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安排並不意味著“成長樹”變成了一種工作考核,相反,由於“成長樹”的重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員工成長,因此,該活動非常注重員工心理的調適。比如,“成長樹”活動中間有一個心靈溝通環節非常有意思。這個環節往往在酒吧、小會議室或者辦公室進行,它不是很正式嚴肅的會議,6~7人一組,大家很放鬆,吃點零食,有坐著的,有躺著的。選定一個人,大家輪流一個一個“說”他,在過去一個季度有什麼樣的毛病或者什麼樣錯誤,有哪些需要改變。這是因為,一個季度結束,各個不同部門在溝通協作過程中,可能有很多看法甚至摩擦,為了彼此改進互助,大家都可以在這裏說出來。
心靈溝通環節有一個規則:被說的人不能打斷別人,不能辯解。等一組人全講完了,被講的人有5分鍾陳述。然後,大家輪流“說”第二個人。
這發源於培訓課上的一個遊戲“扒皮”,即六七個人圍著一個人輪番給建議、“批評”,可能很多人覺得這會讓人非常難受,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接受“批評”。但在尚品人看來,這已經不是批評,而變成被幫助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他們明白,有人願意批評你、為你照鏡子指出得失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所以,雖然被大家“說”,但沒有一個人會覺得不舒服,心靈溝通就像一麵麵鏡子,自己可以知道別人眼裏對自己的真正評價是什麼,一兩個人可能有偏見,但六七個人都這樣說的話,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了。當然,發言的人也不會亂說。大家敞開心扉,很容易走進心靈深處。久而久之,一些人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這種“扒皮”活動尚品人執行得很認真,而且形成了他們鮮明的企業風格,麵對自己的問題和不足,接受大家的批評成為再普通和正常不過的事情。尚品人凡事不做則已,做起來就要認真、堅持,取得實質成果。心靈溝通環節從下午6:30開始,有的甚至一直持續到早上七八點,而且大家竟然一點都不會困,進行完這個環節之後,好像脫胎換骨似的。
人才是利潤最高的商品,能夠經營好人才的企業才是最終的大贏家。
——“聯想之父”柳傳誌
在成長教育學院總監郭子騫眼裏,他參加的“心靈溝通”最早的一次大概是淩晨3點結束,通常會進行到淩晨五六點。
大家夥挨個“批鬥”你,說說你有什麼好的有什麼不好的。大家敞開心扉,這種信任和幫助的感覺讓人震撼,每個人的進步也非常快。
乍一看,尚品人這樣“扒皮”似乎很瘋狂,但許多尚品人談及這個環節覺得受益良多。很多時候,這個部門不理解另一個部門,有怨言是源於不清楚、有誤解。但如果在心靈溝通會上說開了,對後麵人與人、部門與部門的合作有非常大的幫助,部門協作也會順暢許多,而且,還可以交一些好朋友。
這個環節就像一種心靈撞擊,聽的人不設防,說的人很酣暢,彼此照鏡子,是一種強烈的自我審視和自我修煉,也是一種真誠的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