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趾鷗有鷗類典型的灰色翅膀和白色身體,同時有鮮黃的嘴和黑色的腿。在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我們可以看到大群的三趾鷗。大部分鷗類會在大路上棲息,隻有三趾鷗屬的鷗類是純粹的海鷗:它們隻在遠海地區活動。三趾鷗在海上的礁石和海島的峭壁岩洞裏營巢,常和海鴉們公用巢址。
北極“一天”,人間一年
靠近北極點,時區收縮,切割時間的距離越來越小,再加上我們進入了一種奇妙的極晝狀態,所以在船上的11天,理論上,我們可以隨便選定一個時間為“乘客時間”,並且全船按照這個時間作息。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為既然都是白天,時間就不是用太陽升起降落來劃分了。最終,這艘船選擇了中歐時間為“乘客時間”,並按此作息。中歐時間比莫斯科時間慢兩個小時。這樣的安排,隻有在極晝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做出。
極晝是個很有意思的自然現象。每年公曆3月21日(春分)前後,太陽直射赤道。由於地球公轉,北極這“頭”從這時開始慢慢向太陽靠近,北極點出現極晝。當“頭”越來越靠近太陽,極晝會逐漸擴大到整個北極圈。6月22日(夏至)前後,北半球極晝範圍達到最大,為北極圈以北的全部地方。之後,極晝範圍慢慢縮小,到了9月23日(秋分)前後,隻有北極點上有極晝。這一天過後,北極點極夜開始。然後,黑暗從北極點開始鋪天而來。
所以,在北極點,一年就是“一天”,半年白天,半年黑夜。這半年的白天(3月21日—9月23日),被叫作極晝,太陽在上空不停畫圈盤旋,永不落下。沒有進過北極圈很難感受那種奇妙的感覺。我們以前說時光流逝,都是以日起日落為參照。“日不落”的時候的時間流逝,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
北極“一天”,人間一年。
我們創造了時間感比較強的“先進”工具—窗簾。在這艘船上的每個船艙裏,都有雙層窗簾,裏麵的一層有很強的遮光性,拉下來,即使在極晝,房間裏也如同黑夜,需要開燈才能看書,這可以保證人們有良好的睡眠。離開摩爾曼斯克幾小時後,手機信號就徹底沒有了。在上海,我常常在晚上10點吵著要睡覺,但是在網上隨便晃一下就淩晨一點了。上船之前,就有朋友抱怨,剛出發沒多久,還沒上船,6000元的電話費就用完了。還有朋友擔心,一直沒有離開過網絡和電話,不知道能不能適應,所以自帶了一部衛星電話。我自己每天早上醒來,也已經不是先洗臉刷牙,而是先看一下微信,再看一下微博,然後再起床。我們都是病人,嚴重的“網絡依賴症”患者。
這11天,這艘船成了天然的“戒網集中營”,成了“網癮患者”ICU(重症監護室)。有時治療“選擇困難症”,選A.早點睡覺;還是B.繼續上網的最好秘方是,讓你沒有選擇。在這裏,你完全沒有辦法上網,手機隻能當表用,所以大家隻能睡覺了。
沒有選擇,有時候,也是一種選擇。
北極,曾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
幸運相隨,太陽高照在海上,陽光透進心房。風兒幫忙,直掛雲帆,駛向遠方。勇往直前,即便在這寂寞的海洋。即便她再被凍上,力氣足、食物飽、幸運滿、暖氣旺,“前進號”也將無可阻擋。直至極點,再回歸歡暢。幸運相隨,祝福你和你的朋友一幫。到時我們會聽見:“歡迎回到故鄉。”
—“前進號”離開挪威港口特羅姆瑟時發回的電報
“早上”醒來,躺在床上靜靜地感受,“50年勝利號”非常平穩地全速前行。今天是7月27日,我們已經遠離了摩爾曼斯克。今天不會有下船的安排,明天路過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的時候可能會有,但要看天氣狀況。
對於有晨練習慣的探險隊員來說,早上去籃球場做瑜伽,或者到甲板上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船上還有一個海水遊泳池,風浪不大的時候,你也可以選擇去遊泳。或者,你可以和我一樣,選擇一直睡到吃早飯的時候。
早上8點餐廳開始供應早餐,每天都是如此。早餐很豐富,煎雞蛋、烤香腸、培根,甚至中國粥都有。據說船上的廚房餐廳服務團隊和船方簽有長期合同,所以中國團隊沒有辦法帶自己的廚師來。否則,我相信大家一定有辦法請一個“四川廚子”,或者幹脆把這艘船的廚房外包給“海底撈”。雖然如此,俄羅斯船方還是努力尋找高手能征服“舌尖上的中國人”。最後,他們沒有找到中國人,隻找到了一個菲律賓人。還不錯,至少已經是亞洲的了。
這4天沒什麼風景,但是為了讓大家不單純等待,探險隊安排了一些活動:早上領外套,參加演習;下午領靴子,聽講座。船上的講座是深入了解我們所到地方非常好的機會。今天的講座,是Birgit做的,叫作“北極簡介”,讓我對北極有了更加全麵的了解!
