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煉獄中的英雄本色(2)(1 / 2)

1966年7月,麵對惡劣的生活條件,他聯絡所有的犯人,進行絕食抗議,要求改善條件。這讓監獄的負責人很頭疼,在曼德拉以前,也有很多犯人進行過這樣的抗議,但終因人數有限、意誌不堅定等被製服。而曼德拉組織的抗議活動,總能得到很多人的響應,而且態度堅決。

麵對這些抗議,監獄負責人用美味可口的牛肉和新鮮的青菜引誘他們,並采取孤立、瓦解的方式,但收效甚微。曼德拉等人始終如一,一直堅持到總集中營派人與獄方談判通知絕食結束為止。

最終,監獄的負責人不得不低頭認輸,根據犯人們的要求,改善他們的牢房環境和待遇。

申請平等的權利

曼德拉有很強的是非觀念。在1969年4月,曼德拉在有限的活動空間內,聯絡到了被關押在隔離監禁所的所有政治犯,通過溝通了解了他們的經曆。為此,他作為政治犯的代表給司法部長寫了一封請願書。在該請願書中,曼德拉言辭激烈,舉了一些白人在“一戰”和“二戰”時均因叛國罪被判刑的例子,這些人都未服滿刑期即被釋放,曼德拉與其他21名政治犯要求享受同樣待遇。另外,在釋放之前,他們要求享受政治犯的待遇,即有比較合適的夥食、衣服、床上用品,能夠享有閱讀書籍報刊、聽廣播和看電影的權利,同時應該享有繼續學習的機會。

在請願書中,他責備當局的殘忍,當局不將政治犯當作人看待,而是想盡一切手段折磨他們,政治犯則被剝奪了其他犯人可享有的權利。

這封言辭激烈的請願書在南非議會引起了震動。

為了解事情的真相,南非進步黨的重要成員海倫親自前往羅本島會見了曼德拉。

海倫生於富裕的猶太人家庭,良好的教育讓她很有正義感。曼德拉與海倫在羅本島的監獄見了麵,曼德拉重申了自己在請願書中提出的要求。

此時的曼德拉盡管隻有51歲,但長期的營養不良和惡劣的環境,已經讓他盡顯老態,頭發花白,但他精神還很不錯。曼德拉很認真地指出,“一戰”和“二戰”中,那些因為武裝反抗政府而被判決終身監禁的白人都先後被釋放,而包括自己在內的一些政治犯,卻根本沒有獲得任何減刑,這完全是因為他們是黑皮膚的緣故。他說,犯人不應該因膚色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在與曼德拉會談後,海倫又輾轉約談了監獄的負責人。海倫意識到,曼德拉這些人之所以沒有被減刑,是因為被釋放的那些人已經決定放棄鬥爭,而曼德拉、西蘇魯與那些白人的不同之處是他們堅持鬥爭。

海倫提出,隻要曼德拉等人願意放棄鬥爭,她會努力為他們向法官求情,並承諾一定會讓他們得到和那些被釋放的白人一樣的權利。

麵對放棄鬥爭就能得到自由的條件,曼德拉給予了這樣的答複:

“在南非人民贏得自由以前,我和我的戰友們是不會放棄武裝鬥爭的。”

在曼德拉看來,如果放棄了鬥爭,在監獄外和監獄內沒有任何區別,都是無自由。

同時,據海倫回憶,短短幾十分鍾的溝通,她對曼德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曼德拉此時對暴力和武裝鬥爭的考慮更加周密,認識更加完善。

據一名自由黨成員蒂爾斯回憶說,他曾經與曼德拉一同被關在羅本島上。在他眼中,曼德拉是一個堅強、勇敢、樂觀的人,在他們一同進入羅本島監獄之後,當局就擺出了兩個很明確的任務:摧毀這些政治犯的士氣和讓世界忘掉他們。

可惜的是,當局努力了20多年,最終灰溜溜地失敗了。由於有曼德拉在,他總是像個不知疲憊的傳教士一樣,時刻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鬥爭,要堅強、勇敢。

在蒂爾斯生病時,曼德拉囑咐其他獄友一起照顧他,曼德拉自己也經常來看望他,還幫他倒大小便,清洗便桶。難怪他曾經對曼德拉作出高度評價:

“曼德拉先生是一位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他很善良且勇敢,他能同富麗堂皇的國王一起散步,也能同衣衫襤褸的乞丐一起吃飯。我要告訴人們,你如果同曼德拉說話,你就是同一位通情達理的人而不是同一個狂暴的人說話——他是最和藹、最誠實、最愛和平的人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