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許名奎(3)(3 / 3)

許名奎說:

西漢司馬相如寫有一篇《子虛賦》,深受漢武帝賞識,因而名聲顯赫;主父偃曾懷才不遇,後上書漢武帝,漢武帝立即召見,大有相見恨晚的感慨,繼而委任他為郎中,頓時變得榮耀加身。布衣王生,因教龔遂應答天子的問題得當而獲得官位;唐人馬周代常何作奏章而榮任唐朝的中書令。

人如果沒有好的機遇,就好像石頭上求穀米那樣難;機遇來臨時,就好比在自家果園摘果實那樣容易。難道不是得失由命運安排、富貴在於天意嗎?

楚人卞和多次獻玉,都沒有得到賞識;顏駟曆經三朝,都沒有獲得升遷。賈誼何必苦悶,竟然作《鵬賦》,自認為壽命不長了。唉,成功與失敗隻是機遇之差,當你懷才不遇時,也要耐心等待機會呀!

懷才不遇是時常發生的事情,比方說專業和需求不對口,自己的才華沒有被人發現等。其實,在平淡之中發掘和抓住機會,自會有成功的一天,所以也就不必太過計較。

真正有大誌之人,即使是平生不得誌,也能剛正不阿、廉潔自守,不會依附權貴,更不會與奸人同流合汙。不畏嘲諷,也不要懼怕失敗,矢誌不渝地向著既定目標前進,就能忍受一切不平之待遇。

兄友弟恭,人之大倫

許名奎說:

兄長照顧弟弟,弟弟對兄長恭敬,這是人間一個重要的倫理道德。即使有點小矛盾,也應該念及手足之情,互相諒解,互相包容。

舜對待象,心中沒有一點怨恨;莊公和段叔不能和睦相處,便處心積慮地互相爭戰。許武分割家產,是為了使弟弟有好的名聲;薛包分割家產,把荒地和破爛之物留給自己。

周顗承受弟弟的火攻;牛弘的弟弟因醉酒欲殺牛弘,牛弘不聽妻子的嘮叨而予以寬容。當今世風淺薄,人心敗壞,兄弟之間為了利益爭個你死我活,互相為患,不念及一母所生,兄弟之間爭鬥不止,實在令人痛心。唉!兄弟之情幾生修到,怎能不忍住損害之心呢?

兄弟之間的關係,兄應該是友,弟應該是恭。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中的兄友弟恭,體現了兄弟間的骨肉之情。同胞間的情義體現為互敬互愛,相互扶持,謙恭謹慎,和睦共處,榮辱與共,尤其是有外侮來臨,則更應齊心協力,團結一致,這樣才能家庭昌盛,事業興旺。

正家之道,始於夫婦

許名奎說:

治家是否有正常的秩序,取決於夫婦的相處之道。對上進行對祖先的祭祀,對下孝敬供養父母。丈夫仁義,按丈夫之道行事;妻子順從,按妻子之道行事,這樣才能家道富裕興旺。《詩經》中有被丈夫拋棄的婦女的哀歎,《易經》中有夫妻反目成仇的告誡。

西漢桓少君不因自家富裕而輕視丈夫鮑宣;朱買臣之妻卻因為其賣薪而認為難以享受富貴,就離他而去。

晉代王茂弘不堪忍受妻子曹氏的嫉妒,暗中救護自己的婢妾;晉代王夷甫也難以容忍妻子郭氏的仗勢欺人和凶悍無理。我們暫且不說二位丈夫如何賢明,隻說這二位夫人有失婦道就已經令人扼腕歎息了。唉!夫妻之間怎能沒有互相包容之心呢?

夫婦雖不像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那樣的骨肉情深,卻是一生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夫婦之間,隻有苦樂與共,休戚相關,才能成為好的夫婦,也才有真正的幸福。夫婦之間隻有相互尊重、信任,才能結成一個美好、和諧的家庭。

夫妻和睦是家庭和睦的核心,夫妻之間的恩愛是身心的契合,是誌同道合、患難與共。

君子之交,慎終如始

許名奎說:

古人的交情就像真金一樣,千錘百煉也不會改變顏色;現代人的交往,就像七、八月的洪水,早晨是滿的,晚上可能就幹涸了。

管仲與鮑叔牙之間相知如一,不管是窮困還是通達,都不改變;範式和張劭間的友誼,不管生死都不離異。

君子之交淡如水而能長久,小人之交雖甜卻很容易毀壞。這是先哲告誡我們的;以權勢相交,以利益而交;互有予求相交;容易熱起來也很容易涼下去。所以,有道德的人交友,應始終如一,市井小人的交友,就像市場做生意一樣。

郈成子接來穀臣的妻兒,把自己的住房分給他們居住;到溉對舊識任昉的兒子們卻沒有一點關懷之情。交友在朋友得勢時,指天發誓決不相負,一旦失勢,就形同陌生人。唉!君子之交淡如水,人們怎能不忍住結交之心呢?

君子之交像芬芳的美酒,天氣越冷,酒味越濃;與不好的人結交,如同棉花的花心,早上還在,晚上就會凋零。隻有與人結為牢固的交情,方能稱得上賢良的人。

因權勢而結為朋友,他的勢力沒有了,交情也就會隨之而絕;因利益而結為朋友的,朋友隨著利益的完結而煙消雲散。君子是不和這類人交往的。君子交友,不應隻看外表和看對自己是否有利為出發點,要出於真心實意的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