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品宅配憑什麼?34(2 / 2)

市場三部經理鄭海鬆現在盡量用自己的方式給手下營造一種家的關懷。除了生日那天獲得公司送的蛋糕外,鄭海鬆自己還會另外再訂一個蛋糕,給他們慶祝。他如果出差在外,則在出差前先預定,到了那天讓助理或自己的妻子去拿。“六一”兒童節的時候,他也會買些禮物送給有小孩的同事,他覺得:“禮物很簡單,就是一點心意。”

他這樣解釋自己的行為:自己多做一點沒什麼,但這多的一點會讓員工有更深的感受,會覺得收獲一份很大的肯定和關懷。2011年一個新員工在入職兩個月後寫了一份體會,讓他觸動很大。這個員工寫道:“我到過幾家公司,從來沒有體驗過所有人為我過生日,這種文化太好了!”鄭海鬆原本覺得做這種事“很正常”,有了這次觸動,更覺得要堅持下去。

現在的郭子騫專門在手機上設置提示,上麵標記著部門裏每個員工的生日日期。

正是這些溫馨的家的感覺,讓大家對尚品宅配充滿感情。出院第二天郭子騫就回公司了,“我坐在公司比在家裏待著舒服”。

2012年4月28日,琶洲紅星美凱龍店長鄭曉川寫了一篇演講稿,題目是《尚品·我的家》。裏麵說道,每個人對家的理解都不一樣,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溫暖”。她記述了尚品和幾位“家庭成員”:

“直營三部經理李婧波是美女管家,人稱‘波波’。店長楊潔琴,入得廚房,出得廳堂,她是燒得一手好菜的90後辣媽。鄭曉川人稱‘鎮店之寶’,年紀輕輕已是紅星大家庭的爸爸。還有一群可愛的家人們——人稱尚品宅配百科全書的總監陳誌文、曾經英俊的陳俊、師奶殺手羅寶寶羅藝……我們辛勤營造,用心積累,關愛彼此,我們溫馨、和睦、甜蜜。讓我們精心培育、灌溉、嗬護這個家,我相信一定會開出絢麗的花朵,結滿豐碩的果實。”

自始至終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員工是成功的關鍵。

——IBM創始人托馬斯·沃森

每個人都在感受家的溫暖的同時,也在用心嗬護尚品宅配這個“家”。郭子騫一個月出差二十幾天,回家就待十天八天,在短暫的時間裏,早上很早出門去公司上班,回到家裏一般已晚上8點鍾了,有時候還不在家裏吃飯,外麵應酬吃了再回家,以至於妻子嗔怪他:“你都把家當旅館啦!”

尚品人的家人也是這個“大家”的保護者。鄭海鬆跟妻子有下班一起回家的習慣,妻子下班後會打電話給他,鄭海鬆經常說還有十分鍾就下班了,後來說還有二十分鍾、半個小時,結果往往妻子要等一兩個小時。妻子倒對他的加班沒有任何怨言,隻是責怪他:“你為什麼不幹脆說長一點呢?”她會一直等著鄭海鬆下班。

鄭海鬆說,沒有家人的理解和包容,很難支撐我們走這麼遠,尤其市場團隊的人。

尚品宅配剛創業的時候,創業團隊20個人,第一次吃年飯就兩張桌子,8年過去了,還有12個人在公司,大多數做到經理級別以上。每隔兩三個月,這12個人會聚一聚,聊聊當年的事情。一次聊著聊著,一個女孩的眼淚都流出來了。

郭子騫說,跟你一起並肩作戰的人很重要,在別的地方找不到這麼好的搭檔,也找不到這種家的氛圍。除了客觀原因,誰也舍不得離開這個“家”。很多公司開出優厚的條件想來挖人,卻經常無功而返。

黃豔芳在尚品宅配待了8年,這期間有很多次機會與誘惑,有同行公司高薪邀請,也有廣告公司的朋友承諾給予股份,黃豔芳都不為所動,繼續選擇在尚品宅配戰鬥。她說她看好尚品宅配的發展和未來,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潛力沒有發揮出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郭子騫也在尚品宅配做了8年,他在做部門經理的時候,很多出去的手下都在別的公司做老總了,但他從來沒有動搖過。他說,自己堅守的信念來自於公司描述的前景,以及公司領導搭建的平台:“有了這個平台,你才有演出的機會。如果沒有好劇本好舞台給你,演員再厲害也沒有用。”

胡朝敦是12個元老之一,他說不想變來變去,還是想在一個領域做深做熟。“尚品宅配的氛圍很好,有家的感覺,舍不得這裏的人。”過去8年中,胡朝敦做過設計、內勤、倉庫、展廳陳列等,現在又主動要求回到直營部,參與激烈的銷售競賽,迎接轟轟烈烈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