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一路向北4(1 / 3)

“我女兒後來走的時候說:‘我已經愛上了在海上漂著的感覺。’”

我很羨慕他和女兒的關係。他們一起徒步走過戈壁,一起去過南極,也一起到達過北極點。他和他的女兒一起行走,體會行走的意義。他女兒13歲第二次走完戈壁後,對他說:“原來疼痛,能使我更加真實地知道我的存在。”一個13歲的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我非常驚訝。獲得領悟,就是行走的意義。

曲向東用他和女兒的故事打動了我,讓我身未動,心已遠,開始向往那種“在海上漂著的感覺”,讓我不知不覺,就出現在了赫爾辛基,北極點之行的真正起點。有一天,我也會和兒子小米一起旅行,路越走越遠,心靈越走越近。

100個探險者

晚上,在一家叫“唐朝”的中餐館,我第一次見到了同行者們。與誰同行,就會有什麼樣的旅行。地理的旅行是這樣,心靈的旅行也是如此,人生的旅行更是這樣。我到北極點找北,需要與人同行。

晚餐的時候,極之美的總領隊劉暉也介紹了一下他們的中方探險隊領隊。這次的6個領隊,都穿著黑白色的迷彩服,耳朵上掛著佩戴式對講機,很有一種野戰部隊的感覺。劉暉是清華大學的精密儀器碩士,也是“玄奘之路”國際商學院戈壁挑戰賽的戶外總領隊,難怪那種戶外的感覺撲麵而來。劉暉本人多次帶隊到過南北極點,目前是中國到達南北極點次數最多的人。

6個領隊之外,有一個非常書生氣的小夥子,叫馬杭,戴著一副眼鏡,看著眼鏡背後的眼睛,感覺都是厚厚的學識。在赫爾辛基,我被安排和他住一個房間。曲向東特別向大家介紹了他。他是這次的隨船生態博士,會給大家介紹在北極遇到的各種動物、植物、環境知識。馬杭是四川人,目前正在丹麥讀博士學位,探險隊邀請他利用暑假時間,用他的知識幫助大家更深刻、更全麵地了解北極。

這其實是我對南北極遊非常欣賞的地方,尤其是北極點。很多東西,你用眼睛是看不出來的。越靠近北極點,你越是隻能看到兩樣東西:水和冰。如果不是有人告訴你,給你講,你是不會知道,你抵達北極點的時候,就在水下4200米的地方,北極點的海底,插著一麵俄羅斯的鈦合金國旗。你更不會想到你在法蘭克約瑟夫地群島上看到的一朵非常小、非常不起眼的黃色小花,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極罌粟”。北極點之行,是生態之行。

這100人為什麼來到北極點?他們的夢想是什麼?他們身上,有什麼曲折動人的故事?

我對明天即將開始的真正旅行,充滿了期待!

探險,而不是冒險

7月26日,從赫爾辛基出發。很早起床,在酒店用完早餐,趕到赫爾辛基機場,準備飛往俄羅斯的軍港,也是全球最北的不凍港—摩爾曼斯克。

從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港出發,大家卻在芬蘭的赫爾辛基集合,再費老大勁包機飛到摩爾曼斯克,這是因為傳說俄羅斯航空極其不靠譜,怕約大家在摩爾曼斯克見麵的話,有不少人迷失在俄羅斯境內,船開走了人還沒有到海港。在赫爾辛基集合,絕大多數人不會錯過這一生都難忘的旅行。

但是,正如極之美在早早寄給大家的冊子裏所說:這是一次探險旅行;探險,就總會有意外發生。出發前一晚,和我住一個房間的馬杭就一直在和摩爾曼斯克通電話,因為一起意外。

這次同行的一位乘客,落地赫爾辛基後,突然生病了,發燒。雖然去北極點的船上有隨行醫生,但是畢竟一出海就是11天,是遠離現代醫療的,還是太冒險了。我們的這艘船上備有一架米8直升機,滿油的巡航距離大概是800千米。如果這個女孩子在近海不適,摩爾曼斯克方說可以用直升機把她送回陸地;但是如果開遠了再遇到緊急情況的話,就真的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了。馬杭不斷在和摩爾曼斯克溝通這個女孩子的情況,看看是否能一起上船,同時,他們也在和這個女孩子溝通她的想法。人生中,到處都是選擇。如果是你:A.冒著可以說是真正的生命的危險登船;還是B.放棄登船,等待下一次機會?你會如何選擇?

