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少年才子(1)(2 / 3)

但是,對於朝廷政治他就不敢說了,諸葛瑾的名字已經叫了七年了,朝政並沒變得像玉一樣潔淨。

現在,黑暗的朝政能變得清明嗎?望著諸葛亮繈褓中那甜甜的笑臉,諸葛珪心中不禁感慨道:這個孩子生不逢時啊!

自幼就聰明好學

歲月荏苒,時光如梭。諸葛亮已經從一個咿呀學語的稚子長成了珠璣滿腹的孩童。

3歲的時候,諸葛亮已認識數百字了,4歲便能誦讀詩詞,5歲時,父母把他送到官辦的文學館讀書。

由於諸葛亮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學業上進步很快。師長講課時,他認真聽講,不懂就問,力求弄懂弄通,有獨到的見解和體會。有幾次,諸葛亮就曆朝名士施展文韜武略、智謀興邦等事例,提出一些問題,竟把老師問得啞口無語。

不僅如此,諸葛亮自幼才華過人,博聞強識,讀書過目不忘。他曾向老師借來一本《晏子春秋》,隻讀一遍,就能背誦如流,一時間在學館中傳為美談。

學堂內有個老學究,喜歡下棋,在陽都很有名氣,聽說諸葛亮精通棋藝,老先生特地把他叫到屋中對弈,結果一勝四敗,白發人敗在學童之手,使人驚歎不已。

汪家莊有位親戚,想造條大船出外做生意,但計算不出造船需要多少材料。親戚就向諸葛珪請教,諸葛珪回答不出,在一旁的諸葛亮卻說:“可以先造條小船,計算好材料數量。再看看要造的那條大船相當於小船的多少倍,大船所需材料的數量也就計算出來了。”按照諸葛亮的辦法去做,船很快造成了。

在學館裏麵,有個叫朱波的學童,倚仗其父是奉縣的縣丞,驕橫不法,浪蕩成性,經常欺侮同班其他學童。

對於朱波的所作所為,大家都非常氣憤,背地裏喊他“小霸王”。但是,諸葛亮從不懼怕朱波,經常直言斥責他的惡行。

朱波因為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比自己父親的官大一級,嫉妒諸葛亮,不敢在他麵前放肆。

有一次,朱波又無故毒打了一名學生,諸葛亮和幾位小夥伴一商量,用計先支走朱波的家丁,在放學的路上,把朱波騙到荒郊野外,在曆數其惡行後,眾人拳打腳踢,把朱波狠打了一頓。

從那以後,朱波再也不敢為所欲為。主持正義的諸葛亮周圍很快聚集了一批少年朋友,大夥兒都親切地叫他“亮哥”,學館裏的教學秩序也相應地好了起來。

諸葛珪盡管遠在泰安做官,但仍非常關心子女們的學習和生活,不時托人捎回書籍讓他們閱讀,每次回家都提出問題對孩子們考問,諸葛亮回答得最好,常得到父親的稱讚。

一次,叔父諸葛玄對兩個侄兒進行考問。老大諸葛瑾對《尚書》《左傳》等有一定的見解,對傳統的禮、樂、射、禦、書、鼓六藝感興趣,諸葛亮則喜歡鑽研治國權謀方麵的書籍,有問必答。

諸葛玄感慨地說:“老二將來要成為一個治世的能臣。”

受優良傳統熏陶

諸葛珪生活在東漢政治最糟糕的時期。從諸葛珪記事時起,他就常聽大人講宮中宦官和外戚輪流秉政的故事。

自從漢章帝劉炟以後,東漢朝中繼位的皇帝都很幼小。和帝10歲繼位,殤帝誕生不到百日繼位,安帝13歲繼位,順帝11歲繼位,衝帝兩歲繼位,質帝8歲繼位,桓帝15歲繼位。

“繈褓皇帝”和“童年天子”都是有名分和地位,但卻不可能有成熟的政治統治經驗,因而不可能真正獨立行使最高首腦的權力。真正的權力由皇帝的母後及娘舅家族掌握。這就出現了外戚秉政的現象。

但是,當小皇帝一天天長大以後,他們就希望從外戚的控製下擺脫出來,於是他們就依靠宮中與外戚不同的另一群人宦官的力量把外戚扳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