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交友處世篇(4)(3 / 3)

【原文】

男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十二月初五接到家中十一月初旬所發家信,具悉一切。男等在京身體平安,男癬疾已痊愈,六弟體氣如常,紀澤兄妹五人皆好。男婦懷喜平安,不服藥。同鄉各家亦皆無恙。陳本七先生來京,男自有處置之法,大人盡可放心,大約款待從厚,而打發從薄,男光景頗窘,渠來亦必自悔。

九弟信言母親常睡不著。男婦亦患此病,用熟地、當歸蒸母雞食之,大有效驗。九弟可常辦與母親吃,鄉間雞肉、豬肉最為養人;若常用黃芪、當歸等類蒸之,略帶藥性而無藥氣,堂上五位老人食之,甚有益也,望諸弟時時留心辦之。

老秧田背後三角丘是竹山灣至我家大路,男曾對四弟言及,要將路改於墈下,在檀山嘴那邊架一小橋,由豆土排上橫穿過來,其三角丘則多栽竹樹,上接新塘墈大楓樹,下接檀山嘴大藤包裏,甚為完緊,我家之氣更聚,望堂上大人細思,如以為可,求叔父於明春栽竹種樹;如不可,叔父寫信示知為幸。

男等於二十日期服已滿,敬謹祭告,二十九日又祭告一次,餘俟續具。

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譯文】

兒子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十二月初五日,我收到家中十一月上旬所發的信,從信中得悉一切。兒子及家人等在京城身體平安。兒子的癬疾已經痊愈了,六弟的身體氣色也恢複往常,紀澤兄妹身體都好,兒媳婦又有身孕了,身體平安,不吃藥。同鄉各家也都平安無事。陳本七先生來京城,兒子自有處理安置的辦法,大人盡可放心。大略也不過是款待從厚,而打發從薄,兒子的光景比較窘迫,恐怕他來了也一定會後悔的。

九弟來信說母親經常睡不好,兒媳婦也犯這種毛病,用熟地、當歸蒸母雞吃,很有效驗,九弟可經常辦給母親吃。鄉下的雞肉豬肉最有營養,如果經常和黃芪、當歸等蒸著吃,稍微有點兒藥性,又沒有藥味,堂上五位老人吃了,一定大有益處,希望弟弟們常常留心辦理。

老秧田背後的三角丘,是竹山灣到我家的大路,兒子曾對四弟說過,要把路改到墈下,在檀山嘴那邊架一座小橋,由豆土排上麵橫穿過來,在三角丘多栽竹子,上可接新塘墈的大楓樹,下可接檀山嘴、大藤包裏,很是完整緊密,我家的興旺氣象,便更加聚合了。希望堂上大人細細想想,如以為可以,求叔父大人在明年春栽竹種樹,如以為不可以,請叔父大人來信指示。

兒子等二十日為祖母守製已滿,敬謹祭告,二十九日又祭告一次,其餘下次再行稟告。

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九致九弟:勸宜息心忍耐為要

【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二日申刻代一自縣歸,接弟手書,具審一切。

十三日未刻文輔卿來家,病勢甚重,自醴陵帶一醫生偕行,似是瘟疫之症。兩耳聾,昏迷不醒,間作譫語,皆惦記營中。餘將弟已赴營、省城可籌半餉等事告之四五次。渠而醒悟,且有喜色。因囑其靜心養病,不必掛念營務,餘代為函告南省、江省等語,渠亦即放心,十四日由我家雇夫送之還家矣。若調理得宜,半月當可痊愈,複原則尚不易。

陳伯符十二日來我家,渠因負咎在身,不敢出外酬應,欲來鄉為避地計。七十侄女十二上來。山先生十四歸去,與臨山皆朝南嶽。臨山以二十四歸館,山二十二夕至。科四讀《上孟》至末章,明日可畢。科六讀《先進》三頁,近隻耽擱一日也。彭茀庵表叔十一日仙逝,二十四日發引。堯階之母十月初二日發引,請叔父題主。黃子春官聲極好,聽訟勤明,人皆畏之。弟到省之期,計在十二日,餘日內甚望弟信,不知金八、佑九何以無一人歸來,豈因餉事未定,不遽遣使歸與?弟性褊激似餘,恐怫鬱或生肝疾,幸息心忍耐為要!二十二日郴州首世兄淩雲專丁來家,求薦至弟營。據稱弟已於十七日起程赴吉矣。茲趁便寄一緘,托黃宅轉遞,弟接到後,望專人送信一次,以慰懸懸。家中大小平安。晰箸事暫不提。諸小兒讀書,餘自能一一檢點,弟不必掛心。

兄國藩手草

鹹豐七年九月廿二日

【譯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二日下午,代一從縣裏回來,收到你的信,一切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