這樣的選擇,一定讓人非常糾結。都已經飛到了赫爾辛基,北極點近在眼前,卻要放棄,非常不甘心。但是最後,她還是選擇了留在赫爾辛基。是的,這是一次探險,而不是冒險。我很讚賞她敢於放棄的勇氣。

離開微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所以最近,我對“選擇”這個詞特別敏感和有感觸。我常說,要“勇於選擇而不後悔,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勇於選擇而不後悔,是追隨自己的內心作出選擇,有勇氣作出選擇,更有勇氣不管結果怎樣,不後悔自己的選擇。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了解和掌握自然的規律、自身的情況,根據規律作出選擇,就像庖丁解牛一樣自如而不越界。這是一種選擇的智慧。有來自心的勇氣和來自腦的智慧,才有選擇的自由。

這3個月總有人問我,有沒有後悔離開微軟。我總是很認真地告訴他,真的沒有,不是嘴硬,是真的沒有。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我窮困潦倒,但至少還不至於被餓死。如果這是你能心平氣和接受的底線,那有什麼好後悔的呢?沒有“完美的選擇”。雖然我熱愛微軟,但向前走,向外走,是我“最好的選擇”。你得到的越多,選擇放棄的機會成本就越大,就越不敢往前走一步,就越需要勇氣和智慧。你的一個又一個的選擇,組成了你的整個人生。認真作出每一個選擇,然後敬畏它。

我對這次旅行,又多了幾分敬畏之感。

巧遇法國紀錄片攝影隊

這是我第一次坐包機旅行,其實和坐普通的飛行排隊辦票、過海關、候機的流程並沒有什麼不同,隻是整架飛機上都是認識的人而已。過海關的時候,海關官員看到一大群人都飛往俄羅斯,就問:“去摩爾曼斯克做什麼?”答:“NorthPole(去北極點)。”赫爾辛基海關工作人員驚訝地看了看這群人。這群人,有母親帶著女兒的,有父親帶著兒子的,有女兒帶著媽媽的,有老兩口結伴的,有我這樣獨自一個人的背包客,還有幾個穿著黑白迷彩帶著佩戴式對講機的“軍人”。這個場景非常有意思,很難想象這些人去北極點幹什麼。海關工作人員沒問更多,低頭給大家蓋了出境章。

在登機口,我的同伴們開始一點一點熟悉起來,互相聊著天。因為是極之美的包機,所以報名來參加的基本都是中國人。不過就在我們的人群中,還坐著3個外國麵孔,也是同行前往北極點的。我站起來和他們打招呼。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是中國人,很多人都不會說英語,所以有人主動用英語和他們交流,他們很高興。

這是兩個法國人和一個羅馬尼亞人。

羅馬尼亞人Sebastian就是來玩的。他和我一樣已經去過了南極,所以,現在來到了北極。這聽上去是非常自然的一個選擇。這艘船上的128位客人中,估計有60%的客人,已經去過南極,現在是來完成北極夢想的。我問Sebastian,你不會說中文,為什麼會找到一個中國人組織的團,他說是在網上找的。這讓我有點意外,在南北極旅行中,中國人獨自參與國外團不少,國外朋友參與中國團不多。而極之美提供的專業英文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籍客人。這也應該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開始吧!

另兩個法國人的工作是為法國著名的電視台TV5拍攝紀錄片。Christopher是導演,Vincent是攝影師。我們這次航行,正好是人類第100次破冰航行抵達北極點。他們說,這在人類曆史上,是值得紀念的一件事情。所以,他們是專門來把這個時刻拍攝成紀錄片,在法國電視台播出。

人類第100次破冰航行抵達北極點!聽上去很讓人激動。但下一個問題是,大家都去那個叫“北極點”的地方做什麼?地理北極點位於北冰洋的中間,除了浮冰什麼都沒有,到那個虛擬的一個點,掏出GPS記錄下位置,拍張照,就沒什麼可做的了。人們都為什麼要去呢?我確信自己知道原因,那就是人類對未知世界探索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