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洪應明(3)(1 / 3)

在邪念剛萌發時,便意識到這是走向貪欲的邪路,應立刻打消這種念頭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壞念頭一產生就立刻有所警覺,有警覺就立刻加以挽救,這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重要關頭,絕不可輕易放過這至關重要的一刹那。

【賞析】

常言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很多事情往往在一念之間決定了人今後的人生道路,而一念不慎足以鑄成千古恨事,因此,先儒才有“窮理於事物始生之際,研機於心意初動之時”的名言。但一定會失足並不是在當時,而是在於平時的疏忽,就像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平時聽不見別人的勸告,到有了重大損失才後悔,而出現這樣的結果是由於這個人平時還沒有意識到剛愎自用是好是壞。由此可見,一個人不能防邪念於未然,就可能導致壞的結果。所以,對於欲望,人必須拿出毅力恒心控製私心雜念,當心中邪念一起便當機立斷打消這種念頭回到正道上來,而這種扭轉是每時每刻的事情,在於自己平時的磨煉。切記,對自己的心靈不能有半點鬆懈,否則一念之差會帶來終身禍亂。

不怕小人,怕偽君子

君子而詐善,無異小人之肆惡;君子而改節,不及小人之自新。

君子如果偽裝善良,那就和小人肆意作惡沒什麼兩樣;君子如果喪失操守,那他還不如一個改過自新的小人。

【賞析】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印度諺語也有:“‘朋友’一吻,勝過‘敵人’一拳。”生活中小人難纏,但偽君子則更可怕。我們身邊有一些道貌岸然的人,貌似忠厚的君子,滿口仁義道德,其實肚子裏淨是陰謀詭計男盜女娼;他們表麵上謙虛恭讓,實際上內心陰暗惡毒。有人稱小人是狼,在此看來,披著羊皮的狼則更狡詐,這種偽君子比真正的小人更具欺騙性和危險性,讓人防不勝防。

生活中我們應警惕小人,更應警惕那些偽君子、真小人,擦亮眼睛,仔細觀察,這樣才不會讓偽君子有機可乘。

順不足喜,逆不足憂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處在不順利的環境中,就好比全身都紮著針、敷著藥,在不知不覺中磨煉著意誌、培養著高尚的品行;處在優越的環境中,好比被各種兵器所包圍,不知不覺就被淘空了身體,消磨掉了銳氣。

【賞析】

人的一生有起有落,看待人生要有辨證的觀點。

處在逆境之中,人固然痛苦,但對於一個有誌向、能自省的人來說,逆境恰恰是人生最好的修煉場,在逆境之中可以鍛煉自己的意誌,修正自己的不足,等時機成熟,就能走出困境有一番作為。

反之,處在順境之中,人固然快樂,但對於一個沒有遠大追求和自製力的人來說,順境往往使他墮落。在順境中不思進取,就容易遊手好閑;在順境中貪圖享受,就容易滋生腐敗。

貧與富不是絕對不變的,順與逆也是可以轉化的,聰明的人善於用辨證的觀點看待人生,掌握自己的人生。

人品極處,隻是本然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隻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隻是本然。

文章寫到登峰造極的境界時,並沒有什麼特別奇妙的,隻是把內心的思想感情表達的恰到好處而已;一個人的修養如果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時,並沒有什麼令人驚異之處,隻是使自己的精神回到純真的本性而已。

【賞析】

堆砌詞藻,無病呻吟是寫文章的大忌,老舍先生就主張在文章中不使用過多華麗的形容詞,而是要保持一種天然清新而又自然貼切的文風,以免使文章失去了淳樸的魅力,給人一種華而不實、膚淺賣弄之感。

做人也是同樣的道理,矯揉造作總是給人虛偽之感,如“東施效顰”。失去真我反而使自己更加醜陋,倒不如一如趙傳所唱:“我很醜,但我很溫柔”,醜是客觀,溫柔是自然本色,醜加溫柔,也會可愛。做人隻有平平淡淡才是真,品行修養極高的人,其實就是一個純真自然的人,所以提倡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知足常樂,便無殃悔

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悉敗身喪德之媒,五分便無悔。

美味可口的佳肴,都可能是傷害腸胃筋骨的毒藥,隻有掌握分寸,隻吃到五成飽才無危害;令人身心愉悅的事,都是可能導致身敗名裂的媒介,隻要不放縱自己,限定在五成便不會有大的過失。

【賞析】

生活中有一些人,經不住誘惑,一旦遇到美味可口的美食,就不顧一切拚命地貪吃,結果把腸胃吃壞。注重養生的人知道,營養不良不好,吃得太多也絕非好事,隻有少吃多餐才符合養生之道。

做人也是這樣,當一個人沒有欲望的時候,他的生活就很單調枯燥、沒有活力,而當一個人欲望太多時,他的生活又處處充滿危機。因此,做人必須擁有欲望,也要懂得克製欲望,如此最好、最實際的方法就是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