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洪應明(2)(3 / 3)

忘怨忘過,念功念恩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為別人辦了好事不要念念不忘,但如果作了對不起別人的事不能不經常反省;反之,別人有恩於自己要時時牢記,別人做了傷害自己的事就不可以不立即忘記。

【賞析】

在日常生活中與別人因小事而結怨,就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輕者不利於團結,重者則發展成窩裏反,妨礙了事業的發展,當事者還可能兩敗俱傷,誰也占不了便宜,乃至於身敗名裂。因此,從這些方麵說,對待怨恨、別人的過失,應善於忘記,正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忘記才是明智之舉。而如果是自己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則更需要反省,誠懇地向別人道歉,以求化解怨恨。

而對於恩,常有“恩將仇報”“忘恩負義”“過河拆橋”之言,這都是由於自己辦了好事卻念念不忘,以有恩者自居,這種做法很淺薄,易招來別人反感,所以不如忘記。而對於別人有恩於自己,在不失原則的前提下,知恩圖報,既是個人良知的顯現,也會加強加深人際關係的友好度。

富貴名譽,自德而來

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興廢;若以權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富貴和名譽,假如是憑借著高尚的品德而贏得,那就如同山林中的野花,充滿生機,會不斷繁殖綿延不絕;假如是通過建功立業取得,那就如同花園中的盆栽一般,隻要稍微移動,花木的成長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假如是靠強權獲得,那就如同花瓶中的鮮花,缺乏牢固的根基,很快便會枯萎凋謝。

【賞析】

《左傳》有“君子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在這三項不朽的事業中,立德是居於首位的。

隻有靠道德力量獲得的社會地位才會長久,隻有通過辛勤勞動取得的財富才能保留。飛來橫財,它意味著大災,伴隨著毀滅;虛假的榮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轉眼之間便會原形畢露。

道德是成就富貴名譽的基礎,它要求我們客觀上伸張社會的正氣,主觀上則使自己無愧於人類的良知,而自己的財富要通過勞動付出得來,自己的社會地位要靠道德力量獲得。

心體光明,青天白日

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

為人光明磊落,即使在陰暗的房屋裏心中也有一片光天化日;為人心裏陰暗,那麼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也仿佛眼前厲鬼橫生。

【賞析】

俗話說:“身正不怕影歪,真金不怕火煉。”一個人心地光明磊落,即使他身處在黑暗世界,也像站在萬裏晴空之下,前途一片光明;一個人如果心懷不軌、心地陰暗,即使他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纏身一樣,終日不得安寧、戰戰兢兢。由此可知,坦誠為人就等於為自己尋找到了一個和平的精神家園。

對我們而言,要做到坦誠為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慎獨,也就是自省自檢,每天檢查自己的言行,找到自己的短處和不足,對症下藥,既可完善自己,又會有助於人際關係的和諧。能夠做到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光天化日之下眼前厲鬼橫生呢?

窮愁寥落,勿自廢馳

貧家淨掃地,貧女淨梳頭,景色雖不豔麗,氣度自是風雅。士君子一當窮愁寥落,奈何輒自廢弛哉!

貧窮家庭的地上總是幹幹淨淨,貧窮人家女子的頭發總是光亮整齊,看上去穿著雖不豪華豔麗,卻別有一種高雅不俗的氣質。因此一個有才德的人,一旦境遇不佳而處於窮困潦倒的境況,又怎麼能自暴自棄、自甘消沉呢?

【賞析】

培根說:“順境的美德是節,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德性。”生活中絕大多數人之所以無所成就、默默無聞,之所以隻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無足輕重的次要角色,不是由於他們沒有成就的能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於他們缺乏走出困境、缺乏積極向上的勇氣。

對於一個試圖克服危機的人來說,不管他是多麼地一貧如洗、身無分文,隻要他渴望著有一種克服危機的積極向上的力量,希冀著攀登上成功的巔峰並願意為此付出努力,那麼他終將成功。反之,對於那些胸無大誌、自暴自棄、甘於平庸之輩,我們則無計可施。

人生不能沒有希望,所有人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假如真有人生活在絕望的人生之中,那麼他隻能是失敗者。身處逆境的人,隻要不失去希望,就能打開一條通向成功的大道。

念覺便轉,轉禍為福

念頭起處,才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從理路上來。一起便覺,一覺便轉,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輕易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