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劉禹錫(3)(3 / 3)

(2)反對為富不仁,關心人民疾苦,主張構建和諧社會。對於富豪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榨,劉禹錫不同於一般詩人給揭露了事,而是以政治家的身份給以處理。在《調瑟詞?並引》中,他以一豪富的奴仆不堪壓榨紛紛跑掉的教訓,告試富者,要永保舒適的日子,不能隻顧聚財,必須考慮下人的生活,像彈琴一樣,各個弦都顧及到,才可彈出和諧的樂章。否則,隻會弦斷音絕,後悔莫及。

(3)提倡廉政。要構建和諧社會,官吏清廉是關鍵。在官吏清廉上,劉禹錫還糾正了司馬遷“身修才官未嚐亂也”的說法。指出“修身不能及治者有矣,未有不能自己能及民者。”還進一步指出:“其修身非止乎一身,必將及物也。”也就是修養不能隻限於自身,還必須旁及別人,讓下屬也清廉。劉禹錫的見解,確屬經驗之談。

(4)重視教育,重視人才培養。劉禹錫深知治國需要人才,人才來源於教育,來源於學校,他針對當時各州縣經濟困難而又鋪張祭孔的特點,向朝廷提出減少祭孔費用,移資教育的建議。在《奏記丞相府論學事》一文中,他為朝廷算了一筆帳,全國每年祭孔經費達四千萬,他主張減少祭孔次數和祭品,把省下的錢用在建教室、置教具、助夥食上。

(5)關心少數民族,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在《答饒州元使君書》中,劉禹錫提出“夷夏殊法,牽乎俗也”,“因俗在乎便安。”要少數民族地區和中原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這是因為風俗不同,適應少數民族的風俗,有利於社會安定。這一主張,似有“一國兩製”和給少數民族地區特殊政策的影子。

(6)主張人人掌握保健知識,醫療事業以防為主。以解除人民疾苦為已任的劉禹錫,十分關心百姓的健康,他曾收集各地驗法,自己再加臨床證實,擇其簡單易行的編成《傳信方》上報朝廷,廣為傳布。在《答道州薛郎中論方書書》中,他批判了一些人平時“笑人言醫”,“病則委千金於庸夫”的人,要人們平時掌握些保健知識,在這封信中,他還肯定了薛景晦“弭病於將然為先,而攻治為後”的觀點,也就是現代說的,醫療要以預防為主。

(7)主張老人正確對待生老病死,積極發揮餘熱。劉禹錫用“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形象說明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他還要老人看到自己的長處,閱曆多,經驗多,辦事不容易出錯,鼓勵老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發揮餘熱,積極為社會做貢獻。

(8)強調人要忠於國家,孝順父母,講究誠信。在《名子說》裏,他要求兩個兒子“於人無賢愚,於事無大小,鹹推以信,同施以敬。”也就是無論對誰都要講誠信,做任何事都要有敬業精神。接著他又說:“夫忠孝之於人,如食與衣,不可斯須離也。”即忠於國家幹好本職和孝順父母像吃飯穿衣,片刻都不能忘記。

劉禹錫還有很多可貴思想和精神,如看事物要抓主流的觀點,始終不渝的鬥爭精神,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等,不再贅述。

劉禹錫首先是唯物主義思想家和具有治國平天下抱負的政治家,以哲學家的思維和政治家的抱負發而為文,自然格調高遠,為人稱道。我們現在一提到劉禹錫,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詩文,實際上,詩文對他來說簡直是緒餘。

我國曆史上像劉禹錫集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於一身,而又充滿樂觀向上精神的,實屬少見。他是閃耀於我國人文史上的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