)召開。探險隊要求我們穿上最正式的衣服。我想船上應該用不到非常商務的西裝和領帶,那些行頭要用專門的西裝袋攜帶。把那些東西提上船,我自己也會覺得很奇怪。但我還是專門為今天的活動帶了件襯衫和商務休閑的西褲。

到了現場,發現大家不知從哪裏變出來那麼多雍容華貴的衣服。

船長是這艘船上權力最大的人,也是最神秘的人。我們這艘船的船長德米特裏·羅布索夫是個大胡子,長得很帥。有人會問,船長的工作到底是什麼?開船有船員,駕駛有副手,技術有總工,那船長幹什麼呢?船長就和一家公司的CEO一樣,主要負責船員的管理、船舶的管理,以及商務和外交活動。

所以,船長不開船,開“船長見麵會”,這是船長的工作。外方的探險隊長楊·布萊德、中方的探險隊長劉暉也在。隨船音樂家托馬斯彈奏著歡樂的音樂,大家穿梭著碰杯合影。

一個美麗但沒有月光的夜晚,在安靜的北冰洋上,興奮、期待、好奇,每個人帶著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北極夢,相聚在一起。到底是什麼,讓他們有如此大的興趣來到這裏?他們人生中的北極點又是在哪裏?他們在人生中,麵臨怎樣的選擇和挑戰?

我對他們充滿了好奇,對未來的際遇充滿了好奇。

今天依然沒有見到我最好奇的北極熊,但是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海鳥:暴雪鸌、短尾賊鷗、厚嘴海鴉。昨天已經見到過三趾鷗,以及一頭小須鯨、一群白喙斑紋海豚。這些我在上海聽都沒聽說過的動物,一一來到我眼前,用它們最擅長的方式,為北極之王北極熊的登場彈奏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