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自內心,切勿嘲笑
許名奎說:
心中快樂,發自內心的笑,別人就不會厭惡。盧杞發笑的原因不可估測,是因為他內心狡詐。
雖然笑一笑是件小事,卻能招致禍患。齊妃嘲笑克足跛致使晉國發兵伐齊;平原君的美妾笑語跛腳之客,而使其賓客漸疏。
蔡謨因牛車這種無足輕重的話題開玩笑,而和王導結怨;郭子儀支開妻妾,是擔心她們笑話盧杞的醜陋而招來災禍。
人世多碌碌庸人,又有誰能脫離俗氣?馮道因《兔園策》的玩笑而罷免了劉嶽、任讚的官,婁師德卻不為被譏為莊稼漢而發怒。有話說得好,笑可以結怨,笑也可以泯仇。對惡意的笑是不是該忍一忍呢?
笑到適度,恰到好處,這樣別人就不會討厭。因為高興過度或是恥笑別人,則隻會使別人討厭自己。
古人早有明訓:“言語傷人,勝於刀槍。”許多人常以“嘲弄”他人為樂,戲稱別人為“笨”、為“醜”,有些雖然隻屬玩笑,但總讓人覺得不妥,畢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嘲諷之言,會使聽者不悅;嚴重的,甚至會遭致殺身之禍,追悔莫及。因此,古人說:“笑不可測,腹中有劍。”這劍來自你的心中,傷了別人;這劍同樣來自別人心中,定會傷了自己。由此可見,簡單的一笑,真叫人不可不慎啊!
玩物喪誌,人之通患
許名奎說:
楚王喜歡細腰的女子,宮女因此而餓死者大有人在。吳王喜歡與劍客過招,於是老百姓身上便有傷痕。
古人有嗜好酒、財、琴、笛、馬、鵝、鍛造、鞋子等的,愛好這些的人,都有所失。一個人隻有喜歡好學,才會對自己有益。明明知道嗜好會給自己帶來過失,卻不戒除掉;明明看到對自己有益的東西,卻不去努力學習,結果導致玩物喪誌,這是人類的通病。
人有七情六欲,每個人的喜好和厭惡都有所不同。即使是有著相同誌趣的人也各有自己十分鍾情或是醉心的事情,就愛好本身,本無可厚非,在喧囂的人世間,有一方屬於自己的淨土,欣賞那些心愛的珍藏是一件非常痛快的事。許多名人都有自己珍愛的東西。
愛好本身並不是壞事,它能陶冶情操、娛樂身心,但倘若愛過了頭,失去了分寸,甚至於到了執迷不悟、顛倒是非輕重的境地,那就非常危險了。
賞愛過分,一味沉醉其中,既誤理想,又走火入魔,人到玩物喪誌的地步,隻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
以儉治身,以儉治家
許名奎說:
用節儉來修身養性,就不會有太大的憂慮;用節儉的原則治理家務,就不會有過多的要求。
人類所需要的物質,上天對其有一定的限量。就像夏天如果雨水太多,秋天就一定會有幹旱發生。
魯人用瓦盛粥送給孔子,孔子就像對待接受貴重的饋贈一樣對待它;晏嬰祭祀先人,所用祭品裝不滿器皿。李崇經常吃醃、煮韭菜,被門客戲稱為“二韭一十八”;庾之澄經常吃醃、煮、生韭菜,友人笑曰:“三韭二十七”。
公孫弘官至丞相,吃粗米,蓋布被,一點假都不敢做。粗茶淡飯,不必感到驚訝。每天吃飯用錢上萬,實在是太過分了。唉!勤勞節儉是修身治家之本,怎能不忍受儉樸的生活呢?
人能忍受儉樸的生活,也就沒有貪欲,沒有個人的私欲,為人才能正,為官才能清,才能抵禦奢侈之風的侵蝕。
一個人要是能以節儉修身,憂慮就會遠離;以節儉治家,就不會求助於人。
人們啊!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呀!安於平淡,克勤克儉吧,因為清廉自守,也是人高潔品質的一個方麵。
貪者敗類,不仁不義
許名奎說:
貪財叫做饕,貪食叫做餮。舜除去的四凶中,饕餮就是其中之一。
鄧攸因在任刑政清明,百姓歡悅,後因病離職,百姓拉著他的船不放行。魚弘作郡太守的時候,搜刮的行為號稱“四盡”,安重霸下棋,意不再棋,是想收取賄金。
李崇、王元融背賜布,閃了腰,摔斷了腿。這種貪心之徒,侮辱了君王的名聲。嘴裏說著要清廉,可心像盜蹠一樣。家產隨升官而增進,資財隨位高而積累,要是宋遊道聽到別人彈劾他的這番話,難道不感到慚愧嗎?唉!貪欲是人生的一大害,怎能不忍住貪欲的誘惑呢?
貪欲是產生一切罪惡的根本。人一旦貪欲之心過重,就會心術不正,就會被貪欲所困,離開事物本來之理去行事,就會將事做壞、做絕,大禍也就隨之而來。所以我們務必要忍住貪欲之心。
一個人不能忍住心中的貪欲,什麼事情都會辦不好。受貪欲的影響,總是奢望自己能夠比別人占得多,能夠不勞而獲,稍不如人,便氣憤不已,隻能看到眼前利益,有損人格不說,長遠的利益也同樣會失掉。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許名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