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合適的人,而非最完美的人
《墨子·雜守》篇中有:“有讒人,有利人,有惡人,有善人,有長人,有謀士,有勇士,有巧士,有使士,有內人者,有外人者,有善人者,有善門人者,守必察其所以然者,應名乃內之。”
意思是說,世上有讒間之人,有愛利之人,有壞人,有好人,有具有專長的人,有擁有謀略的人,有勇武果斷的人,有聰明靈巧的人,有可以奉使的人,有能容人的人,有不能容人的人,有善於待人的人,有善於戰鬥的人,守城將領一定要考察他們因何具有那樣的品性和專長,名實相符才能接納他們。
“內之”,即“納之”。在墨子看來,為了守城,應該容納所有這些人。這完全符合現代用人原則,即用最合適的人,而非最完美的人。
實際上,金無赤足,人無完人,人各有所短,如果求全責備,挑剔缺點,就很難識別人才。一個人,往往長處突出,短處也突出。對於德才兼備,我們也不要絕對化,要做到看主流,在選拔人才時如果能見其所長、避其所短,就能真正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尤其要特別注意發現那些雖有缺點,但有才能的人。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常常是互相彰顯的。有時,甚至才幹越高的人其缺點可能越引人注目。
例如一個進取心強,敢冒險,敢闖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的人,有時難免有處理事情不周不細的毛病;一個有魄力,有才幹,不怕閑言碎語,不怯習慣勢力的人,難免有時顯得過於自信和驕傲;一個有毅力,有拚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難免有時主觀、武斷。
對這些人,如果我們求全責備、棄而不用,那麼,就會失去一大批精明能幹勇於開拓的人。
克雷洛夫有一篇寓言,說一個人因為怕剃刀快,而棄之不用,改用很鈍的鐮刀刮胡子,結果不僅胡子沒有刮幹淨,還刮得滿臉是血。克雷洛夫最後寫道:“我看好多人也是用這種眼光來衡量人才的,他們不敢使用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光搜集一幫無用的糊塗蟲。”
我們要從這個寓言中得到啟示:所謂“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並非那種毫無缺點的人,而是指那些能在某一方麵非常突出的人才——這種人才能夠勝任其職,成績顯著。但是如果脫離這種人才自身素質的特點,隨意任用,往往就會破壞其才能與專長,結果隻會適得其反。
切勿“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如果把青蛙放在沸水裏,它會立即跳出去。如果把它放在溫度和室溫一致的水裏,再逐漸加熱到沸騰,青蛙就會被活活燙死。這個試驗告訴我們: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是失敗的開始。
生活中,很多人像青蛙一樣,滿足於當前的生活模式,維持現有的生活狀態,拒絕改變現狀,忽略外在環境的變化發展,這種不思進取的人生態度是很不可取的。
一天,墨子遊曆到衛國。
墨子對公良桓子說:“衛國是個小國,位處秦國和晉國之間,這就像貧家處在兩個富家之間。一個貧家如果學富家那樣穿衣、飲食和多花費,那麼必定會很快破敗。現在看看你的家,帶裝飾的車子有幾百輛,吃豆子和穀子的馬有幾百匹,穿繡花衣裳的女子有幾百人,如果把裝飾車輛、養馬和做繡花衣裳的錢財用來養士,必定會養一千多人。如果遇到危險和困難,派幾百人在前麵,幾百人在後麵,這與讓幾百個女子站在前麵和後麵相比,哪個更安全呢?我認為不如畜養士人安全。”
墨子認為,衛國是小國,更應該實行強盛國家的措施,這樣才能保證國家的安全。而如果以周邊的大國為標準,以貧學富,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那就危險了。墨子所說的衛國,無異於試驗中的青蛙,水溫越來越高,它真正的危險也就越來越近。