北極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古希臘人把“北極”叫作Arctic,意思就是“熊站在頭頂的地方”。從赤道一直往北走,我們會發現頭頂的星星越懸越高。走到北半球天空中最大的星座—大熊星座中比較亮的七顆星星(就是我們常說的“北鬥七星”)剛好懸在頭頂,我們所在位置就是北極了。北鬥七星勺子部分所指的方向,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北極星”,屬於小熊星座的一個部分。
北鬥七星下方的地球上,是一片汪洋,叫北冰洋。
在人類文明發展初期,北冰洋顯得遙不可及,人們隻能通過想象認識這個神秘的地方。還是古希臘人,亞裏士多德曾經對北極作了近乎真實的假想。他甚至考慮到,為了與北半球的大片陸地相平衡,南半球也應當有一塊大陸。而且,為了避免地球“頭重腳輕”,出現北極朝下的災難性局麵,北極點一帶應當是一片比較“輕”的海洋。
果不其然,南極真的有一塊大陸,北極真的是一片海洋,而北冰洋,真的是北極圈內的主要部分。
但最初,北冰洋隻是一個巨大的淡水湖,湖水通過一條狹窄的通路流入大西洋。北冰洋地殼形成於白堊紀末期的板塊擴張,距今已有8000萬年。經過幾千萬年的地殼運動,到1820萬年前,夾在格陵蘭島和斯瓦爾巴特群島之間的弗拉姆海峽開始擴張,大西洋的海水開始流進北極圈,沉到底部,而淡水則從上麵流出北極圈,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北冰洋—世界上唯一被冰雪覆蓋的海洋。
航行在北冰洋上,冰山是海上最常見的物體之一。海洋表麵大部分終年被海冰覆蓋,海冰的平均厚度為3米。但是,誰能想到,5500萬年前,北極夏天的海水表麵溫度能達到驚人的18攝氏度!那時的北冰洋水麵上,當然看不到浮冰。
後來,地球開始變冷,冰雪覆蓋了格陵蘭島和南極洲,北冰洋開始凍結。北極的冰山在4500萬年前開始出現。曆經數次溫度波動,在1400萬年前和300萬年前,由於低溫再次形成冰山。中央地區的海冰已經在北冰洋上漂浮了300萬年,到現在已然成為北冰洋的永久性海冰。
300萬年!想象一下,我們抵達北極點後,下船踏上一塊堅固的海冰,這塊冰很可能已經有300萬年曆史了,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海冰如果會說話,聽它簡要地述說地球這300萬年的變遷,估計也要1萬年吧!
對於長期在溫帶地區生活的我們,這裏一定稱得上“艱苦”。但在大自然麵前,這樣的“艱苦”仍會創造奇跡。
在我們真的踏上這片土地,並了解這片土地後,我被北極的奇妙深深震撼,為身邊的種種奇跡歡呼。極地神奇的氣候、動植物、地球曆史,是我們不到達那裏,所想象不到的。在路上,親身感受,並向身邊的朋友們展示壯麗而真實的北極,是一件多麼有趣又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