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飛機後,登船前,我們要在這座神秘的小城看一看,所以探險隊專門雇人把我們的行李從機場直接送到碼頭,我們則乘車在“220個核反應堆”中穿行,觀看為紀念“二戰”中著名的“摩爾曼斯克保衛戰”而建立的高達數十米的英雄烈士紀念碑。紀念碑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摩爾曼斯克的阿廖沙”。
“二戰”期間,摩爾曼斯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來自盟軍國家的各種物資,通過這裏,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蘇聯各地。400萬噸軍用物資在這裏運進了蘇聯,占美英援蘇物資的1/4,有力地支援了蘇聯的衛國戰爭。
希特勒原計劃用3天時間拿下摩爾曼斯克,結果打了40個月。摩爾曼斯克捕魚船隊的46艘船隻被改造成北方艦隊的軍艦。德軍向摩爾曼斯克投下了20.7萬顆炸彈,炸毀了城中3/4的建築,並派來了龐大的海軍艦隊,但德國法西斯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厲害的是,摩爾曼斯克人在抗擊德軍的同時,繼續向國家提供著魚和魚罐頭,在作戰的3年中,他們捕魚85萬噸,生產了360萬聽魚罐頭。
如果你是一個個人,你會選擇哪一個?A.為自由而死;B.被滅國而活。如果你是一個政府,你會選擇哪一個?A.一部分戰死換取國家獨立;B.勝利希望渺茫而投降減亡。
人生處處都是選擇。有的選擇,甚至是要以生命為代價。
為了表彰摩爾曼斯克人民的英勇鬥爭和頑強不屈,1985年蘇聯人民政府授予該城“英雄城市”的稱號。
用熱餐刀切黃油
我們來到了摩爾曼斯克港。
進港口比出機場還複雜。首先,我們被告知,船沒有離港前,港口的任何地方,不允許拍照。大家有些緊張,不敢隨便拿出相機,誰知道會不會被當場擊斃呢?然後,港口一扇鐵門緩緩打開,我們的車開了進去。前麵還有一扇門緊緊關著沒有打開的時候,後麵的門已關上。上來兩個人,一個一個仔細檢查護照和證件。直到完全確認沒有問題,這兩人才下車,打開前門,把我們的車放進去。
車進港口後,終於見到了我們的“諾亞方舟”,全世界最強大的核動力破冰船—“50年勝利號”。去北極點,需要這麼誇張的艦隻嗎?是的,因為相對於跨過北極圈來說,去北極點要困難得多。
北冰洋被海冰所覆蓋,越靠近北極點,氣溫越低,即便是夏天,北極點附近的海冰厚度也要將近3米。傳統的柴油動力破冰船,即使是中國最先進的極地探險破冰船“雪龍號”,也隻能破不到1米厚的冰,根本無法靠近北極點。全世界可能隻有核動力破冰船,才有能力一路破冰抵達北極點。
俄羅斯是全世界唯一擁有核動力破冰船的國家。這支擁有這全世界頂級柴油動力和核動力的破冰船隊,在幫助俄羅斯掌控北極海域方麵,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這僅有的可執行任務的6艘“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大多用於給商船破冰引航、運送貨物,常人無法搭乘,更無法用它們前去北極點。
對全球所有希望能親身抵達北極點的旅行愛好者來說,非常幸運的是,摩爾曼斯克船運公司在俄聯邦政府的授權下,決定在每年夏天破冰任務不繁忙的時候,將這個國家核動力破冰船中最強大、最先進的一艘,麵向全球的旅行機構出租,提供全球唯一的包船前往北極點。而提供服務的這艘船,就是我們這次搭乘的巨無霸,著名的“50年勝利號”!
