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這叫積功德(2 / 2)

唐僧去西天取經,取回了經書當然不是作為他私家收藏,等著日後升值,再作為古董進行拍賣,而是為了把這些經書裏麵的內容在東方傳播,做文化交流。

這無疑是為了擴大佛教的影響力,也就是,佛教通過唐僧西天取經,占據了東邊原本是道教占著的地盤。直接損害了道教的利益,道教沒法阻止,也要各種刁難。

就好比這九九八十一難的限定,讓唐僧一個凡人出生入死,要是他一不小心真被妖怪吃了,那道教就該笑醒了。毓夙猜測,玉帝就是為了還佛教人情,暗中相助,才讓各路神仙家的童子童女寵物坐騎下凡做妖怪,虛張聲勢弄出來個形式上的難關來湊數。

除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外,唐僧還要有功德才能得到經書。毓夙記得唐僧最後成佛,就是被封為什麼什麼功德佛。既然是功德佛,說明他功德很多。唐僧從二十來歲就出門上路,往西天取經,肯定沒時間做好人好事去積攢功德,那這些功德就得他一路上擠著時間積攢。

像是《西遊記》裏唐僧每逢遇到寺廟就要去燒香掃塔磕頭,這算是小頭的。再像是他讓孫猴子把假裝丞相假裝將軍假裝國師假裝國丈的壞妖精打死,讓這些妖精沒辦法為害百姓,吃小孩心髒,或者把全國的和尚送進黑煤窯裏做苦工,這就是比較大頭的功德了。

現在這樣,半路上某地百姓遭遇瘟疫,唐僧為這些百姓求醫施藥,治好了百姓們的病,大概也是積攢功德的一個環節。就算唐僧救不了這些村民,他們都死了,唐僧把屍骨燒了,念一段經文超度他們,估計也會被算成功德。原來這些人遭罪,都是為了唐僧的功德。

說起來唐僧是一無所知,他的同情也是很真誠的,可毓夙看著眼前的景象,總覺得不大舒服。他四下看了看,就對唐僧說:“長老,你想想這些村民剛才說,河裏的魚都染病了,但是咱們也喝了河裏的水,卻沒有生病,你覺得是怎麼回事?”

唐僧眼睛一亮:“難道是咱們吃的東西能防病?”

隨即他又蔫了,皺眉說:“這幾日咱們吃的,就是那天化緣來的餅子,並沒有什麼藥草靈果之類……又或是身上的衣裳,敬佛的燃香?”

他低頭想了一會兒,毓夙也仔細地想。他們喝了河裏的水卻不得病的原因肯定很簡單,絕對不會讓人翻來覆去地找,像“吃餅子的時候不小心把餅掉在了地上,沾上了一片草葉,而那片草葉就是治病良藥”這種巧合性太強,幾率太低的理由,絕對不成立。

畢竟設計這出,是為了讓唐僧積攢功德,不會太為難唐僧,讓他學習白娘娘跑去昆侖山盜仙草神馬的。也不能超出唐僧的理解能力,得讓他相信,的確就是這個原因讓他們沒有得病,要是毓夙說唐僧有外星人基因,地球的病毒不能感染他,唐僧絕對會當毓夙是胡扯。

所以……毓夙把視線投向唐僧的行李,這幾天唐僧喝水,用的都是那個紫金缽盂吧?

缽盂是觀音給他的,要是說這玩意兒有淨水功能,毓夙肯定相信。千裏迢迢從長安走到西天,一路上餐風飲露,要喝多少生水,不知道哪條河就是被汙染過的。紫金缽盂自帶淨水功能,免得唐僧喝了髒水生病死了,以觀音的先見之明,想到這點不難。

再升級一下,這紫金缽盂還能消散汙濁,解毒祛瘴,也是居家旅行一件好裝備。

結合書裏的情節,唐僧到了西天,要拜見佛祖之前被看門的兩個和尚索要好處費,唐僧把紫金缽盂給了他們,這倆看門的就眉開眼笑。所謂紫金,其實就是一種銅合金,佛祖家看門的眼皮子不可能這麼淺,一個銅碗就把他們收買了,肯定是這紫金缽盂有碗以外的功能。

毓夙連忙把紫金缽盂翻出來,對唐僧說:“長老,你說過這個缽盂是觀音菩薩賜下的,之前你也一直拿它盛水喝,是不是這缽盂帶著菩薩的靈氣,所以即便是帶著病的水,喝了也不會生病?那如果拿這個缽盂盛水給病人喝,他們說不定就好了。”

唐僧聽了,連忙把缽盂接過去,高興地說:“肯定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