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出現這麼多災禍,可能與朝廷中的執政者有直接關係。
永淳元年初,嵩山南麓建成了一座奉天宮。
嵩山在秦嶺山脈之東,為標高約一千四百米的名山,大小共有三十六峰。
高宗的身體十分虛弱,沒有辦法登山祭神,於是派敕使登山代祭西王母、巢父及許由。說到巢父、許由,這裏還有一個典故:據說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聽了之後,以為這話汙染了耳朵,特地在潁川洗耳。巢父居於深山之中,不營世利,年老後睡在樹上,所以叫巢父。巢父聽說許由洗耳朵的事情,認為水遭汙染,再也不肯渡潁川。
二聖於四月返回東都。
高宗的病情時好時壞,但有逐漸惡化的趨勢。可是高宗非但沒有放棄到嵩山封禪,反而越來越著迷。
七月下詔令,決定在十月舉行嵩山的封禪大典。並規定封禪大典要太子顯參加,並命令七月被封為唐昌王、年僅兩歲的皇太孫重照為留守,由劉仁軌擔任副守。
十月初,太子到達東都。十日,天子聖駕和封禪泰山時一樣,千騎萬乘浩浩蕩蕩,離開洛陽出發前往奉天宮。到達奉天宮後,高宗的病情惡化,頭痛加劇,目不能視,不能勉強成行。在這種情形之下,根本無法舉行封禪大典,於是在十一月三日下詔,封禪延到明年的正月舉行。
四名禦醫之一的秦鳴鶴,診斷之後上奏道,若在頭部實施針灸瀉血,情況可能會好一點。
武後在翠簾之後聽到大怒。實施那種危險的治療方法,萬一病情更惡化,發生個三長兩短怎麼辦?武後以尖銳的聲音說道:“大膽庸臣,竟敢在皇上頭上放血,來人!將他砍了!”
秦鳴鶴嚇得跪在地上直叩響頭。
“在頭上針灸不一定會更壞啊!”高宗在艱難的呼吸中製止武後,“讓他試試看,我的兩眼直冒金星,頭都快要裂開了。”
高宗既然這麼說,武後也隻好同意。
秦鳴鶴揀回一條命,也許身體還在發抖呢。但畢竟是名醫,立刻鎮靜下來,在高宗的腦戶與百會細心地針灸。
依據針灸經,百會又稱為三陽五會,是頭頂中央的穴道,在這裏刺下約二分深,腦戶就是頭後的頸窩,在這裏施行針灸非常困難,稍有不慎,即可使病人失聲,所以又稱為啞門,平時為禁針之處。
在秦鳴鶴小心翼翼地針灸,並放出惡血後,也許發生了效果,高宗似乎覺得舒服一點,喃喃說道:“眼睛好像能看到了。”
武後聽了,手捂著額頭說道:“真是上天保佑!”
立刻賞給秦鳴鶴彩帛百匹。
高宗的疾病,其實就是嚴重的高血壓。用針灸瀉血的治療方法,可以收到暫時性的效果。
於是再次下詔書,以太子顯為監國,命裴炎、劉景先等輔佐東宮。
高宗的病情稍有起色後,就覺得在奉天宮養病,有如出門在外,得不到安寧,非常想回洛陽,真個是歸心似箭!武後認為不宜在嚴冬行路,但高宗像個小孩子似的,完全不講道理,不得已之下隻好起程。十一月十二日離開奉天宮,啟程回洛陽。
到了洛陽宮後,也許受旅途困頓的影響,高宗的病情再度惡化,無法接見任何朝臣,包括宰相在內。
十二月二十二日,為了祈禱高宗能早日康複,武後又下令改元,永淳二年改為弘道元年,並特赦天下。
高宗不顧自己的病情,想親自登上洛陽宮的正門則天門,親自向天下宣讀特赦的詔書。這不但史無前例,更是高宗一樁奇妙的願望。
“如此會影響龍體。”不論武後怎麼勸告,或左右侍臣怎樣進諫,高宗像魔鬼附身似的,不肯聽從。沒有辦法,隻好照高宗的意思做了。
心有餘而力不足,呼吸困難,血液往頭上衝,高宗沒有辦法上樓。雖然如此,高宗還是不肯放棄。
高宗在馬上宣讀自己的詔書,他的聲音僵硬、喉嚨沙啞,跪在廣場上低頭靜聽的人們,根本不知道天子在說些什麼!
宣讀完畢,高宗覺得全身的力量都用盡了似的,立刻倒在馬上。在一旁心急如焚的侍臣,立刻從左右扶著高宗,拉著馬回到宮裏。
回宮後,高宗看著左右侍臣,喃喃地說道:“百姓們仿佛很高興的樣子,可是……蒼生雖然高興,朕的生命卻即將結束。”
說完之後,高宗閉上眼睛,父親太宗、母親長孫皇後,以及最心疼的妹妹、兒子等人的臉孔,不斷地閃現在高宗的腦海裏。此時,他特別想自己出生、成長的太極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