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立即采取措施,派出大量警察進入黑人居住區驅趕居民出去工作,否則將根據《鎮壓共產主義法》進行處罰,同時還會被雇主解雇。
與此同時,總理約翰內斯發出嚴厲警告,給所謂的“動亂分子”和“普通公眾的成員”,包括一些擁護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的“知識分子”“假知識分子”以及“某些報紙”發出警告,所有支持這個提議的人,將以《鎮壓共產主義法》進行處罰。
結局毫無疑問,結果令人失望。第二天,曼德拉代表非洲人國民大會,宣布取消罷工。
在回憶這件事的時候,曼德拉很有底氣地說:
這次的罷工不是失敗,而是成功,從政府采取的鎮壓罷工的措施來看就足以證明。政府采取的這些暴力手段,已經變得聲譽掃地。一旦人民處於絕望境地,被置之於死地的人民勢必會奮起進行反擊。
當局接二連三赤裸裸的暴力行動,已經讓曼德拉對非洲人國民大會關於非暴力政策產生了懷疑。
曼德拉和他的同事們開始分析、總結這次罷工運動的得失。曼德拉認為,這次的失敗緣於領導人對搞地下工作的經驗不足。為此,他對骨幹分子重新進行了組織和培訓。
另外,曼德拉仔細搜集人們對非洲人國民大會提出的批評意見:
1.這次罷工沒有考慮到黑人們的基本生活問題;
2.這次罷工沒有考慮到善後問題。
曼德拉認真總結這些經驗,他始終覺得這些根本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政策方麵,他又回到了非暴力的問題上。
很快,他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繼續從政治上宣揚和平和非暴力,與一個以其野蠻行徑而給非洲人民帶來如此深重痛苦與不幸的政府打交道時,是不是正確的?”
1961年6月26日,這是“蔑視運動”9周年的紀念日。他秘密地發表了一份聲明,預見了和平和非暴力之外的新的鬥爭方式——非合作。在聲明中,曼德拉提出“民族之矛”的概念:“我將與你們肩並肩地抗擊政府,一寸一寸地,一英裏一英裏地奪取勝利直至最終全勝……我將繼續為自由而戰,直至我生命的最後一刻。”
“民族之矛”的誕生
非洲人國民大會在經曆一係列挫敗之後,決定改變和平和非暴力的反抗路線,轉向暴力。
當然,對於轉向暴力的決定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在大會上通過的,有一些人對暴力行動的有效性持保留態度。對於曼德拉來說,這是更大的挑戰。首先,長達20年的非暴力鬥爭經驗將從此無用武之地。其次,和平和非暴力的抗議活動都遭到暴力鎮壓,而暴力運動勢必會遭受到更可怕的暴力。
非洲人國民大會從成立的第一天起,秉承的就是非暴力政策,它是不會卷入暴力衝突的。然而,如果此類暴力行動能夠得到控製,那麼它也並不反對。
經過激烈討論,最終決定,西蘇魯繼續留在非洲人國民大會內,組織下一次的抗議活動。而曼德拉則主動挑起“民族之矛”的重擔,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反抗開始了。
從“民族之矛”成立起,曼德拉一直在積極地組織。這期間,他十分想念自己的妻女,並經常化裝去探望,以解自己的相思之苦。
要組織起有效的鬥爭方式,必須更好地學習。曼德拉購買了很多這方麵的資料,其中包括毛澤東的一些著作。他每次閱讀時,精神都高度集中並極力挖掘其內在的含義,以期尋找到一些有價值的線索。
經過曼德拉的精心組織,“民族之矛”有了自己的根據地——位於約翰內斯堡郊外的一套公寓,在一群附屬建築物中毫不起眼,這正是曼德拉所需要的。
在那裏,為了更好地掩護這些工作,曼德拉將自己的妻女接過來,同自己一起居住。
經過曼德拉的精心研究和梳理,“民族之矛”行動的理論已經初見其形,曼德拉提出4種暴力形式:破壞活動、遊擊戰爭、恐怖活動、公開革命。其中,遊擊戰爭是借鑒毛澤東軍事理論的精髓而提出的。
從當時南非的政治背景的角度看,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破壞活動。
在後來的解釋中,曼德拉強調:
破壞活動不會造成生命的犧牲,並且它也為未來的種族關係帶來了最光明的希望。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曼德拉不得不考慮的,避免將白人與黑人拖入內戰。布爾人與英國之間發生的戰爭要經過50年時間才能愈合,如果將白人與黑人拖入內戰,要消除國內種族之間的仇視可能需要更久。
經過秘密商討,曼德拉總結出將從事破壞活動的幾個步驟:
1.“民族之矛”的成員要接受嚴格指導,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不允許傷害他人;
2.破壞活動的策略安排及確定目標,由以曼德拉為首的全國最高指揮部決定;
3.由於南非警察的監管,必須將整個結構分散開來,建立若幹個小分隊(這一點在M計劃中已經預見到了)。
步履維艱的行程
要組建一個軍事組織,首先要挑選合格的人才。在這方麵,曼德拉毫不放鬆,每一個人都是經過認真挑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