俄羅斯“50年勝利號”核動力破冰船(最初命名為“烏拉爾號”),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動力破冰船。它於1993年開始,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50周年而建造,並計劃在50周年紀念日前後下水,因此命名為“50年勝利號”。後來由於資金短缺,項目中途被迫叫停,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才恢複對該項目撥款。該船於2006年建成,下水試航,2007年正式交付使用。船長160米,寬30米,有船員140名,滿載排水量3.7萬噸,最大航速21節,航速18節時最大破冰厚度2.8米,總功率為75000匹馬力。
75000馬力有多大?一般的船大概2000馬力,我們去南極所乘的破冰船大概6000馬力,而這艘船的動力,是南極船隻的10多倍!
船上裝有兩個核反應堆,裝有最新的衛星導航和數字式自動操控係統,另外船上裝備的6艘救生船也是為在冰區救援航行所特製的。它是世界上最新、最大、最先進的核動力破冰船,這也使它成為俄羅斯眾多“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裏的巨無霸。
“50年勝利號”破冰船簡介:
長度:160米
寬度:30米
排水量:37000噸
吃水量:11米
動力裝置:2座核反應堆、2個蒸汽渦輪機、6個發電機
動力:75000馬力
航速:21節(1節=1海裏/時,1海裏=1852米),38.9千米/小時
燃料儲存時限:4年
船員:140人
乘客:128人
船籍:俄羅斯
在近20年破冰船造船期間,“50年勝利號”是第一艘有個勺形船首的“北極級”破冰船,加上全新的電子自動操控係統,航行效率被大幅度提高。
這艘“北極級”破冰船有雙層船體,外層船體接觸冰層部位的厚度大約為48毫米,其他部分的厚度大約為25毫米。在兩層船體的中間有壓艙水,借著壓艙水來回地移動可以幫助破冰。海平麵9米下的船體有特殊噴氣裝置,每秒鍾噴出24立方米的氣泡來推開船體兩側浮冰,這個空氣氣泡係統讓破冰船航行順利多了,所以,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破冰船都可以自如地破冰。這樣的核動力破冰船必須航行於冰冷的水中,才可以降低它的核反應爐溫度,所以這艘船不能航行在熱帶地區。
盡管這艘船有兩個核反應爐,但通常情況下隻會使用一個來供應馬力,另一個隻是儲存備用。
相對於傳統的柴油動力破冰船,“50年勝利號”的破冰能力幾乎提高了10倍,在兩三米厚的冰區,航行速度可以達到18節,也就是18海裏每小時,大約33千米每小時(1海裏=1.852千米)。而傳統的柴油動力破冰船,如我國的“雪龍號”極地破冰船,隻能破不到1米厚的冰,並且航速不到3節。破冰過程中,柴油動力破冰船需要反複地衝擊海冰,帶來巨大的噪音和顛簸;而核動力破冰船無須衝擊海冰,完全通過勺形的船首和巨大的船體,一邊前進,一邊壓碎海冰,美國人形容它像“用熱餐刀去切黃油”一樣輕鬆,幾乎沒有任何噪音和顛簸。
此船配備了一架直升機和幾艘橡皮艇,可以進行空中航路偵測、觀光和岸上轉運。船上的雷達和衛星係統提供了導航、電話、傳真和電郵等功能。船上的餐廳有酒吧和現場的音樂表演設施。充足的公用空間包括一個在船後部的會議大廳和一個在船前部的休閑交誼廳;會議大廳白天可做演講廳或簡報室,傍晚可轉換成社交和跳舞的地方。此船還有一個室內遊泳池、兩個桑拿房、電影院、圖書館、籃球館、健身房和一間紀念品商店,是目前全球具有載客能力的最佳核動力破冰船。
那為什麼美國就沒有核動力破冰船呢?難道製造核動力破冰船的核心技術,隻掌握在俄羅斯人的手中?
大家普遍認為,是因為俄羅斯冰區海域廣大,對破冰船能力要求高,核動力相對來說更有價值。曾經流出一張照片,照片引發美國也擁有核動力破冰船的猜測,但目前無法找到更多資料和細節。也有人認為這樣的猜測是沒有依據的,畢竟美國人沒必要對一個核動力非武器化船隻藏著掖著,美國也沒有應用核動力破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