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執行的角度來講,我們強調不要監督性太強,這樣會搞得大家工作很沉悶。因此我一定要找到營銷人員的動力點。這個動力點就是今天的競賽。如果我說大家每天做100個俯臥撐,跑幾千米,可能員工會想我什麼要跑要這麼累呢?但如果我搭個台,讓他們自己按照一個遊戲規則去爭奪冠軍,那就既達到了執行的目標,又讓員工娛樂起來。
去年我把這個競賽的平台搭起來了,現在整個公司上下都在參加競賽,PK得熱火朝天。這些結果更會隨時在網上公布,大家形成了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現在,我計劃要把競賽再好好梳理一下,讓競賽更加規範起來——畢竟,我們不是為了競賽而競賽。
記者:的確,在尚品宅配可以強烈感受到大家都在拚命工作。許多人說80後、90後員工是不好管理的,甚至頹廢的兩代,但他們在你們公司反而迸發出更大的激情和幹勁,這是為什麼呢?
李連柱:原來我比較喜歡講當初的奮鬥史,在圓方軟件公司的時候,為了完成一個客戶的繪圖任務,我會連續52個小時沒合眼。2010年我接觸稻盛和夫的《活法》一書,覺得他講得很好,裏麵講到一個觀念:一個人的努力要到什麼程度?我們要努力到上帝都出手相助的那一刻。要努力到有一天上帝看著都覺得過意不去,就會不得不出手幫你。
從我們的創業經曆、我們公司很多人的成長曆程可以看出,人跟人其實沒什麼區別,誰(包括我自己)也不比誰聰明多少,誰也不比誰笨多少,說白了就是看誰付出更多。
當整個團隊形成強大的氛圍時,大家自然而然地會努力。年輕人多付出是對的,但公司該補助的都要給,甚至調休都可以,不能讓別人付出沒有回報——哪怕眼前物質上得不到,也要有長遠的回報。我們公司已經形成了傳統,年終受表彰的人不是業績水平有多高,而是他的付出讓你感動。
80後、90後有他們自己的個性,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榮譽感和成就感。我們公司已經形成了這種氛圍,不是隻教訓,隻說教,而是每個領導率先示範,還有榜樣,再用競賽和獎勵製度加以激勵,他們很喜歡這種娛樂化和執行力並重的公司氛圍,幹起工作來比我們60後、70後拚命——有時候我反而擔心這個。
記者:請您回顧一下尚品宅配的成長曆程,如果以時間為軸,尚品宅配可劃分為哪幾個階段?
李連柱:從時間上看, 2004年到2006年,尚品各個方麵還在摸索階段;2007年到2009年年底,我們公司已經有一定規模,產品從早期櫥櫃和衣櫃延伸到全屋定製家具,這是第二個階段;2010年到2012年,尚品開始探索店網一體化,這是第三個階段。
從工作重心來看,第一個階段主要是店鋪經營和管理,如衣櫃怎麼做、產品什麼顏色、如何開店等。第二階段著力點在工廠生產環節,遇到問題馬上解決,保證按時交貨,保證質量,特別是解決了定製產品大規模生產的難題,這是相當了不起的。第三階段著力點是互聯網,店網怎麼經營打造,以及店鋪日常運營管理的細節,還有就是強化了對加盟商的渠道支持,比如推動每個月的區域質詢會等。
應該說尚品宅配的曆史並不長,但過去8年的時間裏,我們探索了連鎖、網店以及生產線等數個難題,一個比一個困難,但我們團隊憑著強烈的信念和無畏的精神、積極摸索、大膽創新,都順利得到解決,公司發展不斷躍上新台階,並發展出一套獨有的管理文化,應該說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