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煉獄中的英雄本色(1)(2 / 3)

監獄中的膚色歧視

讓曼德拉意外的是,在監獄這種沒有人願意去的地方,也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

一行人中,伊萊亞斯是唯一的印度人,他領到了一條長褲子,而曼德拉等六人得到的是一條短褲、一件質地很差的緊身上衣和一件帆布夾克。

曼德拉自嘲是監獄中的“常客”,知道監獄中的一切程序。一般情況下,他們會領到一雙用汽車輪胎做的拖鞋。但是,這次,他們每人領到了一雙鞋,而伊萊亞斯還額外領到了一雙短襪。

曼德拉知道,給他們發短褲子隻是讓他們擋住生殖器,以提醒他們是人而不是野蠻的動物,不能把生殖器裸露著。那天,曼德拉穿上了那條短褲子,他很氣憤,但沒有反抗,因為他需要繼續活下去。

獄警似乎受過特殊的訓練,比如口語方麵,能夠用一個字表達清楚意思,絕對不會用第二個字。獄警用槍指了指他們要去的地方,用簡單的語音發著命令“走”“停”“拐”,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們臉上看不到任何表情,像一台機器一樣。

曼德拉在自傳中寫道:

老監獄區僅僅是我們的臨時住所,當局正在為政治犯建一座完全隔離的、結構最安全的新監獄。當時,新監獄正處於收尾階段。在那裏,不允許我們到外麵去或與其他囚犯有任何接觸。

令曼德拉意外的是,“光臨”老監獄的第四天,他們被押上一輛封閉的卡車,送往一個更為封閉和偏遠的監獄。

那個新監獄是一座長方形的單層碉堡式建築,中間有一個院子,大約長100英尺、寬30英尺的水泥地。它的四周三麵是牢房,另一麵是20英尺高的牆,牆上有狹小的通道。從表麵看,這是一套別墅,不會有人將它與監獄聯想到一起。很不幸運的是,曼德拉就被囚禁在這裏。他嘲笑自己是“最高貴的囚犯”“住著別墅的囚犯”,在這個監獄中,獄警帶著德國牧羊犬在通道上巡邏。

監獄中的三排牢房被分別叫作A、B、C區,他們被關押在B區,位於四邊形庭院的最東側。他們每人住一間單獨的牢房,長長的走廊兩側都是牢房,隻有一側牢房的窗戶麵對著院子。總共大約有30間牢房,而住單人牢房的囚犯通常隻有24個。每間牢房有一個窗戶,大約1英尺見方,用鋼筋封著。牢房有兩個門:裏麵是鐵門或叫鐵柵欄門,外麵是厚厚的木門。白天,隻有鐵柵欄門是鎖著的,而夜間外麵的木門也要上鎖。

艱苦的監獄生活

曼德拉的身體一直都不太好,這和當年的牢獄生活有很大的關係。

這套“別墅”的內部構造遠遠不像外觀看起來那麼高貴,牆體非常潮濕。當曼德拉將這個情況反映給監獄長時,他刻薄地告訴曼德拉:“你們不是一直都在追求所謂的自由嗎?這說明你們的身體是有吸潮功能的(南非的口語中,自由和吸潮的發音很相似)。”

曼德拉他們幾個人,每人有3條毯子,但質量都很差,很薄,也很舊,幾乎是透明的。他們睡覺的地方隻有一張草席。後來,他們又領到了一個氈墊,曼德拉將氈墊放在劍麻席的上麵,以增加一些柔軟度。牢房裏的條件很艱苦,又陰又冷,毯子和氈墊根本不保暖,為了不至於生病,他隻好和衣而睡。

曼德拉被關押在走廊頭上的一間牢房內。這間牢房非常小,長度正好是曼德拉的身高。當他躺下的時候,頭和腳都能觸及牆體。很多時候,他都會不自覺地伸直雙腳,用腳和頭頂著牆體。這間牢房的寬度大約有6英尺,而牆的厚度卻至少有2英尺。

每間牢房的外麵都貼著一張白色的小卡片,這張卡片是囚犯們的名片,隻有數字沒有姓名的名片:號碼和進牢房年。曼德拉的卡片上寫著“466/1964”,意思是說他是466號囚犯,於1964年來到羅本島。

當時的曼德拉已經46歲,是一個被終身監禁的政治犯,這個小天地就是他不知還要“生活”多長時間的“家”。曼德拉一直在心中給自己希望,他將監獄時光稱為“生活”,不願意稱為“蹲”牢房或者“住”牢房。

2.最荒涼的孤島

孤獨的羅本島

羅本島位於南非開普敦省,是南大西洋上的一座小島,麵積大約13平方公裏。這個小島地勢平坦,風勢很猛。在1960年時,第一批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殖民頭子裏貝克在開普敦建立了殖民地後,無意間發現這裏非常適合當監獄。這個島四周是水,孤獨地漂浮在海麵上,可防止犯人逃跑,風力勁猛,可防止外人靠近。

最關鍵的是,羅本島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冬冷夏熱的氣候。冬天,寒風呼嘯,無遮無掩,氣溫很低;夏天,陽光直射,溫度很高,地麵被烤得滾燙,特別適合教訓那些“不老實”的犯人。

從1960年以後,羅本島成為南非當局關押重要政治犯的監獄,前後共關押過3000多名黑人運動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