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麥當勞公司,所有雇員稱為“夥伴”,而不稱員工。
達納公司則在一切報告和講演中都使用“大家”的字眼,不用“工人們”的稱呼。
IBM總裁指出,最重要的共同信條是“我們尊重每個人,這觀念很簡單,但是在我們企業內,管理人員卻在這方麵花相當多時間”。
瑪麗·凱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說:“我管理的金科玉律是:你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們就怎樣對待別人。”
以上這些均證實“尊重人”的重要性,領導者隻有真正尊重員工、愛護員工,他們才會對領導者產生好感,對企業產生歸屬感,才會心悅誠服地執行領導的指示,才會發自內心地為企業著想,也才能幹勁十足,勇往直前。
養生智慧
《呂氏春秋》中有許多關於健康養生的內容,這些內容主要集中在“本生”、“重己”、“貴生”、“盡數”、“達鬱”等篇。其文字有詳有略,至今亦貼切實用。
食能以時,身必無災
《呂氏春秋》中說:“凡食為道,無饑無飽,是之謂五髒之葆。”即,飲食保持不饑不飽的狀態,這樣才能使五髒得到安和。
又說:“食能以時,身必無疾。”即,飲食能夠按時,身體必定沒有疾病。
所謂“食能以時”,就是按照一定時間有規律、有節製的進食,能使人體建立起條件反射,可以保證消化、吸收功能有節律地進行活動。我國傳統的進食方法是一日三餐,若能嚴格按時進食,不隨便吃零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則消化功能健旺,於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此外,飲食上還要定量。我們每天要攝入一定量的食物營養,以維持生命活動的需要。如果攝入量不足,人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就會影響健康,甚至會滋生各種疾病。反之,如果飲食量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也要損傷脾胃功能引起疾病。現代醫學也已證實,進食過飽以後,會引起人的大腦早衰。如果大腦早衰,其他的器官也會相應地衰老。
總之,科學的飲食態度是,定時、定量飲食,並且食物要全麵、均衡、營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盡數》中有:“流水之腐,戶樞不蠹,動也。”這是強調“生命在於運動”的東方文化的至理名言,至今仍燴炙人口,銘記人心。
中醫學認為,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精氣貴乎流通,而精氣流通的先導,在於形體運動。隻有形體像流水那樣川流不息,像門上轉軸一樣轉動不已,精氣才能貫徹全力,營灌髒腑。東漢華佗受其啟發,模仿禽獸動作創立“五禽戲”,可謂形體運動的上乘之作。如果飽食終日,懶於運動,精氣就會凝遲不通。
《呂氏春秋·上乘》中還說:“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即,不到老而僵化不得停止運動,沒有疾病就不得體息,不到終日不得舍棄農事。
正所謂“生命不息,運動不止”,運動養生是健康防病、延年益壽的重要方法。
重生輕物,適欲養心
《呂氏春秋》宣揚的是重生輕物,認為生命最寶貴,一再強調“貴生”、“重己”全性保真,反對以物累形,反對人為地抑製和戕害生命。
《呂氏春秋》主張的是一種合理而適度的情欲論,即“欲有情,情有節”,反對放縱物欲。
所以,《呂氏春秋·本生》中說:“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舍之,此全性之道也。”又說:“聖人修節以適欲,故不過行其情也。”如果“過行其情”,嗜欲無度,生活驕奢淫佚,不僅使人精神附落,而且時日一久,必腐蝕形體,最終導致“身盡府種(腫),筋骨沉滯,血脈壅塞,九竅寥寥,曲失其宜。”
因此,《呂氏春秋·審為》認為,尤其是家境富有的人不要嗜欲無窮而自戕生命。因為外物是用來養護生命的,而不能讓生命去過度享用外物而受損害,“物也者,所以養性也;非所以性養也”。
總之,《呂氏春秋》的適欲養心,強調的是合理、適度,它不同於道家的“寡欲”、“虛其欲”;又反對無節製的嗜欲。
愉悅心誌,音樂養生
《呂氏春秋》非常重視愉悅心誌在養心神中的重要作用。愉悅心誌首推音樂怡情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