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煉獄中的英雄本色(3)(1 / 2)

手稿寫成之後,曼德拉秘密地將它傳給幾個獄友觀看。具體的流程是,姆赫拉巴一般在第二天吃飯的間隙從曼德拉手上拿到頭天晚上完成的手稿,看完之後寫下評論,再讀給西蘇魯聽。然後,將兩人的意見一起寫在手稿上,再轉給雷蒙德。雷蒙德於第二天晚上將手稿用小抄的形式寫下來,字體非常小,普通人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將手稿上的內容寫在一張小紙片上。

剩下的就是將手稿帶出去了,這個任務交給了瑟圖奧利。瑟圖奧利將這些縮寫手稿藏在自己的筆記本中,計劃在他被釋放時將手稿帶出去發表。

不過,這件事終究還是被監獄方發現了。瑟圖奧利為了安全起見,將長達400頁的手稿分成三處埋在監獄的花園裏。

1個月以後,監獄為了加強對不同集中營的政治犯的管理,決定在花園裏建一些欄杆,以加固已有的圍牆。

得知消息後,曼德拉等人及時轉移了其中的兩部分手稿,但剩下的部分還是被獄方發現了。幾天以後,當局將曼德拉、西蘇魯和雷蒙德等人狠狠批評一頓,並以濫用學習權利非法寫書的名義取消了他們的學習權利。

家庭與生活

曼德拉被關在羅本島監獄,失去了自由,但他一直都很關心溫妮和他的孩子們。在獄中,通過來信,他知道他和溫妮的兩個女兒已經長大,入了學,而且成績很不錯,尤其是小女兒津薺,非常喜歡寫文章,還得到過不少稿酬。

作為父親,曼德拉沒有見證她的成長,卻依舊用寫信的方式鼓勵她:

“你已收到你的第一筆稿酬支票,在你這樣的年紀,這是一項不小的成就。

“寫作是受人尊敬的職業,它可以把你直接推向世界中心。而要成為第一流的撰稿人,你必須付出實實在在的艱苦勞動,尋求美好而新穎的主題和簡單明了的表達方式,準確地使用詞彙。”

事實上,津薺是個非常可憐的孩子,她從小就缺少父愛。當她還是繈褓中的嬰兒時,曼德拉就被送進了監獄,當時的津薺隻有18個月大。

當津薺真正意義上見到父親曼德拉的時候,她已經是14歲的少女了,而此時的曼德拉還在羅本島監獄。津薺聲名顯赫是在1985年,一夜之間她成為世界新聞的頭條人物,這一切都是因為她代表父親宣讀一封公開信,拒絕南非政府有條件釋放曼德拉的要求。

津薺很聰明,在曼德拉的鼓勵下,並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她在1978年出版了她的詩集《我的黑皮膚》,同時她的書還獲得雅努什·科爾恰克文學獎,這是專門獎給描寫無私和人類尊嚴的優秀兒童作品。她還積極參加各種學生活動,從事父母因遭囚禁和放逐而不能參與的事業。

對其他子女,曼德拉一視同仁,經常在信中教導他們,要好好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溫妮探監

身為重犯的曼德拉,根據監獄的規定,隻允許親人半年探監一次,每次半個小時,並且探監者與犯人不能有任何接觸。另外,犯人每半年才能給家人寫一封500字以內的短信,且必須經過監獄長的檢查,沒有任何隱私可言。

1965年,當局對溫妮實行一個更為嚴厲的5年管製禁令約束,理由是她在上一次管製禁令期間違法規定,公開發表了演講。這次的禁令是不準離開奧蘭多鎮。這意味著她將失去兒童福利社的工作。

被斷了生活來源的溫妮為了養活兩個女兒,不得不從事一些繁重的體力工作,在洗衣店當洗衣工、在修鞋店修鞋子,曆盡艱辛。

在這期間,她出版了一本書,為她的丈夫曼德拉伸冤的書,裏麵詳細記錄了她所認識和了解的曼德拉。隻是,這本書很快就被當局查禁。

1966年,當局禁止她“編輯、出版、印刷或傳播任何文件、書籍、小冊子、記錄、標語和照片”等。這一年,她準備去羅本島探視曼德拉。為了在許可證到期之前趕到那裏,她選擇乘坐飛機。結果,她被指控違反了探監規定,被取消了探監權利。

1967年7月,溫妮終於拿到了探監許可,她很高興,經過幾次轉乘,終於到達羅本島。上岸後,她徑直走到候見室。這裏氣候陰冷,人煙稀少,環境很壓抑。她注意到,這裏有3個軍官來回巡邏,另有1個守在門口。窗台上有個很大的煙灰缸,是用貝殼做的,裏麵裝滿了煙蒂,旁邊有兩個長長的廁所又髒又臭。

在準備探視之前,那個帶著她的警官語氣生硬地警告她:“根據規定,探監隻能談家務事和孩子,不能談別的,不能談政治問題。如果你們說些我們聽不懂的話,你的探視就要被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