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忍聽讒言的人,往往會輕信讒言,這是因為心虛的緣故。
不能忍說讒言的人,往往有兩個層次:一種人是專門製造讒言去攻擊他人,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這種人很陰險,好藏在暗處攻擊別人;另一種人喜歡傳播讒言,出於好奇或是想告訴別人他知道的東西比旁人多,因此一定要借機大肆渲染一番。
無論如何,讒言不忍後果是會相當嚴重的。對讒言加以抵製,不輕信、不傳播,這是忍住讒言最好的方法。
水清無魚,人精無徒
許名奎說:
水如果太清澈就不會有魚,人如果太認真就不會有朋友。美玉裏麵或許會包含著瑕疵,江河中也會容納有汙濁。
如果政府太苛刻,人民就會狡黠。老子的這句名言,可以作為治理國家的法則。苛刻的政治,使統治和被統治者之間不和睦,太嚴厲瑣碎,就會失去百姓的擁護。薛宣雖然以粗俗的語言規勸帝王,卻有大臣的祥德之氣。
稱了薪柴燒火,數著米粒煮飯,用這種斤斤計較的態度去接人待物,勢必會眾叛親離。古時候的君子,力求在別人的過錯中尋找沒有錯的地方,所以,天下的人們沒有怨恨。而現在的所謂君子恰恰相反,他們喜歡在沒有錯誤的人身上找缺點,吹毛求疵,弄得天下人手足無措。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怎能不忍住吹毛求疵之心呢?
為人處世應該以道德的準繩來衡量自己,約束自己的言行,對待別人就要像船工那樣接引乘客登舟。隻有嚴己寬人,才能成大事。如果一旦發現別人有稍許過錯,就抓住不放,看不到別人的長處和優勢,到頭來,隻能將自己置於孤立的境地。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與人相處,不要總是去責備、去苛求別人。在要求別人怎麼做的時候,應該首先問一下自己能否做到。時時檢查、約束自己的行為。隻有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才能團結能夠團結的人,共同做好工作。一味地苛求、指責別人,隻會把事情做糟。
禍兮福倚,福兮禍伏
許名奎說:
禍害中隱藏著幸福的因素,幸福中又埋藏著禍害的種子,禍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烏鴉、喜鵲的鳴叫所預示的兆頭,容易驚動愚俗之輩。
黑牛生下白色的小牛,是瞎眼的凶兆,盡管父子倆先後瞎眼,但也因此使他們免於從軍打仗,還受到官府的供養。
熒惑纏住了心星,是天降大禍於宋國的征兆。麵對災難,景公並沒有將他們移禍於丞相、百姓、年成,而甘願自己承受。景公的這一席話讓蒼天為之動容,反而延長了他二十年的壽命。
雀在城生出一隻烏鴉,生長在山野的桑和後卻在宮廷裏長了出來,說它是吉兆卻並不吉兆,說它是凶兆卻並不凶險。所以君子見到喜事時不過分高興,見到怪事不表示驚訝,不會花費錢財在不該祭祀的時候,不會相信,男女巫神的一派胡言。信服神巫的人是愚蠢的,崇奉淫祀的人一定會失敗。唉!麵對幸福或災禍時,人們怎能不學會沉住氣或穩定心呢?
禍福之間,很難預料,大抵是福禍參半。不同的人看待禍福有不同的標準:在你的承受能力上你認為是禍事,在別人眼裏看來也許是小事一樁,根本無足輕重;有時在你眼裏看來是福從天降或是意外之喜在他人的眼中,不過是少見多怪而已。
人都喜歡幸福而恐懼災禍。一個有修養的人遇到災禍不懼怕,鎮定自若,遇到好事也不會欣喜若狂。善於克製自己的感情,才能更好地處理自己所遇到的禍事與幸運。
不如忍耐,靜觀勝敗
許名奎說:
不能忍受別人冒犯的人,發起怒來也不會顧及別人;不能忍受別人壓抑的人,怨憤時也不會考慮自身。受到一點委屈就好像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打了一鞭,一定要加以報複。怒發衝冠,算不上真正的壯士。
受到挫折或屈辱時就勃然大怒,這樣不僅害了別人,而且傷害了自己。不如忍耐性情從旁慢慢觀察勝敗。名譽在屈辱中得到了顯彰,德量可以從隱忍中培養增大。黥布恃仗意氣,以為會拜為漢將,當漢王坐在床上洗腳時召見他,氣得要自殺,召見後受到的恩惠又超過了自己的想像,又喜出望外。雖然人們最後沒能看到他功名如何,但這一怒一喜之間所表現出的氣量,已經很清楚地告訴人們,他是個不能忍受挫折的人。唉!麵對冒犯或者遭遇挫折的時候,人們怎麼能沒有忍耐之心呢?
人的一生,不可能什麼事情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災難、挫折。意外總會發生,困境也會時而遇到,能不能忍受一時的不順利,這就要看一個人的雄心壯誌了。誌在成大業者,不會以一時一事的順利和阻礙為念,也不會為一時的成敗所困擾。麵對不利和困境,必然會加倍努力,奮發圖強,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成就功業,這才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成功的基礎。
懷才不遇,矢誌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