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名為《火攻篇》。前十一篇是作戰的一般形式,而本篇則是闡述火攻的規律和方法、注意事項等。
孫子是將火攻寫入兵法的第一人。他指出“火攻有五”:火燒敵軍,火燒糧草,火燒敵人的輜重,火燒敵人的倉庫,火燒敵人的運輸設施、糧道。這是火攻的種類。孫子還提到了火攻的條件,即“行火必有因”,需要準備器具,還要依據天氣征候等。
在本篇中,孫子還提出了“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的戰爭原則。
孫子的惟利原則,是指考慮問題,采用戰術,製定方針,謀劃戰略要以現實的利害為依據,對所作所為要有一個清醒、冷靜、理智的正確態度。惟利原則不是惟利是圖,利令智昏終要失敗。見利就爭,見便宜就搶,爭搶到手的往往是誘餌,會變成害。所以,聰明的人考慮問題做決策時,總是兼顧到利和害兩個方麵。
水火無情,兵家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才把它們運用於戰爭。而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應加以特別注意,以免“自淹”、“自焚”。
第十三篇 用間篇
孫子說:
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出征千裏,百姓的耗費,國家的開支,每天都需要花費數目巨大的資財。全國上下,也因戰爭而動亂不安,百姓疲於奔命,不能正常從事自己的生產的,就會有七十萬家之眾(古製:一家從軍,需七家負擔戰爭勞役)。敵我兩軍相持數年,為的是有朝一日能取得勝利。所以,那些吝惜錢財,不肯通過用間諜來了解敵情的將帥,實在是沒有仁愛之心到了極點。這樣的將帥,不是軍隊的好將帥,不是國君的好助手,也不是能獲得戰爭勝利的人。
英明的國君和優秀的將帥,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戰勝敵人,取得的成功超過一般人,就在於用兵之前便掌握和了解了敵情。要事先了解敵情,絕不能依靠神鬼的啟示,也不能用某些事件現象的類比推測,更不可用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數去驗證,而隻能從那些真正了解敵情的人那裏獲得。
間諜的運用方式有“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五種。五種方式同時運用,使敵人不能知道我國用間諜的手段和途徑,才能使敵人感到神秘莫測,這是克敵製勝的法寶。所謂“因間”,是利用敵國居民中的一般人做間諜;“內間”,是利用敵方的官員做我方的間諜;“反間”,是利用敵人的間諜來為我們做間諜工作;“死間”,是製造假情報通過潛入敵營的我方間諜,傳給敵方間諜,使敵軍受騙(因真情一旦敗露,此類間諜難免被殺,故稱“死間”);“生間”,是指能活著回來報告敵情的間諜。
所以,對於統領三軍、用兵打仗的國君和主帥來說,全軍上下沒有比間諜更為親近的,獎賞沒有比間諜更優厚的,交待處理的事情沒有比間諜更機密的。不是睿智聰明的人,不能使用間諜;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間諜;不是用心精打細算的人,不能獲得間諜的真實情報。微妙呀,微妙!沒有什麼地方不可以使用間諜。如果間諜工作尚未開展就泄露了用間的消息,那麼,間諜和告密者都應該處死。
對那些我軍想要攻擊的地方,想要攻打的城堡,以及準備刺殺的敵方官員,都應該事先了解敵方的守將及其左右親信、掌管通訊聯絡和把守門戶的官員以及幕僚門客的姓名。對於這些情況,我方的間諜一定要偵察清楚。
必須查出來偵察我方情況的敵方間諜,用優厚待遇和金錢收買他們,對他們進行引誘開導,然後交給他們任務,放他們回去,這樣就可以使他們成為反間,為我所用了。有了反間提供的情報,就可培植、利用鄉間和內間了。根據反間提供的情報和死間傳播的假情報,就可以通過反間而告知敵人;也是因為有了反間,我方的生間就可以按預定的時間回來彙報敵情。對於五種間諜的情況,君主必須清楚地知道並應該懂得,其關鍵在於利用反間,所以,對反間的賞賜待遇不能不是最優厚的。
從前,殷商的興起,得力於伊尹曾在夏朝做過官;西周的興起,得力於薑尚曾在殷商為臣。所以,明智的國君,賢良的將帥,能使用智慧高超的人做間諜,一定能取得極大的成功。這是用兵作戰的要決,整個軍隊都要依據他們提供的情報來決定軍事行動。
《用間篇》是《孫子兵法》的最後一篇,與《計篇》遙相呼應,貫穿著“知己知彼”的思想,使本書成為一個整體。
孫子開篇便提出用間的重要性。孫子說:“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聰明的君主、優秀的將帥取得不凡的戰績,是由於事先完全知道敵軍情況的緣故。
“用間有五”,即“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如果巧妙地運用這五種間術,就會使敵人無法洞悉其中的奧秘,從而順利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五間”中,“反間”尤為重要,因為“反間”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這樣既可以獲取信息,又可以避免己方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